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如何降血脂的?那些具有真正的降脂功效!

文 / 小雨医生健康之道
2022-03-14 09:13

什么是高脂血症?

血脂主要是指自身血液所含有的脂类成分,高脂血症又称高脂蛋白血症,同脂类相结合的蛋白质。发病诱因是由于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过多,导致机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多见的一种疾病。机体胆固醇合成、吸收、排泄、分解、代谢均处于不稳定状态时,会导致机体胆固醇内环境稳定失衡,加之外界因素刺激,会诱发机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高脂血症属于“中风”、 胸痹”范畴,患者多表现为肥胖、肢体麻木、心悸,患者的舌质暗淡,脉弦滑。

中药降脂作用机制

2.1 减少外源性脂质的吸收 通过抑制机体对外源性脂质的吸收,减少肝肠循环中重吸收入血的脂质含量。大黄、虎杖、草决明等中药,其内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可促进肠蠕动,减少外源性脂质的吸收来改善血脂。黄芩总黄酮能显著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载脂蛋白B 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 的浓度,黄芩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肝脏中TC 和TG 的浓度,并且能够促进粪便中胆汁酸的排泄,黄芩总黄酮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荷叶水提取物安全性较高,为实际无毒级,具有较好的辅助降血脂功效,可以广泛应用于降脂产品中。

2.2 抗氧化 高氧浓度可以促进脂质过氧化的链式反应,会使得膜脂质的衰老、破坏加速,脂质代谢异常,使得动脉硬化。通过清除体内多余的氧自由基,抗氧化等措施,最终可以达到降脂的作用。银杏叶就能够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达到抗氧化的效果。

2.3 减少内源性脂质的合成、释放 泽泻通过其有效成分三萜化合物,减少乙酰辅酶A 的生成,抑制内源性脂质的合成;决明子、大黄可抑制内源性脂质的吸收。泽泻汤及其两个部位均有预防性降血脂作用,100%乙醇部位降低TC 和MDA 作用最强,抗氧化作用的有效部位为泽泻汤总提物和100%乙醇部位。

2.4 提高或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促进胆固醇转运回肝脏,抑制多余的脂质沉积在动脉壁上,从而转换成为胆汁酸排出体内。磷脂酰胆碱固醇酰基转移酶,促进乳糜微粒,使其分解代谢产物转变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转运回肝。

2.5 促进胆汁酸的分泌及外排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在肝细胞中转化获得,也是机体中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可在胆汁酸受体的介导下调控脂质代谢。其中丹参活性成分丹参素,可上调高脂血症,加快TC 分解成胆汁酸排出体外,另外普洱茶中的茶褐素都可促进胆汁酸的排泄。

2.6 减轻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可抑制脂肪组织脂解,刺激循环系统中富含TG 的脂蛋白降解,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富含TG的脂蛋白血浆清除被延迟,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减轻胰岛素抵抗也是改善血脂异常的途径之一。

2.7 调节肠道菌群稳态 肠道菌群的改变,可影响机体的糖脂代谢,肠道菌群产生的次级胆汁酸可调节机体的血糖水平,可为防治代谢性疾病的靶标。合理调节肠道菌群的构成和代谢,有助于高脂血症、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改善血脂异常。

降脂中药的有效成分:

1、蒽醌类 蒽醌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天然的药物中,包括大黄、虎杖、何首乌等,增加肠蠕动,利于肠液分泌,促进胆固醇排泄,减少外源性脂质的吸收。其中大黄能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时调节血脂,但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容易诱发药物依赖性便秘。何首乌能与胆固醇有效结合,降低肠道吸收。

2、皂苷类 含有降脂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以皂苷类为主,皂苷类主要与胆固醇结合,利于脂质的转运和排泄,减少了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和脂代谢的调节作用,达到降血脂的效果。目前代表药物包括三七、柴胡等,可抑制内源性脂类的合成,使脂肪组织细胞分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阻断肝肠循环,减少机体对胆固醇吸收,达到降低外源性胆固醇,起到降脂的疗效。泽泻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能够阻碍小肠吸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3、活性多糖类 绝大部分植物多糖可增加消化液的黏稠度,降脂机制与蛋白质较为相似,在消化道内形成胶体屏障,降低肝肠之间的循环,抑制胆汁吸收。种类包括:枸杞多糖、北虫草多糖,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来完成的。对成分中含有纤维、果胶、琼脂等不容易吸收的多糖类药物,与胆盐结合后,也可形成阻碍胆固醇吸收的物质。

4、不饱和脂肪酸类 不饱和脂肪酸类熔点低,有利于运转、代谢、排泄,降低血管壁中脂质沉积,胆固醇在体内的分布。主要药物包括火麻仁、红花等,富含丰富的植物油,属于不饱和脂肪酸类,有效降低脂质在肝脏与机体之间的沉积。植物固醇有很好的抗感染作用,能够抑制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合成,具有明显的作用,广泛存在多种植物油中。

5、蛋白质类成分 蛋白质类成分主要含有活性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目前代表药物包括决明子蛋白质、大豆蛋白等,与胆汁酸结合后,能够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三酰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