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糖”脚丫需细心呵护
糖尿病足是由于持续高血糖或反复血糖波动引起的血管与神经病变,走起路来会觉得疼,皮肤会失去感觉,易产生伤口或溃疡,甚至发生感染和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 。其实,通过正确的护理,糖尿病足是可防可控的,为了让病友们更好的认识和护理自己的双足,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沈洁将详细讲解糖尿病足如何做好日常生活的各种护理。
对照症状尽早发现
大部分患者足部初期出现了对疼痛,温度感觉迟钝时,自己是不知道的,有的患者甚至发现袜子鞋子有渗血渗液时才知道自己的脚破了。那如何才能尽早发现并积极预防呢?
沈洁指出,糖尿病患者可以对照自己,看看是否存在以下情况:双足下肢发凉肿胀,脚下垂时,颜色会逐渐变成紫红色发冷伴有麻木,疼痛或感觉迟钝,甚至消失;不走路时没有明显不适,但一走路就会出现酸胀不适感,而不得不停下来休息,甚至发现有肌肉萎缩,足部畸形。若出现如上症状,则需尽快就诊。沈洁说,很多糖尿病病足患者,因治疗不及时或方式不当,导致足部脚趾腐烂,需要切除脚趾或截肢。因此对糖尿病病足不能大意,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泡脚小心烫伤
如果仅仅是因为没注意保暖引起足部发凉,那么热水泡脚确实能起到改善足部血液循环的作用。而糖尿病患者足部发凉往往是因下肢血管和神经病变造成,热水泡脚并不能改善循环,而且极易出现烫伤。为避免烫伤和感染,建议洗脚前检查水温,水温以正常的体表温度(37℃左右)为佳,洗脚时间控制在 5~10分钟即可。
另外,沈洁主任建议用毛巾擦脚时不要大力摩擦,但要仔细擦干。尤其是脚趾之间,要尽量保持干燥,避免孳生致病菌。擦脚用的毛巾最好为白色,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血迹或者脓迹。
滋润足部防干燥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出汗减少,足部皮肤干燥,特别是足跟部容易出现皮裂,并可进一步形成溃疡,继发感染。沈洁建议病人应平直的剪趾甲、脚部干燥皮肤应使用羊脂油类润滑剂和护肤软膏滋润双脚,并轻柔而充分按摩皮肤。
如果是汗脚的情况,出汗过多也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建议在洗脚时用医用酒精擦拭脚趾缝,还可以在洗脚水中加少量醋,因为酸性环境不利于真菌生长。
选择合适的鞋袜
糖尿病病足患者应避免赤足在室内外行走或赤足穿鞋,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对糖尿病足患者来说,非常必要。沈洁指出,糖尿病足患者日常用鞋要选择平底鞋,不要买高跟或尖头的鞋,也不要买聚乙烯的或塑料的鞋子,因为它们不透气、不合脚,过紧、边缘粗糙和接缝不平的鞋也不适合。最好选择晚上去买鞋,因为这时的脚最大。换了新鞋要逐渐适应,建议前几天只穿一小时,然后仔细检查双脚看是否有磨脚的现象。
沈洁建议,袜子每天更勤换,而且要选择舒服松软的袜子。最好是棉袜、羊毛袜等,不要穿不透气的丝袜和尼龙袜。袜子大小要合适,上口不能紧,否则会影响脚的血液循环。
伤口处理要及时
如果脚不慎受伤或磨破、裂开,小伤口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轻轻拭干,不要涂深色药物,如龙胆紫、红药水,因药品的颜色会覆盖伤口感染的征兆;避免使用碘酒等强刺激的消毒剂用医用敷料覆盖;每天更换敷料。如果伤口在1-2天内没有好转迹象,或局部出现红、热、肿等表现,即使感觉不到任何疼痛,实际上已经发生了感染,应立即去正规医院找专业人员处理。
想要护理好自己的“糖”脚丫,控制血糖才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调整好饮食习惯,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综合管理有利于局部病变的恢复。
文章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通 讯 员:陈晓霖
图片来源:搜狗图库
沈洁
副院长 科室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从事内分泌代谢专业医、教、研近30年,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肥胖、血脂紊乱、痛风、骨质疏松、生长发育异常、垂体、肾上腺疾病等内分泌紊乱和代谢性疾病,特别是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甲亢恶性突眼)、妊娠糖尿病及妊娠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较深入的研究,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甲亢恶性突眼)、妊娠糖尿病的诊治处于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