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的糖尿病患者不定期查糖化血红蛋白,看完这篇文章他们后悔了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在就诊过程中,医生会让您查一下“糖化”,糖化是糖化血红蛋白的简称,化验单上显示的是英文HbA1c,反映最近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凡是到医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无一例外地要查“糖化”,而且隔段时间,就要查一次,有的患者不理解,我天天查血糖,还有必要查“糖化”吗?
是的,非常有必要!本文就告诉您糖尿病患者必需定期查“糖化”的4个理由。
1.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人体的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多种成分,红细胞中有一种物质称为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血糖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相遇并结合的产物,叫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得越多,说明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所以,一般来说,血糖越高,“糖化”越高;血糖越低,“糖化”越低。
糖化血红蛋白几乎不受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的影响,一旦形成,不易分解,非常稳定,也相当可靠,能够真实反映患者检测前平均2-3个月的血糖水平,所以,被国际誉为糖尿病监控的“金标准”。
2.糖化血红蛋白与并发症密切相关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4%-6%。如果糖化血红蛋白长期控制不稳定,则会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并引起血脂和血液黏稠度的增高,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还会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如果眼睛的晶体被糖化,就可能引发白内障。
所以,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密切相关。
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一般来说,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男性患者的死亡危险性就增加24%,女性则增加28%。
一旦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增加50%以上。
所以,医生为您查“糖化”,就是了解“糖化”的高低,调整治疗方案,降低“糖化”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血糖不能代替糖化
尽管经常查血糖甚至每天查血糖,但血糖并不能代替“糖化”。血糖与“糖化”的关系,如同秒针与时针的关系,血糖只是反映瞬间的血糖水平,特别是有的患者血糖波动较大时,无法真实反映患者较长时间的实际血糖水平。
“糖化”是成千上万个瞬间的血糖平均值,所以,必须将血糖与“糖化”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了解患者真正的血糖水平。
4.血糖+糖化,真实反映病情
根据血糖和“糖化”结果进行分析,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如果血糖和糖化都高,说明患者此前这段时间的血糖确实控制不理想。
第二种:“糖化”不高,而这次血糖高,说明此前血糖控制得比较理想,只是这次饮食不当或忘记服药等原因导致偶然一次血糖升高。
第三种:单次血糖正常,“糖化”却很高,说明之前一段时间血糖控制非常差,只是近日或当日特别注意饮食等,所造成的暂时血糖正常的假象。
如何检查糖化血红蛋白
美国糖尿病学会和我国2型糖尿病指南均建议:糖化血红蛋白降至7.0%以下。
- 对于病程比较短,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预期寿命长且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更严格,要求小于6.5%,控制在正常值更好。
- 对于病程比较长,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短,有显著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有严重的合并症等患者,此时,为安全起见,“糖化”不必控制得那么严格,可以放宽至8.0%以下。
新发现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稳定,使用胰岛素治疗或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者,每3个月查一次。
如果患者经过治疗,血糖已经控制良好,且稳定的患者,可以每半年检测1次。
为什么要降糖化血红蛋白
英国曾经做过一项大型的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就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14%,心力衰竭发生率降低16%,脑卒中发生率降低12%,白内障摘除术下降19%,微血管病变发生率降低37%,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截肢和死亡率下降43%。
由此可见,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有多重要。
然而调查显示:只有30%的患者能够做到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你做到了吗?
作者:胡新林,青大附院内分泌代谢疾病科副主任护师,糖尿病教育专家,临床工作三十余年,获得国家级糖尿病教育者证书,主编《糖尿病居家调养全典》《医疗专家+护理专家教您战胜糖尿病》《痛风居家调养全典》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