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出现这3种情况一定要查血糖,尤其是这6类人,必须了解
糖尿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甚至有“得了糖尿病就等于判了死刑”之说,血糖升高,真的没有补救方法吗?其实不然。如果您处于糖前期,恢复的可能性非常大!
糖尿病发现越早,越早治疗,恢复的可能性越大。新发高血糖第1年,约70%的人可恢复。高血糖第2、3年,完全恢复的可能性降至50%甚至30%。如何尽早发现高血糖?
1、糖前期血糖值
糖前期,是唯一可以逆转糖尿病的黄金时期,具体血糖值如下:
空腹血糖:6.1--6.9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7.8--11mmol/L
如果血糖值在这两个数值范围期间,即为糖前期,一定要把握好。
2、早期症状自测
少数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会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症状,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
“三多一少”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预示着血糖过高。
如果无前列腺疾病、饮水过多等特殊情况,夜尿超过2次,也可能预示着糖尿病。
皮肤异常
如果皮肤容易感染,经常出现瘙痒、破溃,甚至迁延不愈,可能预示着糖尿病。
手足末端易麻木,胫前有黑斑
血糖过高,糖原沉积,会加快血管脂质的合成,阻止胆固醇的清除,加剧动脉硬化。
从而造成供血不足,机体修复能力减弱,皮肤营养差,导致感知功能减退,手足易麻木,易出现黑斑。
视力减退,提前出现老花眼
血糖过高,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视网膜易出现微出血,可导致视力减退,提前出现老花眼等症。
3、餐前低血糖
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大多数人不会有典型症状,却有部分人会出现餐前低血糖。
餐前或餐后2-3小时,反复出现饥饿感、心慌、颤抖、出冷汗、面色苍白、精神不集中等症,可能预示糖尿病,尤其是体型肥胖的群体。
哪些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1 肥 胖
肥胖是糖尿病的罪魁祸首,不仅发病率比常人高出4倍,死亡率也高出2.5倍,且大多数糖尿病初期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肥胖,甚至65%的糖尿病患者为肥胖或超重。
但过于肥胖或长期肥胖,其实是一种病理状态,它会使人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胰腺拼命产生大量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平衡。但时间久了,过度工作的胰腺会逐渐衰竭。
2 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和糖尿病被称为“同源性疾病”,两者在病因、危害、相互作用等方面存在共通性,经常互相影响,合并发作。
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统计,大约40%的高血压患者在数年后会患上糖尿病。且高血压会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形成及恶化。
3 患有高血脂
血脂过高,也就意味着血液中的脂肪等脂质类物质增加,而脂质又能转化成糖分,如果无法及时消耗糖分,便会引起糖尿病。
而且高血脂患者往往胰岛素受体数相对较少,也会诱发糖尿病。据统计,大约有4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
4
患有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但据丹麦研究显示,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尤其是肥胖的女性,糖尿病发病风险显著升高。
5 有糖前期病史、家族病史
糖前期时,血糖升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胰腺受损。因此,有糖前期病史的患者平时更要注重体检,生活习惯。
不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存在明显的遗传性。如果一方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遗传糖尿病的可能性约有20%;父母亲都患有糖尿病,遗传的可能性增加到30-40%。
6 其他因素
① 年龄在40岁以上,且常年不参加体力劳动,或久坐缺乏运动的人;
② 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或曾有分娩大婴儿(≥4kg)的女性;
③ 喜欢高糖高油饮食、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规律等人群也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④ 有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血糖偏高≠糖尿病,如何判断是否为糖尿病?具体如下图:
▲糖代谢状态分类
判断糖尿病,建议结合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因为只检查空腹血糖可能存在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