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芪立秋饮品:补中益气 善治气虚

文 / 微医汇
2017-08-07 17:04

黄芪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补中益气,服用之后不仅能够治疗身体气虚的情况,同时还具有预防感冒以及美容养颜等等功效,是很多人都非常喜爱的一种滋补药材。据《医学启源》记载黄芪:“治虚劳自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黄芪在中国已经具有两千多年的使用历史了,受到了很多中国人的喜爱。在民间应用广泛,既可入药,也可用它来煲汤或泡茶。民间有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说法。在中医看来,黄芪作用强大且独特,与人参同为补气良药。

黄芪的药用价值: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6、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稀,常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7、脾气虚证,虚弱倦怠,泄泻,中气下陷,脏器脱垂,食少纳呆诸症。常与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配伍治疗脾虚泄泻。与升麻、柴胡、人参等配伍治疗脏器脱垂,如补中益气汤。原理:脾主湿,脾虚则不能输布津液于肺,所以湿困中焦,湿性趋下,所以下焦受湿而便溏。脾虚则难以助胃健运,所以食少纳呆,难思饮食。本药入手足太阴,所以肺气盛则可以通调水道,散精至肌表。脾气盛则可以运化阴精上输于肺。

8、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

9、多汗而浮肿。《金匮要略》中配伍最简单的黄芪方为防己黄芪汤,药味共6味,主治,可见黄芪也可以治疗出汗与浮肿。简单地说,黄芪主治汗出而肿。所谓汗出,以自汗为多见,即在未服用发汗药,也未剧烈运动,气温室温均属正常的情况下,出汗量较多,并可伴有气短乏力、恶风、头晕、容易感冒等症状,这个症状群,中医概括为“气虚自汗”.出汗的程度比较严重,常常衣被尽湿,有的可以见到汗渍发黄,出汗以上半身为显著。临床上有的患者不以汗为主诉,但通过问诊,可以了解到患者平时汗出比较多,稍有体力活动,就容易出汗,或者皮肤比较湿润。

10、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表虚自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牡蛎等配伍;如表虚易感风寒者,可与防风、白术同用。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如用于疮疡内陷、或久溃不敛,可与党参、肉桂、当归等配伍;用于脓成不溃,可与当归、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用于水肿、脚气、面目浮肿。配白术、茯苓等。

黄芪具有很好的补气以及防病保健作用,气虚的人群可运用黄芪制作养生药膳,如黄芪茶、黄芪川芎粥、黄芪红枣花生粥、参芪大枣粥、芪苓鲤鱼汤等等,调理身体,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一款

黄芪红枣汤

选材要点:黄芪外皮发白、内心发黄,以根条粗长、质坚而韧、粉性足者为佳。由于黄芪易被虫蛀,购买时要看看横断切面有没有洞,有黑洞的不太好。也可闻一闻,黄芪一般有一股豆腥气。条件允许的不妨放到嘴里嚼一嚼,有微甜的味道。

材料:黄芪15克、红枣20克、枸杞15克。

制法:将以上三物加水适量,煮沸后改文火煮1小时左右,可分两三次饮用。

黄芪性温,具补脾肺气的功能;红枣益气养血,能健脾胃,枸杞子:养肝,滋肾,润肺。三药配伍,对气血两虚之人大有好处,能缓解疲劳倦怠、怕冷等症状,亦能益气固表止汗,治卫表不固、自汗常出、容易感冒之功效。

要提醒的是,由于黄芪性温热,所以湿热、实热及阴虚之人不可自行服用,应在中医师指导下合理配伍服用,使药能对症,量亦不可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

——————

下载微医汇视频app,看网络学术会议直播,看知名专家医学微视频,用碎片时间学习医疗技能,做叱咤风云的精品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