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老了会得心血管疾病吗?做一下这个预测就知道了

文 / 《中老年保健》杂志社
2018-07-29 21:02

撰文 Sci.Bull.

编辑 保健君

如何在中青年时预测人生后期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顾东风教授团队,开发了适合于我国年轻个体(60岁以下)或者10年心血管病风险为中低危个体的终生风险(至85岁)预测模型。该成果作为第12期封面文章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

心血管疾病预防的目标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死亡。如果能够在中青年时就提早知道我们每个人一生中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冠心病与脑卒中)的风险,就可以及早提示人们提高警惕、重视生活方式的改善,采取预防措施,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降到最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顾东风教授团队,在China-PAR 10年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适合于我国年轻个体(60岁以下)或者10年心血管病风险为中低危个体的终生风险(至85岁)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输入个体的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等指标数据,综合评估个体ASCVD的终生发病风险。

China-PAR研究整合了“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InterASIA)、“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ChinaMUCA)等四项前瞻性队列随访数据,总样本量超过12万人。China-PAR研究分男性、女性构建了ASCVD的终生发病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内部和外部验证明确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该研究发现,10年风险高危(≥10%)和终生风险高危(≥32.8%)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将明显提前。例如,与10年风险和终生风险均为低危的35岁男性相比,仅10年风险高危、仅终生风险高危以及10年风险和终生风险均高危的35岁男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时间分别提前3.0、4.6和8.6年。因此,终生风险评估在10年风险中低危人群中尤为重要(图)。

图 10年风险中低危(<10.0%)的35岁男性(蓝色)或女性(红色)累积ASCVD发病风险情况,按照终生风险水平分层展示。

基于这项研究成果,顾东风院士团队开发了网络风险计算器及手机风险评估app,免费对公众开放。公众可以评估自身的发病风险并保存评估结果,还可以得到相对应的健康指导及建议。

顾东风院士表示,China-PAR终生风险预测模型是10年风险预测模型的重要发展,能让中青年人或“10年风险评估”为中低危的对象,从人生“全生命周期”的整个视角,使自己以后不同年龄时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看得见,读得懂”,提高对多种危险因素的危害程度的认识,增强改善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促进其人生旅程的早期预防。

Science Bulletin同期配发了美国布朗大学Simin Liu教授的评论,认为“终生风险评估将有助于增强公众对长期风险危害的认识,进而对非理想水平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另外,终生风险模型将多个危险因素整合成一个量化指标表示风险的大小,有利于临床实践中的结果解读及干预效果评估。该研究成果有助于从个人角度采取个体化的干预措施,从人群角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从而分别达到个体与群体水平的心血管健康状态。Liu教授认为,拥有短期(10年)和长期(终生)风险评估工具对于我国开展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其广泛应用将有助于减轻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进而为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做出贡献。

注1:分性别构建的China-PAR终生风险模型,分别为

1、男性China-PAR模型纳入变量包括:治疗或未治疗的收缩压水平、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当前吸烟状况、糖尿病、腰围、南北方区域、城乡、ASCVD家族史。

2、女性China-PAR模型纳入变量包括:治疗或未治疗的收缩压水平、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当前吸烟状况、糖尿病、腰围、南北方区域。

欢迎登陆China-PAR风险评估网页

http://www.cvdrisk.com.cn

( 本文转载自Science Bulletin)

欢迎关注中老年保健官方微信(ID:zlnbjzz)

点击网址即可订阅2018年纸质杂志: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172346660

中老年保健杂志全国邮局订阅:邮发代号 82-221

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010-64216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