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需做“足”功夫,方可知“足”常乐

文 / 康之道
2017-07-03 06:03

有不少患者常常以为自己离糖尿病足溃烂还很远,其实约15%~20%的糖尿病人会出现糖尿病足,其中33%会因下肢缺血坏死面临截肢。病程超过10年,又长期控制不好血糖,或是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的中老年人,是糖尿病足重点攻击的对象。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5年已将糖尿病足列为糖尿病的四大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患者需做“足”功夫,方可知“足”常乐

糖尿病足病的来龙去脉

典型的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人因血管病变造成供血不足,或因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缺失并伴有足部感染等。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上肢、面部和躯干上,不过糖尿病足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而已。

糖尿病足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病程长而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与季节并无因果关系,但是季节变化时如不加以重视很容易导致糖尿病足。

若合并下肢动脉硬化,引起肢体缺血、出现间歇性跛行及休息痛、夜间痛、严重时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会导致组织缺血性坏死。若再合并神经病变,下肢感觉会减退或消失,局部抵抗力减弱,微小的创伤如不合脚的鞋挤压、局部出现胼胝、鸡眼处理不当、皮肤轻微外伤即可造成感染。由于痛觉减弱或消失,不能及时发现病变,从而使伤口迅速扩大,造成足部感染,足底溃疡,足趾足跟坏疽。

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肢疼痛及皮肤溃疡,从轻到重可表现为间歇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坏疽。病变早期体检可发现下肢供血不足的表现,如抬高下肢时足部皮肤苍白,下肢下垂时又呈紫红色。足部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

糖尿病患者需做“足”功夫,方可知“足”常乐

所谓间歇跛行就是患者有时走着走着路突然下肢疼痛难忍,以至不得不一瘸一拐地走路,或者干脆就不能行走,这是下肢缺血的早期表现。

休息痛则是下肢血管病变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不只行走时下肢供血不足引起疼痛,而且休息时下肢也因缺血而疼痛,严重时可使患者彻夜难眠。

病情再进一步发展,下肢特别是足上可出现坏疽,创口久久不愈,甚至皮开肉裂,足趾逐个脱落,让人惨不忍睹。按坏疽部位局部表现的不同,坏疽可分为湿性、干性和混合性三种。坏疽严重者不得不接受截肢而导致残疾。

脚气虽然跟糖尿病足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也是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之一。很多抗真菌药对脚气都有很好的疗效,但是由于糖尿病人抵抗力、免疫力低下,治疗时要慎用激素类药膏或含激素类药膏,还有一些洗剂,洗完后会使足部脱皮,建议糖尿病人也不要用。

一些人用“药膏”治疗脚气也能起效,是因为软膏中所含的激素成分能够缓解脚气引起的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但症状缓解了,脚气并没有彻底治好,很容易复发。

糖尿病人用激素类药膏治疗脚气,只会使病程延长,治愈更困难。而一些洗剂,如足光粉,洗完脚后,会使脚部皮肤脱落。患者抵抗力本来就弱,脱皮后,无疑又少了一层保护屏障,容易感染。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夏季成其要注意对足部的保护。因为夏季光足的机会较多,足部容易被碰伤,而且夏天蚊虫多,被蚊虫叮咬后,皮肤易出现瘙痒,再加上出汗多,皮肤被抓破后容易感染,而形成糖尿病足。被蚊虫叮咬后,可用花露水、风油精等止痒。千万不要用手抓挠,尤其不能抓破,一旦抓破,就要及时就医,以免引发感染。

糖尿病患者需做“足”功夫,方可知“足”常乐

虽然不是每一例都会发生糖尿病足,但发生感染是发生糖尿病足的基础。因此,我们就应该在这一环节上努力,争取不发生皮肤破损的情况,严防死守走出生活误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合并症之一,危害极大。不统计表明,糖尿病足截肢后,患者一般会在五年后会死亡。

预防糖尿病足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将血糖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血糖高是因为患者的糖代谢出了问题。糖尿病是人体代谢综合症的一种,简单地说就是由于错误的饮食习惯和错误的生活方式造成了糖代谢紊乱,血中葡萄糖急剧升高,人体经络不通、微循环水平低下等问题,并由此引起继发的各种相关疾病。因此,解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问题,就是要恢复患者的糖代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