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糖尿病但血糖又偏高,到底要不要吃药?
相信许多医生或者糖友都听过这样的话,“我不是糖尿病,我只是血糖有点高而已。”确实,糖尿病表现为血糖的升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血糖都是糖尿病,有可能只是糖尿病前期。
那么,怎样判断你是不是真的糖尿病被?对于这些并不能确诊为糖尿病,但是血糖又高于常人的人,该怎么治疗呢?要不要吃药呢?
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包括两种情况
正常的空腹血糖为3.9-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于6.1mmol/L,而小于7mmol/L,叫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7.8mmol/L,如果大于等于7.8mmol/L,小于11.1mmol/L,叫糖耐量异常(IGT)。
糖尿病前期虽然血糖代谢功能已经受损,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到了这一阶段的人被称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是糖尿病的“后备军”。
当然,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血糖异常,当即要做的是尽快到医院做一个OGTT(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确诊你是不是糖尿病。
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如果你处于糖前期,其实不用太着急,可以通过实际身体状态、年龄、性别、劳动强度等需要,采用均衡营养搭配和荤素搭配安排饮食,要控制糖和酒的摄入。包括:
饮食干预
应按需要量吃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少吃油腻、油炸食物,既要保证每日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又要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而避免发生肥胖。
有条件的可实行分餐制等。
运动干预
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最好保证每周至少3次,每次30-45分钟的运动,如慢跑、爬楼梯、爬山、游泳、骑自行车等。但要避免进行剧烈的和对抗性的活动,应采取轻度到中度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
减肥干预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体重者的30倍。超过80%的2型糖尿病病例可归因于肥胖。
逆转肥胖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管住嘴,迈开腿”即饮食控制与体育锻炼,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发生。
因此,肥胖者应该使体重至少减轻5%-10%,最好达到标准体重水平。
糖尿病前期到底要不要吃药?
当然,糖尿病前期干预以生活方式调整为主。但是以下2种情况要考虑药物治疗。
1、运动量少的人,仅靠生活方式干预往往不能达到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目标,就算饮食和运动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也无法能保证以后血糖不再上升,因而结合药物干预治疗可能会有所帮助。
2、还有一些改变了不良的生活方式,并坚持半年以上,但仍无法有效地降低血糖的糖友,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目前常用的干预糖尿病前期的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罗格列酮等口服降糖药。
有研究证实,在糖尿病前期通过二甲双胍干预治疗,10年内IGT(糖耐量异常)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下降了18%,而另一个生活方式干预组的发生率下降了34%。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最终效果一定会更加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