糖尿病患者经常腹胀、恶心、呕吐、打嗝,可能与这4种疾病有关,这里有应对方法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等胃肠道问题,因为这属于常见病,但当糖尿病遇上顽固的胃肠道疾病时,胃肠道疾病就变得不简单了。
最近有一位患糖尿病10年的患者,从去年8月份开始,进食少量食物后即感腹胀,常有恶心、打嗝、腹痛症状,空腹血糖平均在8-12mmol/L左右,餐后血糖未检测,体重近半年减轻了5千克。一开始患者及家属都不太在意,认为是简单的肠胃不适,过了很久也不见好转,而且听说了患胃癌的患者也有上述症状,便战战兢兢地来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糖尿病性胃轻瘫,属于糖尿病引起的胃肠道常见问题。经过西医、中医联合治疗,目前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症状也明显改善。
糖尿病还会引起哪些胃肠道问题?糖尿病患者应如何处理呢?
1.糖尿病性胃轻瘫
上文提到的糖尿病性胃轻瘫,很多糖友已经知道了。我们的消化道其实就是一条流水线,肌肉在神经的控制下协调运动,实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食物沿着口-食管-胃-肠运动,最终形成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
如果把这个过程比作协奏曲,那么神经就是指挥家,而肌肉就是乐手,不论指挥还是乐手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效果,而高血糖就是最大的威胁。
“糖尿病性胃轻瘫”属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大多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支配胃肠运动的自主神经受损所致。许多糖尿病病人进餐后出现上腹饱胀、嗝逆、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没消化的宿食,出现这些情况,就要警惕“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可能。
胃轻瘫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改变饮食(减少纤维摄入、少量多餐)、药物(胃动力药或止吐药、营养神经类药物),还可以给胃装上类似心脏起搏器的装置,以刺激胃的运动。此外,中医疗法也有辅助作用。
2. 糖尿病性肠病
“糖尿病性肠病”临床也不少见,其主要临床特点是:
- 常表现为顽固性便秘、慢性腹泻或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也有的人表现为大便失禁;
- 腹泻可发生于任何时间,但以夜间及清晨居多,每日少则3~5次,多则数十次;
- 多为黄色水样便,一般不伴有腹痛及里急后重;
- 抗生素治疗无效;
- 常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其他症状,如汗多或汗少、或无汗、尿失禁及尿潴留等。
在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病史、肠病的临床表现,结合大便常规、结肠镜、腹部CT等辅助检查,排除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急慢性肠炎、肠道结核等疾病做出诊断。
糖尿病性肠病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肠道菌群、必要时加用止泻或通便药物,中医疗法也有辅助作用。
3.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消化道症状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早期没有明显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当病情逐渐进展到肾功能衰竭时,由于体内多种毒素及代谢产物潴留,血肌酐及尿素氮明显升高,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若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尤其是伴有尿多、颜面浮肿、尿中泡沫增多、双下肢浮肿、贫血时,一定要注意排除糖尿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
治疗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消化道症状的措施:首先要控制糖尿病肾病,使用ACEI或ARB类降压药(如培哚普利、厄贝沙坦)减轻蛋白尿的排泄、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等,必要时做透析治疗,依据病情加用促胃肠动力药物等。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消化道症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很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常因为感染或突然中断治疗而诱发,很多糖友已经熟知。早期表现为“三多一少”的症状加重,随后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还会出现嗜睡、意识模糊、呼吸深大、呼气带有烂苹果味、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球下陷等脱水症状。化验血糖显著升高(多为16.7-33.3mmol/L),尿酮体呈强阳性。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导致胃肠道反应的机制,一般认为与酮症酸中毒引起的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氯等)、脱水导致肠道缺血、胃肠道平滑肌舒缩障碍等有关。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消化道症状的措施:先要去除诱发因素(如感染等),大量补液、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纠正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严重者应适当补充碱性药物等。
出现胃肠道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应想到上述疾病的可能,没有上述情况的糖尿病患者,也不能忽视你的胃肠病,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预防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出现胃肠病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别再让糖尿病相关性胃肠病打扰你的生活。
作者:沐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