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堂宋钢 | 中医馆都是小草,捆在一起就是草绳!

文 / 医馆界
2017-07-28 11:02

演讲者|宋钢

▲ 和顺堂董事长宋钢

1、中医馆要形成合力,共同发声

今天在这里的朋友基本上是来自全国做中医馆的人,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真的说心里话,就是一个缘分。关于今天这个会议的想法,我们从去年就陆续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中医馆有交流过,一致认为我们中医馆要发出声音。

在深圳这样一个创新的地方,我做中医馆十一年了,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所以我对中医馆怎么活,怎么发展,有太多的想法。

关于中医馆的历史,我之前到一个省,那里还没有中医馆。和他们谈的时候,他们中医院的院长想跟我合作,我说我们要在那边开中医馆。他告诉我他们省会城市没有中医馆,只有诊所和门诊部。诊所是什么概念?就是只有医生做,名字就叫“某某医生中医诊所”;门诊部有什么要求?要有B超室,要有检验室,要求药房是封闭的。我说现在国务院都要我们发展中医馆,而且广东深圳已经有中医馆的标准,他说对不起,北京没有给我们这个标准。

今天开这个会,最大的愿望就是将中医馆团结起来,中医馆要发出声音。中医馆一直都是无人管的小草,我们今天是叫草根,去年我和潘总说这叫“丐帮大会”,我们中医馆在卫生医疗体系的几十年基本上没有地位,没有名没有份,但是我坚定认为中医馆一定是要发展的,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一定是要由中医馆开始。几千年几百年以来,中医馆的性质和发展规律都是以人为本,一般都是一个中医和一家子开起来的。但是这个行业一直团结不起来,没有共同的声音,没有一种力量,没有一种聚合力。

2、从事医药要有敬畏之心

▲ 和顺本草

简单介绍下和顺堂:和顺堂是以经营中药还有中医治疗为核心,采用名医名药名店名厂,我们叫“3+1”,这个“1”是厂,也是我们的脊梁。饮片厂其实不是那么好做,七百多味药,七百多个产地。我们的饮片厂是11年建起来的,通过GMP认证,12年真正意义上开展我们全面的品牌。“名医名药名店”,加上饮片厂就是我认为的“3+1”,至此和顺堂真正的模式才建立起来。这是一个闭环模式,就是“名厂出名药,名药配名医,名医驻名馆,名馆出名厂”,这个关联是要有逻辑性的。

和顺堂从04年开始,到05年算是真正做起来。我们一开始和方回春堂一样,是做人家的产品,虽然我们对饮片的质量要求很高,但都是日本(深圳)津村的代理。深圳津村饮片的质量在座可能有人听说过,质量做得很好,很用心,但是成本很高,当时在市场上大概是同仁堂差不多五倍。在十一年前,五倍谁会给你进社保?还有人觉得我们疯的!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做他们的产品。我一直坚持,中药饮片也好,中医也好,面对的是谁呢?我们面对的是生命,面对患者,我们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我们要对他们负责任。对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好的医和好的药。如果在我们的视野范围有最好的药,那我们是不计成本的,所以我们坚持做好中药。市场开始不认我们,我们唯有靠自己苦撑、自费,今天我们依然没进社保,但我们现在已经很好了。

3、深圳有个和顺堂

我认为深圳是个福地,它本身历史不长,这个福地是说它可以“无中生有”,在这里可以创业,可以尝试。办中医馆很难,虽然我们和顺堂是做了一点点对社会、对老百姓、对政府都有贡献的事情,但我认为是得益于深圳市政府的宽容,虽然它可能不了解你,但它也不干涉你。对深圳我真的是非常感恩的,这个地方给我们创业的机会,给我们实现梦想的舞台。“深圳有个和顺堂”,这句话给我感觉很亲切,就像个家一样。

十一年前,我刚入行的时候,中医馆还不叫中医馆,就是诊所。当时卫生部门,已经可以说是不批的了,有一些中医馆就买一些历史现成的东西,或者重新激活,而新的基本上没门,那时候靠什么呢?靠一个接着一个连锁药店的国内开放,那时候有些药店已经上千家了,但中医馆是不可能批的,也没有这个政策和体制。所以我们是寄生在一些药店里面,以药店的名义获得批准,得到合法身份。我们在深圳是在拼命,在尝试做一个中医坐堂的试点。我们在深圳,包括省里面,甚至北京的一些领导那里,呼吁开放中医坐堂,推行试点。中医坐堂是寄生在药店里面的,这样一种生存模式,你想我们中医馆到现在一步一步活下来多少?活的真是不多,活得很好的更少。而我们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

4、还中医药本色

▲ 和顺本草精品中药车间

在很早的时候,我就有一句话——还中医药本色,还中医药尊严。关于这句话,想跟大家分享一个事。09年我请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他用“尊中医药本色”,和“还中医药尊严”一字之差,他用尊,尊重,我想老人家地位不一样,看法自然不一样,他可能觉得尊重就不错了,而我是草根,我在下面看,能还中医药本色,真的是很难的事情。我很反对现在的免煎中药,我觉得免煎中药有点阉割了中医药的精华,这点上可能很多人反对,但是我肯定坚守饮片。邓老强调“尊”,我们是“还”,两个不一样,但是大家可以悟。老人家没做过中医馆,而我们是真真正正在做中医馆的,所以我们看的地方不一样。最后共同的就是还中医药本色,还中医药尊严,他知道中医药有尊严,也就“还”达成共识。

徐庆锋局长参观过我们的厂,把我们的整个模式完全了解以后,给我们整个的模式总结的就是“三高三全三先”,把我们这个模式的特点他一句话就概括出来了。三高,高起点、高品质、高标准,这个主要是我们的质量和服务,这是我们的目标;三全,全品种、全冷链、全过程管理,我们的产地有150多个产地供应商在供应,之后生产、加工、炮制、仓储、配送终端,到现在我们在市场没有卖过一公斤和顺堂之外的药;三先,是我们的精华和灵魂,最出彩的就是三先。十年磨一剑,我们到今天完全是市场化,没进社保,我们依然能活。

5、医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中医馆其实就两样东西,一个是医,一个是药。在座可能很重视医和药,我想这两个很重要,但是顺序是不是都把医放在前面?名药倚名医,我讲明了在和顺堂,名药为先。我们这里不是不要医药,我们这个中医馆在医和药的两个位置,我们把他的顺序,我们的特点,跟大家分享,这样有什么好呢?旧社会,还有现在老一点的中医,都是自己采药做药,对药很懂,但现在的中医对药是失控的,他们不知道药怎么做出来的,所以他们对药控制不了。所以我认为药很重要,医生“症对药不灵”,所以我们是盯住药的质量,我们和顺堂的特点就是名医跟名药,药为先,这个叫一个“先”。

第二个,医生跟医德,医德为先。说老实话,我们这一点也是沿袭老医馆传统的祖训,我们要讲医德,现在中医真的应该以医德为先。

再一个,做药的关键是质量跟成本,为了质量可以不计成本。因此,我们以质量为先。所以说“三先”构成了我们和顺堂整个模式的灵魂,为了做成这样真的是花费我们很多心血。

6、中医馆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要争气!

▲ 和顺堂深圳波托菲诺店

现在我们布局,原来基本上是在广东,因为深圳的政策宽松。广东外就是香港,我认为香港是一个非常好的中医药发展的地方,而且我们在香港两年就已经开了19家店,今年准备是30家,完全市场化。我们在香港不可能从大陆请一个员工一个医生,都是本地的,完全市场化。香港政府支持与开放,我认为这一点是可以用来倒逼大陆的中医馆政策,香港的标准很严密,法律很健全,为什么他们的中医馆可以这么放松?没有地点限制,没有面积限制,只要中医有注册,你就可以做。所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可以在香港迅速的成为有影响的连锁中医馆之一。

我们知道,现在国家对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力度很大,制定了这样一个法规、实施方案,到2020年人人享受中医药服务。我觉得现在离这个目标差距太大了,还有五年。

把中医药视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这个比例应该是很重的。投放多少,怎么样投,我认为情况很好。习da,da是很有智慧的,他们支持中医药,那么多省中医院、中医药大学,甚至北中医研究院,为什么不选择这些地方开个会?为什么到西安这么一个中医馆?他把中医馆视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一环,这一点我们要争气,我们得闻风而动。

7、“一带一路”软实力最好的选择是中医药

▲ 和顺堂香港门店

我们去年的发展战略是“一核两翼”,一个核心,广东为核心,我们现在广东和香港,合起来大概开了80多家店(2016年6月),我们想以广东为核心,在未来两年,打造100到150家。两翼,一翼是香港,我认为香港这一翼已经打成功了,我这里跟大家分享这一翼怎么样跟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现在的“一带一路”我认为最主要的不是产品输出去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产品已经把全世界打怕了,现在说“一带一路”把产品推出去肯定是不行了。应该在软实力上,我觉得最好的选择是中医药,中医药可以落地生根。所以说和顺堂已经在香港这样一个国际性的,全球中医药界最看好的一个地区,大家都关注香港中医药的动态,和顺堂先在那边立起来,在东南亚华人地区结合我们的模式发展。

另一翼是广东省外。我们想在广东省外每一个省会城市开三到五家,我认为省会城市不会多,不会开这么大的,我们以社区布点,以点带面的生存模式,我们就是一些细胞,越小越好。像香港一样,香港19家店,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开30平方左右的规模,可以说我们的投入现在是国内要求的一两百平方店的投入的一半,但是我们香港和顺堂的产出现在差不多已经两倍了,所以香港可以活。有能力的有品牌的有资源的可以搞大一点,没有的话你先活,我们在省外也会按照这个想法铺设。

8、中医馆都搞养生,商业保险怎么落地?

我是想把和顺堂搞成一个大家分享的平台,一个全球最好的中医药治疗养生平台,好医好药在这个平台,像一个舞台一样,这个平台我们还会有新的一些破冰,比如关注商业保险。大家现在都关注社保,其实社保体系今后将是支远远大过收。现在全世界都是基本上除了中国之外都用商业保险,特别是没有商业保险落到中医馆身上。为什么商业保险不落地中医馆?因为中医馆就是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没有办法聚力。一个商业保险公司,搞了一个产品下来,他不可能给你一个,他要成规模;另外,他要对一些真正有病的人做赔付,如果说你的中医馆是搞养生的,谁赔给你啊?我天天带你去养生按摩,或者说我是治未病,那没办法赔,怎么理赔?你要有概率,你应该是真正生病。

和顺堂一定是治病为主,商业保险才赔的了你,因为真的是看病,他才可理赔。目前商业保险还没有条件落到中医馆,所以说我们要有一个大结合,使商业保险能在中医馆落地,才是中医真正的生存之道。我们现在已经在破冰,我们在深圳有十几家商业保险机构已经联系了,他们非常认可,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个针对少儿的产品,少儿为什么好呢?因为少儿不会装病,我觉得这一块比较成熟,就先开展了。

再一个是大病重保。我们和大地保险和友和合作了一个重病险。我们现在做得怎么样?一个工会组织里面的员工,一年缴150元,36个重病,36个重病基本上人们身上95%以上的病都有了。如果说你们是来打工的,缴了150元,如果那一年得了大病,到三甲医院出证明,在36个病里边的就能获15万现金赔付,其中5万块钱可以到和顺堂看病,看中医报销。

商业保险如何破冰,破冰就要行船,就要把它扩大,就要走到彼岸,如果说大家就这样的想法,我们的中医馆才能活,才能活的好,才能有尊严。

最后,我们的愿景就是通过我们共同建立这个治疗和养生的平台,大家可以分享,大家可以参与整合。中医馆界要大胸怀大结合大团结,才能发出强的声音。

我们中医馆都是草根,草根捆在一起就是草绳。

本文由作者在“2016全国中医馆发展论坛”的演讲整理而成,内容有删节。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医馆界》立场。

· END ·

作者|宋钢视觉|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