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代激素方”,专治蛋白尿

文 / 智慧健康中心
2022-03-29 20:12

肾病综合征出现尿蛋白,不仅仅要考虑有肾失封藏,精气外泄的一面,还要考虑瘀浊内停的一面。治疗上不能只注意固涩,还应调整气化,具体如何用药调整气化,本文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1.中药治蛋白尿

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从现象分析,以前多认为尿中大量精微物质流失,是肾之封蛰失职、精气外泄的表现,治从固肾涩精入手,但难以为功。问题是尿中除蛋白以外,还有诸多细胞沉渣,关键是清浊不分,只注意脏腑亏损的一面,而忽略了浊瘀内停的另一面。

肾病综合征呈本虚标实之候,浊气不能外泄,清气反而渗漏,浊气不去,精微不固,正所谓“邪不去则正不安”。水浊同下,是为正常排尿活动,水浊夹精而下,一味固涩,似非善策。笔者治疗蛋白尿,重在气化,气化而愈者,愈出自然,固涩亦偶然有得,愈出勉强。

清浊混处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在于脏腑功能失调。肾司开阖,脾主升清,肾病综合征有严重低蛋白血症,可使胶体渗透压降低,形成水肿,其表现为水肿长踞不退,肌肤淖泽,按之如泥,精神萎顿,面色无华。

多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以救脾为先,脾得健运,以复升降功能,枢机一转,停水自行。

若因肾阳不振,精血从乎阴化,水肿多属虚败,非温补肾阳,难回阳和之局。所以说脾虚者不可复行破气,肾虚者自当慎投伐水,真气真水对预后及防止复发,提高远期疗效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肺主一身之气,而治节行焉,肺气通调,气化有责,尤其对水精不能四布,壅聚膀胱,尿少而蛋白不时下渗的患者,参合运脾温肾诸法能提高消减蛋白尿的速度。

故而说,肺气的宣肃、脾气的升降、肾气的开阖是气化的三大要素。

经多年临床探索,总结消减蛋白尿验方数则,介绍如下:

(1)益肾汤

生地、太子参各15g,党参10g,黄芪20g,茯苓、巴戟天、补骨脂、胡芦巴各9g。水煎2汁,1日分服。临床观察,本方对

提高血浆蛋白,消除蛋白尿有一定作用。

(2)龙蜂方

龙葵、蜀羊泉、蛇莓各30g,露蜂房9g。水煎2汁,1日分服。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水之效,可治肾病蛋白尿反复不愈,有相当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3)僵蚕粉

僵蚕研末,每服1.5g,日服3次,也可用蚕蛹代替。本品能抗过敏及提高血浆蛋白。

(4)疏风汤

苏叶、荆芥、防风、芫荽、西河柳、浮萍各9g,蝉蜕6g,薄荷4.5g,薏苡仁根30g。水煎2汁,1日分服。治疗蛋白尿久治不愈。

对肾病综合征可先投僵蚕粉,病程较长而症情复杂,且反复发作的病例,则给以龙蜂方或疏风汤;对血浆蛋白偏低者,则予益肾汤;疗程较长,久病入络者,宜加活血化瘀药如益母草、泽兰叶、水蛭粉。

郭某,男,12岁。2年来间歇性浮肿6次,其病日甚。

诊断“真性类脂性肾病”,乃转入中医病房。全身浮肿如一大水囊,小便极少,腹围73.5cm,体温38.6℃,血压105/80mmHg,小便比重1.007,蛋白(++++),颗粒管型、红细胞(+),血总蛋白33.5g/L,白蛋白11.9g/L,球蛋白21.6g/L,A/G0.555:1,胆固醇17.32mmol/L,X线摄片显示胸膜炎,两侧横膈升高。

已呈弥留阶段,症极危笃。脉沉细,舌淡、苔白。

见水休治水,气化肿自退,治以健脾补肾。处方:生地、党参、黄芪、茯苓各15g,破故纸、胡芦巴、炒鸡内金、白术、巴戟天、生紫菀各9g。煎2汁,每日1剂。外治方:鲜石蒜、蓖麻子等份捣烂如泥,敷两足涌泉穴,外以纱布扎定,日1换。

药后症状日见好转,尿量最多可达4400ml/天。服54剂后浮肿全退,精神转佳。尿检:比重1.022,尿常规无异常,血总蛋白74g/L,白蛋白49g/L,球蛋白25g/L,A/G1.95:1,胆固醇2.89mmol/L,痊愈出院。随访20年,迄今无复发。内服方立足于肺、脾、肾三经,制水之正治也;外敷之石蒜叶,似蒜韭,开白花,多见于江南庭院花圃边沿,与蓖麻子捣烂敷两涌泉穴,确能利尿。

2.中药代激素探索

激素的兴起,为某些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其作用主要在抑制机体异常免疫,确有疗效,然而它容易影响人体正常免疫功能,亦为人所共识,出现药源性后遗症更使人视为畏途。曩年曾试从中药方面寻找同类药物,以冀取而代之,经使用于肾病综合征,颇有所获。

代激素方:首乌、淮山药、黄芪、太子参、甘草、紫河车各等份,合成散剂,每服1.5g,每日3次,开水送下。

服用本方过程中,无不适反应。经治30余例,皆取得满意疗效,未见后遗症,亦未见复发。在试用本方治疗的两组中,一组已用过激素,另一组则否。

临床观察,对激素依赖型,在抽减激素中出现反跳,加服本方后能顺利达到撤激素的效果;而对接受激素即产生严重副作用,或碍于血尿、高血压、氮质血症等一些不能耐受激素治疗的患者,服本方后能有效地控制蛋白尿和改善血胆固醇症,疗效巩固,很少复发。

肾性蛋白尿是由于原发性肾病及继发性肾病造成肾实质性损害,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肾小管重吸收减低,使血浆中的蛋白质漏出或肾实质性损伤直接分泌异常蛋白质,从小便排出所致。一般表现为泡沫尿,严重时可引起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等。它是临床治疗肾脏病重要监测指标之一。古代医籍对此症尚无论述的资料,只能从中医学“虚劳”“水肿”中寻求启示,可归于“精气下注”,“精微外泄”的范畴。

一、对蛋白尿产生机制的认识

西医学认为肾炎是由于某些感染因素造成肾脏炎性损伤,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生,系基底膜增生,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增生,炎性细胞聚集,使肾小球处于持续的炎症状态,时间迁延最后导致肾小球硬化、纤维化,肾小球逐渐丧失利清泄浊的功能,造成蛋白尿外溢,使机体处于失衡的状态,产生“贫血”“水肿”“少尿”“腰痛”等证候。

中医认为风、湿、毒是肾炎发病的基本病因,湿热毒邪蕴结伤肾,肾络瘀阻是肾炎病理的一个基本环节。由于外邪犯肺,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内停;或因湿热毒盛之体,湿热风邪相搏,浸淫肌肤;或因饮食不慎,酒食失节,脾失健运,食积食滞而致胃肠肝胆湿热。

这些因素造成脏腑功能失调,肺不能通调水道,脾不能转输津液,肝失疏泄,气血瘀滞,肾失开阖,不能封藏,使精气下注,精微外泄产生蛋白尿。这一病理过程,主要是由于湿热毒邪蕴结伤肾,肾络瘀阻所造成。肾络损伤则产生精微物质外泄,继而又会导致机体虚损,产生水肿、乏力、气血失调虚劳等病症。因此,我们认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是慢性肾炎基本病机证型的表现,是因“实”致“虚”的结果。

二、对肾性蛋白尿的治疗经验

综上所述,肾性蛋白尿的产生与热湿毒邪有关,从辨证、辨病来看是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要权衡机体的虚实状态,虚实同治,抑制过亢,辅助不足。病重时应以祛邪为主,病缓好转时则可适当加强补益。由于肾病湿热蕴结,缠绵难愈,还有病缓后湿热未尽的病理因素,不可骤补。辨证注意调整机体阴阳平衡,肺、脾、肝、肾之功能,辨病注意微观病理、湿热蕴肾的情况,以达补虚泄实、平抑病理的作用,使机体保持平衡,达到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

由于肾炎多为免疫介导的炎症所引起,肾脏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固有细胞的增生,基底膜增厚,炎性细胞浸润,新月体形成等。西医治疗肾炎的理论基础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剂或非甾体的消炎药来治疗,使之达到消除免疫炎症,抑制肾脏病理变化的作用。

借助西医的这种理论,我们发现雷公藤能治疗银屑病及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对肾炎也有治疗作用,抱着这种试探的心理,我们从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医界首次应用雷公藤制剂配合辨证用药来治疗慢性肾炎,在临床上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从此开创了以清热解毒药和祛风利湿药来治疗慢性肾炎的先河。

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雷公藤内含有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内酯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抗炎、抗肿瘤细胞毒样作用,对免疫性疾病有治疗效果。因为雷公藤毒性较大,临床应用时必须严密监测其毒副反应,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在中药里能否找到毒副作用小而又具有抗免疫炎症的这些药呢?

以后我们又在临床上试用了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河白草、蜀羊泉、青风藤、黄蜀葵、山慈菇等药,发现对蛋白尿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及缓解作用。这类药基本上无毒性或仅有小毒,临床上应用时多加注意即可。可用2~5味这类药配方应用,病重时剂量可大一些,病缓解后可逐步减少这类药的剂量,已达到能替代激素、免疫抑制剂及雷公藤这些药抗炎作用的目的。

我们也发现这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药也是很好的抗肿瘤中药,这与西药里大部分抗肿瘤药都有治疗蛋白尿的作用不谋而合。我们也注意到一些补益药里也含有某些抗炎活性成分,只是作用较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这类中药抗炎作用稍弱而已,这也可能是造成目前临床上报道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疗效参差不齐的原因。

总之,我们认为中医药治疗肾小球疾病还是有优越性的。因为中药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及双向调节的治疗特性,且有治疗可靠、安全、价格低廉的优势,只要辨证、辨病准确,辨证用药与辨病用药选择恰当,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还是有把握的。临床上我们也常遇到一些经西医治疗效果不好的难治病例,经我们中医药调治后获得了缓解和好转甚至治愈。

三、辨证辨病多元化组方

由于肾小球肾炎病理的复杂性,不论气虚、阴虚、阳虚的证型如何变化,湿热蕴结伤肾在肾脏中是始终存在的,并对整个机体产生影响,单纯采用补益是不能达到治疗效果的,其治疗思路也应复杂一些,采取多元化组方即现代医学所称多靶点治疗的方法。扶正祛瘀清肾法是我们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蛋白尿的大法。

“扶正”泛指益气健脾,调理气血阴阳,改善临床症状;“祛瘀”是指活血化瘀,疏利肾络;“清肾”包涵清利湿热,祛瘀泄浊等。特别要强调的是,就肾炎而言只能“清肾”而不是“补肾”,只有“清肾”才能祛除肾脏实质内的免疫复合物及细胞的增殖与基质的增生等病理产物。

因此,在临床上,我们治疗肾性蛋白尿,一定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辨证用药与辨病用药相结合,理论与疗效相结合。辨证注意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辨病注意微观的病理表现,严密监测病情的发展,维持机体的平衡状态,采用多元化组方治疗手段,方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蛋白尿是慢性肾炎病种中的主要症状之一。脾气散精,灌注一身,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上输于肺而布运全身,水谷精微反与湿浊混杂,从小便而泄;肾主藏精,肾气不固,气化蒸腾作用减弱,致精气下泄,出于小便而为蛋白尿。故脾肾不足是产生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关键。大量蛋白从尿中排泄,正气日益损粍,脾肾更见亏虚,形成了恶性循环。急性肾炎经治疗后,尿蛋白不易消除者,与湿热未清有关,除辨证治疗外可重用土茯苓、菝葜、仙鹤草、益母草(有明显的活血利尿作用),对消除蛋白亦有效。如小便短涩,可用半边莲、龙葵(滑以去着)。胆固醇高者加用运脾助化之品,颗粒、透明管型多者,应加补肾之品,如菟丝子、杜仲、枸杞子、芡实、金樱子等。

如蛋白质损失过多,阴损及阳,临床可见一派阳虚的症状,诸如浮肿、面白、畏寒等。若单用温阳而不滋阴,往往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宜重用黄芪(岳美中经验)佐山药、薏苡仁、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女贞子、赤小豆,形寒加附子,尿赤加白茅根。温阳应与渗利结合,温而不利对病情的转归是不利的。

有的病人,服中药消肿后,不久水肿又起,究其原因,化验:血浆蛋白偏低。可加服《千金》鲤鱼汤:鲤鱼1条1斤左右,生姜30克,葱60克(后下),醋30克共炖,不放盐,喝汤吃鱼,常有显效。蛋白尿持久不消,可用鱼鳔(蛤蚧粉炒珠)研粉,装入开孔的鸡蛋中,用纸封口,再用黄泥湿纸包裹置火中煨熟,另煎黄芪30克,黑豆15克,送鸡蛋嚼碎吞服,每日1个,10日为1个疗程。方中鱼螵固涩精微于下。用大量黄芪者下病上取,补气以摄精也。

慢性肾炎肾病型后期,肾脏功能开始衰弱。这时的主要矛盾便转向高血压、贫血及氮质潴留。有氮质血症时,禁止使用紫河车及各种胶类,总之,一切血肉有情之物,都应禁忌。

慢性肾炎高血压病例,一般多属虚证,为肾水亏损,肝木失养之证,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法当滋阴潜阳为先,用《医学衷中参西录》建瓴汤加减:山药、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地黄、白芍、柏子仁,磨取锈铁水煎药(具益肾平肝,降胃之功)。

肾功能不全所产生的贫血,其治疗应根据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进行辨证,此属于脾肾不足,气血双亏。采用健脾益肾,双补气血类药物,如人参养荣汤加补骨脂、菟丝子、骨碎补、鹿胶等。此类药对肾性贫血虽有养血作用,但遗憾的是血中非蛋白氮会同时升高,所以在肾性贫血有氮质血症时,用药宜消补兼施。如四君子汤、当归补血汤合焦三仙、鸡内金之类,加入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仙鹤草等,各种胶类药严禁联合应用,以免助长氮质血症的发展。

若血中非蛋白氮突然增高,可权用灌肠透析法,近人采用大黄15克,玄明粉10克(后入),半边莲15克,蒲公英15克,附子15克(兴奋肠肌不致麻痹)加水2000毫升,煎至300—400毫升,加入玄明粉过滤,先用温开水灌肠排便,然后患者取侧卧位,用20—222号肛管,从肛门插入约20厘米左右,用加热之透析液,每次150—200毫升,缓缓滴入肠腔,30—40滴/分,每日1次,每晚取60毫升作为保留灌肠。本法从肠道排毒泄浊,以降低血中氮质和血钾,减轻肾周围水肿,改善肾血流量,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正虚明显者可加扶正之品,如参、芪、二术、桂、苓之属(岳美中法)。如大便泄泻频繁者,则停止使用,改服芪桂真武汤。

牛XX,男,13岁。1978年春初诊。

患儿母代述去年患肾炎,头面四肢浮肿,住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治疗四个月,水肿消失,尿蛋白尚存在。出院时尿检蛋白(++),脓球少量,续服激素两月余,逐渐减量停服。近来饭量突减,颜面苍淡,尿检蛋白(+++)或(++++)脓球消失。诊脉沉缓,舌苔薄白微腻。

患童行动活跃,除颜面苍淡及食欲不振外,余无可据之证。尿蛋白存在,乃病未痊。肾气不敛,脾湿内著,故脉沉缓、苔薄白微腻。用收敛元气、健脾固涩法治之。

方用固肾除湿汤:

山萸肉6克,白扁豆15克,黄柏2克。

一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二诊:连服三十剂,经几次尿液检验,蛋白及其他项目均为阴性,食欲渐增,颜面渐显红润。嘱其再服以固疗效。

三诊:又服二十余剂,近日连续尿检三次,均为阴性。饮食活动一如病前,是否停药,希诊断酌定。诊之:脉缓,观患童精力充沛,嘱其停药观察。1979年1月随访,病愈。

按:肾炎疾患,在祖国医籍为水肿病。一般治到水肿尽消,精力充沛,即算治愈。现代医学证实,尿蛋白存在,病未痊愈,是肾脏有损,血浆蛋白随尿渗漏。在治疗上达到肾功能恢复正常,尿蛋白即消失,是为痊愈。

古人认为肾主封藏,肾虚封藏失职,脾精渗漏,与现代医学血浆蛋白随尿渗漏,名异而实同。方中山萸肉收敛元气,固涩滑脱;白扁豆和胃健脾,化湿调中;黄柏燥湿益阴,清泻相火。共达收敛元气、健脾固涩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