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竟然和胃火有关?中医这招我真得收藏了
(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金匮要略》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要和你说上一病,这就是咳嗽。闲言少叙,我们先把一张治疗咳嗽的验方告诉你——
准备麦冬42克,人参9克,粳米、半夏、甘草各6克,大枣4枚。将这些药水煎,取药汁服用,每日一剂。
列位看官可能要问,这又是一张什么妙方?其实,它本化自《金匮要略》里的麦冬汤,是一张用于治疗咳嗽的著名经方。透过它,我们可以找到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引发咳嗽的有效路径。
说起来,对于咳嗽的原因,我们多会想到林林总总的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阻肺、肺纤维化等等。所以在治疗的时候,我们往往从治肺入手。其实,这是典型的现代医学的思维方式。在古代,先贤们可不懂如此多的肺病种类。他们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总结,又结合中国古老哲学对疾病的启迪,总结出长期、慢性的咳嗽、痰多,源于体内的一把火。而这火,并不是烧在肺里,而是烧在胃中。
说到这里,有些看官可能不理解了:咳嗽怎么可能和胃有关系?别急,且听笔者为您慢慢道来——
列位看官,脾,五行属土;肺,五行属金。脾土生肺金。如果胃中有火,自然母病及子,形成肺火了。那么,这胃火又是怎么来的?除了个人体质和饮食作息习惯之外,外感疾病日久伤阴是重要因素。所以说,有很多的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等老肺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往往都有阴虚的现象出现,即所谓口干、咽喉干燥、声音嘶哑、舌红少苔、手足心热等等。这些都是身体阴津随着疾病的进程而被耗伤的结果。脾胃主津液的生成。津液耗伤,自然会影响到脾胃,形成为胃阴虚了。
接下来,我们的身体出现了一系列可怕的连锁反应!胃阴不足,肺阴亦不足。肺肃降的机能在此影响下出现异常,于是出现不停咳嗽。肺气有伤,不能疏布津液,所以从前由脾生成的痰湿之邪就会随气上犯而咳出来,这就导致患者不停地咳出浊痰和涎沫。尽管如此,由于肺胃阴虚,患者还会夹杂口干咽燥的症状。胃阴不足,患者还会呃逆、食欲下降,口中异味。这种种症候,中医称之为“肺痿”。它多见于各种各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进展过程中。尽管现代医学认为有多种疾病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但是中医却只用了“肺胃阴虚”这四个字来进行总结概括和解析。所以,这中医的思维,真真够我等凡夫俗子好好领会了。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祖国传统医学主张养肺卫之阴来进行调节。说起来道理很简单——
且看那麦冬,重用42克。它性味甘微苦,寒,入肺、胃、心经,功在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如果说一个人肺胃阴虚,那么麦冬这味药,就可以给肺胃两脏下一场及时雨。这一点,《本草新编》说得好:“麦门冬,泻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热邪……”。经过几千年的临床证明,此言不虚。
有了肺胃之阴的补充还远远不够。要想彻底改善疾病症状,我们得补充肺胃之气。这是恢复两脏机能的必要手段。用什么?用人参。此药性味甘、微苦,平,入脾、肺、心经,功在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可以说,它既能补肺胃之气,还能补肺胃之阴,在这里功劳很大。
接下来,正如方才所说,胃阴灼伤乃是诱发此类疾病的根源。那么为了清胃火,我们一方面用到了麦冬,一方面还用到了粳米、大枣和甘草。后三者能干什么?答案是养胃气、滋胃阴、补脾胃之血。这三味药专门针对脾胃来发力治疗,帮助我们的培土生金。
最后,我们要把这恼人的主要症状整理一下,这就是咳痰、涎多。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用了一点半夏。列位看官,这半夏性味辛,温,入脾、胃、肺经,功在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一般来说,要想化痰,我们就找半夏来帮忙。《药性论》对它的这一功用总记得很好:“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
列位看官,目及此篇文说至此,您会发现,虽然我们要治咳嗽,但是我们却几乎没用任何一味功专止咳的药物。我们一直在培补肺胃之阴。尤其是在滋养胃阴上,下足了功夫。这就是中医的特点:绝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将人体各部分视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治疗,而不拘泥于病患的局部。《金匮要略》里的这张好方,就应了这一点。
末了,再把好方为您列举一下:麦冬42克,人参9克,粳米、半夏、甘草各6克,大枣4枚。此方治疗热证肺痿有效,虚寒致病者切莫应用。它的主治范围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慢性肺纤维化、慢性咽喉炎等,主要症状就是咽喉干燥、咳嗽不止、痰多、手足心热、口渴、胃内嘈杂、食欲不振、舌红苔少等。列位看官如果想借鉴应用,可以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以求最佳之疗效。
全文完。不知道列位看官又有何高见?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