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饮食误区,你对这些还深信不疑吗?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正逐年增多。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引起器官和系统的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导致功能缺陷或衰竭,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质量。其中日常饮食的控制是糖尿病防治的基础,但很多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中存在不少误区,今天云师傅带大家一起认识几种常见的糖尿病饮食误区。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或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多而造成的胰岛素相对不足,从而导致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疾病。
糖尿病的饮食误区不少糖尿病患者存在着饮食误区,从而导致在糖尿病病情控制过程中效果不如人意。据《全科护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和《中国医药指南》的相关报道,糖尿病饮食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1、粗粮不需要限制
有些患者认为粗粮中的膳食纤维对控制血糖有利,因此每天只吃粗粮或吃很多粗粮,其实这种认识有误。粗粮也是粮食,含有的碳水化合物与细粮差别不大,如果不加以限制,同样会导致总热量的摄入超标,对血糖控制不利。并且吃过多的粗粮,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并影响微量营养素的吸收,长此下去还会造成营养不良。
因此,《中国医药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应讲究粗细搭配,在总热量范围内计算好主食量,粗粮占主食总量的1/3左右。
2、坚决拒吃水果
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水果含糖量高,食用后影响血糖的稳定性,会加重病情,其实这种想法过于片面。水果中富含很多微量元素,对提高体内胰岛素活性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同时,水果中的果胶能降低人体吸收葡萄糖速率并减少对脂肪的吸收。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食用水果需选择合适的时机并进行控量。
《实用医药临床杂志》的研究报道,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8.9mmoL/ L的患者,每日可以摄入一些含糖量低于10%的水果,如西瓜、草莓、菠萝等,一天的食用量控制在100g以内。吃水果最好是在两餐之间为宜,并适当减少正餐的量。
3、少吃、不吃主食或多吃副食
不少患者认为,主食越少吃越好,但若因主食摄入不足导致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便会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而作为副食的肉、蛋、鱼虽然含糖量不高,但却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转变成葡萄糖,此过程在糖尿病病人体内尤为活跃,因此多食也会升高血糖,只是比主食迟缓的多。另外,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
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主要是指控制摄入食物所产生的总热量与含热量较高的脂肪。在总热量范围内适当控制,不必过分限制主食量。
4、限制饮水
由于许多糖尿病患者存在多尿的症状,因此有部分人认为糖尿病的多尿症是由于喝水过多引起的,只要少喝水就可以控制多尿症状,于是盲目地控制饮水量,即使口渴也不愿喝水或尽量少喝水,但限制饮水是不妥的。口渴是因为高血糖引起的血液高渗,渗透性利尿,葡萄糖从尿中排出时带走了大量水分所致,限制饮水会加重体内环境的紊乱,使血糖浓度更高,以致发生脱水。
糖尿病患者应及时补水,根据《渴感减退糖尿病患者的饮水指导治疗》报道,对于无口渴多饮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多存在渴感减退的现象,会导致患者平日饮水不足,对于渴感减退的患者需根据尿量进行饮水指导。
5、多吃豆制品
豆制品中蛋白质丰富,而且不含糖,向来被认为是糖尿病患者比较合适的食品,但糖尿病病人吃豆制品并非多多益善。患糖尿病的老年人,特别是合并糖尿病肾病的老年人,肾脏的排泄生理功能往往下降,若过多地进食品豆制品,体内的植物性蛋白质增多,必定会使氮质类废物产生增多而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受损,严重者就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发生。合并有蛋白尿的患者,应尽量少吃豆制品,蛋白类食品可以瘦肉、鱼、奶为主,这样有利于保护肾脏。因此,应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来进食豆制品,注意适量,不宜多吃。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老朋友们应正确认识饮食控制,调节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而辅助药物治疗更有效的控制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
三七对糖尿病病足的作用与原理糖尿病足是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再加上足部受力、外伤、感染等因素导致的严重下肢病变,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截肢、残疾甚至死亡。糖尿病足大多是由于局部血管病变造成缺血,组织失去活力,又因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缺失,使患者不能及时察觉摩擦及创伤,最终造成足部溃疡、坏疽及感染而成。
《海南医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有明显的扩血管与畅通下肢动脉,改善患者微循环的作用,并且能使溃疡组织的血供增加,恢复溃疡周围组织毛细血管功能,降低血液粘度,为溃疡的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糖尿病足的预防及辅助治疗中有良好的疗效。
温馨提示据《吉林医学》报道,运动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频率应每周在3~5次,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一般不超过1小时,运动前适当饮水,运动前后监测血糖,血糖高于15mmoI/L、有急性并发症及心、肾、眼部并发症时不宜运动,在胰岛素高峰期不能运动,运动时佩带胸卡(姓名、糖尿病、电话等)或结伴而行,要随身携带糖果或饼干,如出现呼吸费力、头晕、出虚汗、面色苍白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