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疾病竟然也会“拉帮结派”,这样调理才有效!
共同的爱好、相似的经历,会让你与他人成为朋友。相同的生活习惯、类似的致病基因,让一些疾病也“拉帮结伙”。当一个人患上某种特定疾病时,其他疾病可能也会接踵而至。
胆结石和冠心病,共享生活恶习
图片来源:pixabay.com
肥胖,运动少,喜爱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食物,不光会引起胆结石,还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胆结石还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诱发心绞痛、心律不齐,甚至心肌梗死等症状。
建议
体检查出胆结石,生活中要多喝水,按时吃三餐,少吃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
要注意定期体检,关注心电图检查,平时出现胸痛、心悸症状应及时就医,尤其是体型较胖的中年女性。
糖尿病,“株连”多个器官
高血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会悄无声息的牵连身体多个器官。
肝
脂肪肝和糖尿病成为“难兄难弟”,其实跟葡萄糖的转化有关:血糖高的人,肝脏需要不停的“加班”,将多余的“糖”转化成脂肪,容易诱发脂肪肝。
肝脏能将一部分的葡萄糖转化成糖原存起来,而脂肪肝这方面的能力弱,无家可归的葡萄糖在血液里持续“走高”,糖尿病便找上门来。
建议
除了平日管住嘴,还要坚持运动,每周最好进行3~5次半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心率控制在100~140次/分钟。
心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比非糖患者高2~4倍,发病年龄也提前。糖尿病合并的心血管疾病也可称为“糖心病”。
糖尿病患者患心脏病更加危险,因为即使无明显心绞痛,仅表现为恶心、呕吐、心律不齐,也可能已经发生了心梗,这种无痛性心梗发病率可达24%~42%。
建议
糖尿病患者须平衡饮食,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茶籽油等,并适量运动。到医院复诊时,要多关注心电图、动脉硬化的情况。出现头晕、心悸、恶心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动起来:适当的活动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不二法则。采取多种运动方式相互结合,健步走、游泳、瑜伽、跳舞、力量锻炼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瘦下去:各种代谢异常都与肥胖相关,且超重越多患病风险越大。
吃得好:低盐饮食,少吃油腻和煎炸食物,适量吃鸡、鱼、瘦肉,多吃蔬菜,避免饮酒,不暴饮暴食。
除了上述器官,糖尿病还会对视网膜、脑血管、神经系统、皮肤等多个部位造成影响。想要保护好这些器官,应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规范用药。
偏头痛和闹肚子,有相似基因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偏头痛和肠易激综合征,算是“近亲”了:它们有相似的致病基因。肠易激综合征常有腹部不适,表现为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大便中常有黏液。长期不规律头痛且伴有焦虑的患者,更易患上肠易激综合征。
建议
偏头痛患者应格外注意保护肠道健康,少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出现腹泻等症状时,注意多喝水、保证营养、少食多餐;便秘时,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促进肠道蠕动。
骨质疏松,让人疼得“无法呼吸”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最大的影响是造成驼背、骨骼疼痛、易骨折。其实,它还可能让人痛得“无法呼吸”,导致呼吸系统功能下降。
骨质疏松患者易出现胸椎压缩性骨折,让胸腔受压,从而喘不上气、胸闷气短。骨质疏松患者还可能有骨痛症状,由于呼吸可能加重疼痛,他们往往不敢用力呼吸,使胸腔扩张不够,导致肺部通气量下降。
建议
在中年时就要关注骨骼健康,多摄入牛奶、小白菜等钙含量丰富的食物。
下午4时到5时,在阳光下走20~30分钟,更有利于身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当骨质疏松导致的骨痛严重影响呼吸功能时,要咨询医生及时用药。
中风后的“不开心”,可能是抑郁
中风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失眠多梦等症状。这种抑郁,可能来自对病情、死亡感到恐惧,或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亦或是感到自己“没用了”;还可能与大脑受损影响神经系统有关。
建议
家人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他多出去走走,宅在家里对病情无益。在康复期间,如果发现病人出现抑郁症状,应及时咨询心理医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