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潍坊一模考试“扶正祛邪”话题高分作文

文 / 志强教育
2022-03-15 18:21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扶正”指扶助、补益人体虚弱不足的正气,使身体恢复正常状态;“祛邪”指祛除使人体发生疾病的一切外在致病因子。中医疗治坚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非常重视对“正”即人体自身机能的生发保护。

以上文字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体现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对“正”的人体自身机能生发保护的要求。表现出对做人做事,修身固心的要求。

“扶正”是补弱以求自强,“祛邪”是黜恶以保自强,两者相互作用,方能实现人自身机能的生发保护,得以保持长久的健康,治病疗身如此,做事为人亦然,只是有“根固”方得木之长,“源深”方可流之远,固本正身才得发展,

“扶正”是扶的个人德行,是一个人内心信仰价值的扶正。只有“扶正”本心,才能求得个人的立身之正,实现人生的长远发展,在万古长河中,成就非凡者无不正德行,明信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坚守为民信仰,终成就一代文正公的“正”:孙中山先生近代立共和民主的志向,先求本身“根本奉献的身”,立稳德行,方成就民族之"正”。故而,“扶正”要先立德行,扶正人生信仰,才能得“正”。

“扶正”亦是弥补薄弱,厚积而发。毛泽东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耳不聪者可以聪,目不明者可以明。”明确自身弱点,及时补弱才能保持自身驱动力的长久稳定,维持“正”身的根本动力。中国近代探索救亡,知制度薄弱,知思想薄弱,知文学艺术薄弱,故而有了辛亥革命,有了新文化运动。弥补薄弱后的中国,厚积而发,实现了发展进步。惟以”扶正”德行,补足补弱可得自强,可求发展。

“祛邪”是坚持本心,不为外物纷杂所干扰的智慧与心境。如同参天大树的生长,既须自身深根厚土,又需外部适宜的阳光、水分等外在因素。人的成长也是如此,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可不谓重要。而人所区别于树的便是主动能动的作用,人生处世,有逆有顺,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在面对一切不利于自身发展的“诱病因子”时,我们应做到“正身以“黜恶”, 只有“祛邪”才能保得自强,推动发展。

由此观之,将中医“扶正祛邪”的原则迁移到做人做事,人生成长中,更让我们明白立德补弱,正身黜恶的人生道理与做事准则,

反观当下,在信息化时代中,各种纷杂向青年人袭来,“佛系”的消极,“精致利己”的自私,“过度内卷“的病态,让青年人这个群体成为了“受病重灾区”,面对现状,我更想向青年人呼吁“扶正祛邪”以自强。固本正身得发展。

书琅琴畅,“扶正祛邪”,自强发展,山高水长,以“扶正"求自强,以“祛邪”保发展,方不负人生好时光!

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有一个基本原则,扶正祛邪,滋补人体虚弱正气,祛除致病因子以达到人体平衡,在我看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亦有共通之处。

扶正祛邪,在浩然正气中成长自我,中国上下五千年,华夏子孙于乱世横王,太平盛世中养成了一身的浩然正气,汉朝匈奴来犯,张骞通西域联合抗匈,近代列强入侵,谭嗣同,梁启超面对清廷与列强的双重夹击,昂首阔步的进砍头场。现代科技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面临卡脖子的难题,邓稼先,袁隆平躬身于国家建设和人民幸福,他们甘于奉献与不畏艰难的浩然正气,是我们应该传递弘扬下去的。

扶正祛邪,摒弃小我的不当私欲。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的邪恶念想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力量下也会酿成大祸。近来的许多流量人气偶像行为不端事件层出不穷,令人惊愕。在光鲜亮丽,受人追捧的高颜值下却隐藏着偌大的诟病。据有关资料,人气偶像吴某凡来查处前就被质疑存在行为不端的嫌疑,最终都某竹事件成为捅破窗户纸的那只手,将不法严惩严办。

扶正祛邪,亦是国之昌盛的一大法宝。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土地改革将土地收归集体所有,分给农民耕种,反对剥削压迫的旧思想、旧制度。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以来,“八字方针”恢复经济,法治建设推动国泰民安,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反对党内腐败现象的发生,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国际化迈进。

对我们青少年来说,扶正祛邪就是要增强在困境面前的毅力,在诱感面前的定力,在成就面前的稳力,不断修炼自身体内的浩然正气,以先烈为杆,为强,追寻榜样,不断炼就自己的正气。

“我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坚定自己理想目标之下,成就自身的壮志,同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