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张喜海:能给老百姓看好病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文 / 健康大河南
2017-08-14 11:54

大河健康网讯(记者:珠江 高荣)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郑州,有个中医门诊部,位置不显赫,人员不算多,但很多人却是这个门诊部的铁杆粉丝,“铁”的痴狂,“铁”的卖命,这一切皆因为一个医生,一个年过六旬,行医近40年的中医。

中医张喜海:能给老百姓看好病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他就是张喜海,一个放在世间默默无名、但是在他治疗过的患者心底、却重于泰山的医者。

中医张喜海:能给老百姓看好病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张喜海,1956出生于河南中医世家,张氏中医第六代继承人。从事中医治疗近40年,熟读并潜心运用《黄帝内经》、《伤寒论》、《千金要方》等医学经典,集百家之长,使自家百年传承之骨科经方得以实践、验证,泽济无数患者。

童年的印象里,张喜海经常能看见、在一间草屋里、在灯光氤氲中,爷爷俯身为病人把脉问诊、斟酌药方,也常看见爷爷背起药篓,行医乡间。在那之前,张喜海的爷爷在长沙行医,因躲战乱回到河南。据张喜海回忆,回乡之时,白马一骑,医书几箱。飒飒风尘之间,高马之上的那位医生在这豫土之上又行走了数年。

1975年,高中毕业后的张喜海,在政府部门成为一名文员。和幼时不同,思想不再懵懂的张喜海,越来越能感受到治病救人的意义,时常回想起爷爷慷慨施药、不收分文的医者精神,张喜海决定引燃心中那“中医”的火种。凭借着悟性和兴趣,张喜海广读医书,钻研传承张氏家族的治骨名方“金仙膏”,并在荥阳开办喜海骨病医院。

九十年代,张喜海从农村来到城市,身份也从一名赤脚郎中成为了一名执业医师。

医学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一些医学博士生,在医院里面之所以不受欢迎,是因为动手能力差,所以,书上得来终觉浅,唯有实践见真章。

张喜海为了验证经典医书中的各种理论,1996年前后,他几入深山,近至信阳山区,远达云南、广西、西藏,只为寻找入方草药,他遍寻并亲尝道地药材,心中的愿望,是追寻那电光石火之间的明悟,在明悟的瞬间,让记忆在脑海中的经典与口中的药效合二为一,在大量的实践中,张喜海的医学造诣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地步,他真正的明悟到:术不在杂,贵在精准,药不在多,贵在对症,能给老百姓看好病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2017年7月2日,《中医药法》实行的第二天,乘中医政策回暖之风,承载张喜海心中那不能丢的中医传统,河南张氏中医馆在郑盛大开业,药香中,已是甲子之年的张喜海将背后延绵六代的中医传奇徐徐向世人展示。

中医张喜海:能给老百姓看好病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中医馆位于郑州市迎宾路与田园路西北角,中医馆内黄白交织的灯光中,张喜海抚脉问诊,心愿如初,广济苍生。

认识张喜海,源于同事母亲求医问药之事。同事之母因为痔疮手术后遗症和阴道炎的问题,整日被瘙痒及关联症状折磨,坐立不安,难以正常生活,去了很多医院,找了很多医生,钱花了一万多,问题没解决,听人介绍,找到张喜海。这个病,并不是张喜海所长,但,他有药方,他有好药。后来,同事告诉我,困扰她母亲一年多的病好了,张喜海大夫当时给她母亲开的是什么药?答案是:一包粉红色的药粉,按照医生吩咐,定时涂抹,药到病除。

同事告诉我,之前,因为她母亲的这个病,让她和她母亲焦心、闹心。现在,她母亲能正常给她带孩子了,其乐融融。

同事的这个经历,我当时听后,不是太在意,当时也就是感觉,这个医生有一手,看病挺用心。但用心的医生也不少,作为医疗行业报道的媒体人来讲,也常见。

让我对张喜海感兴趣的,依然是所认识朋友的所见所闻所经历。

一个朋友出车祸后,颈椎有严重的创伤,疼起来,那种感觉用他的话“生不如死,怀疑人生”,并且延伸到胳膊上,右胳膊已经有些萎缩变形,手指麻木,朋友去了北京、深圳、郑州等几个大医院,都被告知需要做手术,朋友对手术比较恐惧和抵触,了解到张喜海院长采用内病外治,中药热敷,无痛苦、无副作用的治疗特色,采用正宗药材、热敷、特殊的治疗方案,在治疗的第四天,朋友的症状开始缓解,治疗一段时间,康复了!这就是中医的神奇地方。

有了这两个周边的案例,一种吸引力,带领我们去了解张喜海。走近张氏中医馆, 一座黄褐相间的三层小楼,绿虎蔓壁,凉风划过,药香点点。

不到九点,张喜海跨步走入医馆,走进自己的诊室,摆正桌上的脉枕,面前的他,身着白衫,黑色短发中夹杂着灰白,略微俯身、双手松握放于桌上,仿佛在倾听病人诉说。

张喜海看病,将中医的望闻问切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很多病人经他诊断后,去大医院再用器械检查,结果不谋而合。

问及张喜海的梦想,他说:传承中医精粹,回春疑难骨病,是他40年来的梦想。

所谓疑难骨病,包括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膝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拉伤等,于古于今都是医学上难以攻破的险关。按西医疗法,常使用物理牵引、外科手术、内服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但常常只能止痛而不治痛,但却也长期以来成为很多人生病求医的不二法门。

对此张喜海认为,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往回看,看到的是张氏中医特有治骨之法——“内病外治,中药热敷”。内病外治疗法把复杂的中医治疗精华集中在一点,运用在人体经络中,调节阴阳,有庞大的中医理论的做基础,追溯历史,三国时期便有“膏摩疗法”,后又有著述集成《中医内病外治学》。

用草药制作药物帖,以任督二脉、膀胱经即“三经”为参,找到与疾病相对应的治疗穴位,敷于肌肤之上,再运用现代热敷导入设备,使中药药物成分充分渗入,实现自我调理、自我治疗。以这种简单的方式治疗人体的各种急慢性疾病,这便是中医内病外治疗法的最大特点,是现以张喜海为代表的张氏中医的基础、传承的精粹。

除了临床治病良方,张氏中医历代传承的还有名为“三良三心观”:作为医者,要有良心、良方、良药,作为患者,要有诚信、信心、耐心。在治疗过程中,这些缺一不可。

张喜海是在“三良观”的耳濡目染中长大,对此,他信守终生。他说:“就算病人少、中医馆经营不好、不能维持、不能生存。只要治的病人都治好了,就是去当乞丐,我们也有安慰、幸福感。”

这就是张喜海,他率直、他认真,他用心。

世间事,最怕认真二字,给病人看病,亦是如此,他之所以能够获得那么多认可,一个中心是身怀绝技,两个基本点是专注专业和用心看病,这让他不染浮躁,勇于实践,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回证一个个中医验方,近40年如一日,如今60岁的他,处处是宝,功夫已臻化境,信手拈来,药到病除。

中医张喜海:能给老百姓看好病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走进中医馆内,赤红锦旗满壁。无数曾走入绝地的患者,在张喜海的治疗下绝处逢生,其中不乏地位显赫的领导高管,更不乏叱咤商家的大咖。锦旗作伴的通廊,是一条见证张喜海半世行医成绩的荣誉之路。

曾艺,一位来自洛阳的患者,他饱受四十年类风湿病的折磨,曾到上海、湖北、西安等多地求医,常年服药,使她的脾胃、肝脏等脏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前两年,右膝又扭伤了,无法行走。经多家医院诊断,需要做膝关节置换手术。但经过检查,医生认为,伴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术后效果不好、不适宜手术,建议保守治疗。

在绝望之际,曾艺了解到,张氏喜海中医热敷疗法治疗骨病,不吃药、不打针、不手术、无副作用。通过治疗,一个月后,曾艺扔了拐杖,一年后,曾艺双腿可以交替上楼(相当于可以爬山了),实现了张院长的承诺,扔掉拐杖能爬山,曾艺迈着稳健的步子,走进张氏喜海中医馆,留下锦旗,表示感激。

行医,对张喜海来讲,是一种责任,正是这责任,让张喜海对中医如痴如狂,正是这责任,让张喜海赢得了一个又一个信赖。无责任,不行医!

对于一个病人来讲,最大的需求是找对医生看对病,然而这是很难的,一个病症可能来自很多疾病,当下的大医院,一个个的医生仿佛是流水作业的螺丝一样,依靠的是冰冷的器械,很多医生看病,不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病人,而是用机器去感受病人,医生看病,仿佛在流水线上看产品一样,有的医生一个上午,甚至能看一百多个患者,殊不知,疾病千变万化,产品千篇一律,二者本质不同。这样,也导致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误诊率极高。

而中医则不一样,中医望闻问切、综合思维、辩证考量。纵观张喜海行医,之所以被患者称为传奇,粉丝众多,核心是辨的准、选好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这是一门功夫,只有长期浸淫医学,并且是有悟性的医者,不断用生动的案例去验证,才能一一获得明悟,这种明悟不是你是博士、你是教授,就能得到的。故而,医者,是经验医学的造化,正如康德所言: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张喜海用自己近40年的时间,用自己近40年的感悟,用自己一生的用心,依托中华医学的文化传承,用中医的独特方法,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疑难杂症,他并不神、也不奇,他只是一位站在中华医学文明肩膀上、不忘医者使命、砥砺前行、用心为病人看病的医生。

中医是张喜海的生命,他做梦都渴望中医能够发扬光大。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中医没有得到很好的弘扬、甚至遭到打击。张喜海说:“我一直在反思屠呦呦青蒿素获奖一事,为什么中医能在外国获得肯定,在国内却得不到信任?还有日本的汉方,韩国还要对中药进行申遗。中医的科学性早在非典、禽流感的治疗中得到了认证。为什么我们的东西我们自己不相信呢?”

张喜海认为:没有传承就没有发展,我们首先要把留下来的东西先继承好,再谈发展、再谈创新!开设中医馆,张喜海就是要让更多的患者少走弯路,把中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个核心做好。

是啊,对于中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有罗胖等人将之极度贬低。但,客观而言,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炎黄儿孙生生不息,得益于中医;当下西医的过度治疗导致的医患矛盾,需要中医来拯救;我们周边大量的案例明证,大部分疾病用中医比用西医更利于身体康复。

从医近40年来,病人的感谢信,张喜海都留着,在张氏中医馆开业时,张喜海将这些信印刷成册,汇成了上百页的一部书。张喜海在序言里道“每封感谢信都是那样纯洁,他像星星照亮我的人生。但它们又很沉重,检验我为患者能否负重。”

一个个康复的事实,已经替张喜海回答了他自己的问题。多少面临绝望的患者找到他,他用一双温暖的手融化患者的心;多少患者被其他医院诊断必须做手术,他用一剂处方缓解患者的病痛;他真挚热情,直率认真,全心投身于自己最钟爱的事业,他技术精湛,励志修身大医精诚。

医生,是他的职业,是他的信仰,是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