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缺铁性贫血,在输血治疗基础上,可以试试中药治疗!
糖尿病患者除了要面对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影响,还可能要遇到一些伴发疾病,这些疾病常常与降糖治疗相互影响,其发生可在糖尿病发病之前,也可在糖尿病发病之后。
中医药治疗在改善这些伴发病方面往往存在特有的优势,接下来我们将结合新近发布的一些指南或共识,讨论一些糖尿病患者常见伴发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缺铁性贫血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可能因维生素B12缺乏而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除此之外,缺铁性贫血也可能发生,特别是那些过度限制饮食或饮食控制不合理的患者。缺铁性贫血(IDA)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贫血,属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以孕妇和儿童为高发人群。来自我国的调查显示,男性患病率约10%,女性患病率为20%,孕妇患病率高达35%,城市儿童患病率为12.3%,农村儿童患病率为26.7%。
因缺铁性贫血病理机制明确,即机体铁缺乏所致,所以补充铁剂是有效的治疗措施,但由于患者对疾病的危害性了解不足,加之铁剂治疗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使多数患者不能坚持常规治疗,或由于病因未能有效根除,导致缺铁性贫血迁延不愈,并加剧了患者心理负担。
类似缺铁性贫血症状的中医描述始起于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病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中指出:“病者萎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因此,缺铁性贫血被归入“萎黄病”范畴。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萎黄病”与矿物质缺乏有关,并喜用含铁矿物质治疗,有效而无不良反应是其特色和优势。
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论,在饮食预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根据形象化类比原理,可食用下列食品预防缺铁。
①动物血:动物血液中含有丰富的铁,而且是血红素铁,容易被人体吸收,不容易被食物中的草酸等物质干扰。因此,吃动物的血液来补充血液是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最佳食疗方式。可选用“以血补血”的猪血、鸡血、鸭血等动物血液食品预防。
②动物肝脏:基于中医脏象理论“肝主藏血”,肝脏能调节血量,食用动物肝脏对缺铁性贫血有效。
③食用菌:许多菌类食品如木耳、地耳、银耳、猴头菌、灵芝、平菇、香菇、草菇、竹荪中铁的含量很高,尤其是木耳,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作为补血佳品。
④水果及干果:红色或紫色的水果及干果也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如红枣、枸杞、樱桃、李、葡萄干、花生红衣、芝麻(包括芝麻酱)等。而且,补铁时与维生素C或含量高的食物、水果、蔬菜同服,可更好地促进铁的吸收。
《缺铁性贫血中医药防治康复一体化专家共识》指出,鉴于缺铁性贫血中医药防治与康复优势,以病因病机与临床证候为依据,以辨证施治为总则,轻、中度贫血单纯中药治疗即可,重度和极重度贫血宜在输血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大量文献表明,中医药治疗缺铁性贫血不仅具有与铁剂相等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更重要的是除能有效补铁外,还可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因缺铁性贫血总体为虚,虚在脾胃与气血,因此治疗原则以健脾和胃、双补气血为主,同时还要针对导致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对应治疗,并适当补充有利于血液化生的中药或具有现代补铁效果的血肉有情之品,如血红素铁、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尽管口服汤剂能够针对患者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改善相关症状,如疲乏无力、心悸气短、食欲不振等,但长期服用的依从性较差,临床上宜根据病情适当选用。
鉴于缺铁性贫血从预防、治疗到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服药时间相对较长,在对因治疗的前提下,中成药在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治疗与康复中更具优势,如依从性好、便于携带、服用简单、有效而无明显不良反应等。
①益气维血胶囊(颗粒、片),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贫血症见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者。
②益中生血胶囊(片),适用于因脾胃虚弱、气血两虚而出现面色萎黄、头晕、纳差、心悸气短、食后腹胀等症的缺铁性贫血患者。
③生血宝合剂,适用于因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而致神疲乏力、腰膝疲软、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咽干、纳差食少的缺铁性贫血患者。④其他中成药,对于产品说明书上标有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中成药,结合当地医保实际,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选用,如复方皂矾丸、健脾生血颗粒、生血宁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