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神奇疗法,还是在收智商税?

文 / 健康综合营地
2022-03-12 09:08

▲本文部分图片选自网络。

艾灸是不是在收智商税?

现代人的保健意识都很强。男有马拉松,女有广场舞。

除这些动态保健大法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朋克养生。

喝着可乐姜茶,吃着爆浆芝麻丸,没事“扎个针灸”、“泡个瑶浴”、“做个足疗”,成了很多人休闲社交的重要选项。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治疗手段,前者靠刺,后者靠烤,但同属中国医学的核心技术。

之所以将它们“合二为一”, 是因为这两门学科都建立在中医经脉的理论上,治疗基础也都需要掌握经络、腧穴的基本知识。

行内有句话,“穴位不准,等于白整”。

很多人有体会,推拿找不准穴位,不会有那种很爽的酸胀感;扎针扎不准,也不会有那种麻麻的触电感;但大家对艾灸寻穴,好像就很宽容,仿佛只需够烫就行。

经常见一些艾灸馆,直接用一个大木盒,里面密密麻麻排上一堆灸条,让客户趴在治疗床上,对着后背全面烘烤。

每每见此场景,内心不禁嘀咕,这是在做泥焗鸡吗?这腾云驾雾的,湿气直接压进背里,祛湿茶白喝了!这种“保养”,不如直接躺炕上,至少烟是从火筒里冒出去,不会熏眼睛吧。

所以才会有人质疑,“艾灸到底是不是在收智商税”?

艾灸到底靠啥起效果?

首先要明确一件事,艾灸肯定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虽然它还被皇家禁过……

那是清末,西方科学渐入,有人指出中医是伪科学,灸法是巫术,加之清统治者认为:“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清太医院等官方机构明令废止过针灸。

也不是皇室都是明白人,民国时还有大儒提出废除汉字呢,也只能代表一种个人意见。

针灸学在中国有两千多年历史,隐含着传统中医药学的密码。真正的文化自信,应有平和理性的态度,明白万物存在即合理,但不一定在每个时代都全部合理,那就调整嘛。非黑即白往往是另一种蠢。

现代《中医学》第三章“针灸学基础”,对灸法有着明确定义:“灸法是主要用艾绒制成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灸法临床常用三种方式: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

主要的三种疗效:通经活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听上去玄玄乎乎,也不具体治啥病,好像是没什么用……

马王堆《脉书》对灸法疗效这样定义:“灸法可引天火通畅血脉”。这就和中国古典医学的核心概念“气论”有关。

中国哲学的基本理论,是气一元论。气是世界的本源,万物都由气构成。也是身体的重要动力。

所以盘古睡了一万八千年后,发现宇宙混沌一片,他用斧头劈开的是——气啊……缓缓上升的优质气变成了天,饱含pm2.5的浑浊气降成了地,剩下的太阳月亮山川树木都是盘古自己的零部件变的。(祖宗怎么想出这么个理论来,我不理解,但大为震撼)

“气”作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流体,大概是在战国时代,开始广泛应用于生命、身体等方技学的范畴。中医中的行气、导引、大小周天等,都和气论有关。所以我们今天夸一个人身体好,还说“阳气足”。

啥意思?可不就是“身有天火通畅血脉”!所以才会有“艾灸补阳气”的说法!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神奇之处,就是常说不清,但确实又是对的。

西医已证明:体温升高1摄氏度,新陈代谢会上升12%;而人体体温降到35摄氏度,是癌症细胞繁殖的最佳温度。

你说用灸法升体温、补阳气这事,到底有没有用呢?

到底是谁发明了艾灸?

中华文明的历史太长,七嘴八舌的传说特别多。

但神奇的是,关于“艾灸”的起源,一段传说都没有。

谁发明了用火烤身体的灸法?最初治什么病?为什么一定要选艾草来灸?为什么只有中国人懂艾灸?

越想越觉得它是一门神秘的东方医学……

关于灸法,最早的两篇文献居然是战国时期的杂文:一是《庄子.盗跖篇》,一是《孟子.离娄》。

最被熟知的一句来自《孟子.离娄》:“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被疾病缠身七年,要用三年的陈艾来灸疗。

基本可确定,最早从晚周战国开始,已流行用艾灸治病了。

东汉的张仲景,面对的是伤寒疫情,医圣除煮羊肉汤饺子给大伙祛寒外,也常用灸法治病。《伤寒论》中有记载:“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

《黄帝内经.素问》中,也有一条关于艾灸的记载,颇为有趣。北方冬季为闭藏之地,其地高亢,风寒冰冽,当地人居于野地,又以牛羊乳汁为主食,天冷容易胀气,采用灸热法,让壅滞的气血得以流畅。“故灸芮者,亦从北方来”。

这些散落在各文献中的片段,说的都是灸法的使用。但到底是谁,发明了这种特异疗法呢?

学界有一种大胆而有趣的推论:艾灸最初是一种燃烧艾草的咒术疗法,所以,是大巫师发明的……

原始人的生存条件非常艰苦,思维水平也很低,为了生存,他们试图与自然沟通,这就是“巫”的起源。巫师,是一个部落中相对有智慧的人,需要记录天象、预测气候、占卜决策、甚至还需要懂点救死扶伤。

所以关于中医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医源于巫”。

大巫的主要劳动工具就是甲骨。甲骨不仅可以记载文字信息,更重要的作用是“灼骨”占卜。不少学者认为,中国早期的甲骨占卜,很可能就是以艾草作燃料的。

卜者用艾绒或火草,捻成圆柱状或豆粒状或锥形,致于羊胛骨的无脊面,持火绳绕骨数圈,点燃骨上的艾绒或火草,卜者念念有词,不时吹火助燃,直至骨面出现轻微裂痕,再根据这些裂痕做出“天意解读”的判断。

早期的中华医学巫医并不分家,所以可以大胆想象,从艾草的灼骨占卜中发展出了艾草的咒疗法,这可能就是艾灸最早的起源。

艾咒疗法逐渐脱离巫术氛围,大概要到战国,与新兴的脉学相结合。《灵枢经水》:“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这时,艾灸法已与中医气论,有了更紧密的关系。

艾灸到底艾重要还是灸重要?

现在四处可见各种艾灸产品推广,基本都在主打艾草产地、三年陈艾、艾绒细密等。好像艾草好,艾灸效果就一定好。

其实,查看历代灸法史料就会发现,好的艾灸治疗,除需通晓经络手法外,最重要的居然是——火!

你没看错。

从战国开始,贯穿整个传统医学时代,医家都将太阳之火作为灸法用火的不变原则。

艾灸的正统操作逻辑是:以阳燧接引太阳之火,燃烧艾草,纯洁的阳气产生热力和艾草独特的气味,拔出患者身体不洁,疏通血脉。

翻译一下就是:代表太阳治疗你,传递香香正能量!

为什么这么矫情?

要明白,原始人没有打火机,上古取火并不方便,火种是很珍贵的资源。

顾炎武考证古火史料:“古人用火有两个系统,明火和国火。明火以阳燧取之以日,近于天也,故卜与祭用之。国火取之无行之木,近于人也,故烹饪用之。无论明火国火,古代的火源均掌握于官府。”

太阳之火在古代象征纯阳之气,而阳燧则与天相通,引取天之洁气。既然治病救人,还不得用高级火!

那为什么不用稻草灸?松枝灸?花生壳灸?非选艾草灸?

莫得胡说!艾草在上古时代可是很高贵的。

艾草在《尔雅》中被称为“冰台”。古代方士发明了一种极为精巧的取天火方式,用冰加工成球形透镜聚光引取太阳火,点燃艾草。

为啥选艾草?一是艾绒很容易点着,二是艾绒不容易熄灭,三呢,艾的保温效果好,而且燃烧起来香香哒!

艾草在早期文献中一直与“驱邪”有关。《吕氏春秋贵生》“薰之以艾,所以去不祥也。”

但艾草的药效,也早已被古人发掘。《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白蒿,味甘,平。主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少食常饥。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生川泽。”

所以艾草和灸火对艾灸来说,同样都很重要吧。

古代中国人,利用天火发展出灸疗法治病,和当时的天火信仰、香气驱疫、占卜咒疗都分不开;之后随医学发展,与中医气论、脉论又一步步紧密结合起来。所以山田庆儿在《中医药的历史与理论》中曾说,“探讨针灸疗法的起源实际上就是探索中医学的起源”。

而我更愿相信,探索中医学的密码,就是在探索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这也是了解一个民族,从哪里出发、一路如何而来的一幅历史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