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此仲景方,十剂治愈慢性荨麻疹
导读:升麻鳖甲汤治疗荨麻疹医案两则。如有其他临床使用经验,可于文下留言交流。
升麻鳖甲汤治疗荨麻疹
基本方:升麻、当归、鳖甲各12克,川椒20粒,雄黄(冲服)1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儿童减半。急性荨麻疹加防风、丹皮、蝉蜕;慢性荨麻疹加生地、白芍、乌梢蛇。
苏×,女,27岁。1987年8月24日诊。
四天前因适逢经期又受暴热后,随即全身出现局限性大小不等的扁平隆起,边缘不整齐,颜色鲜红,中心色白而硬,瘙痒难忍,皮疹常在遇热时随瘙痒而骤然发生,又常迅速消退,反复发作,经服用西药后仍不能控制。
诊见:颜面潮红,咽微痛,声音嘶哑(系喉头水肿所致),皮疹抚之灼热,腹部微痛,小便黄。大便溏不爽,皮肤划痕呈阳性反应,舌暗红苔薄黄,脉浮数。此系外受热毒,侵及血脉所致。
治以升麻鳖甲汤加味:升麻、鳖甲、当归、防风、丹皮各12克,川椒20粒,雄黄(冲服)1克,蝉蜕、甘草各6克。服药是夜,皮肤瘙痒即减其大半,皮疹未再隆起。2剂后,诸症若失。一年后询知,未再复发。
体会:荨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祖国医学称为㾦癗、隐疹,但根据其发作时周身出现红斑,形态大小不一,颜色鲜红或淡红,多伴腹痛或可见咽痛声嘶等症,其症状与《金匮》所描述的“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之阳毒为病颇相类似,故借用升麻鳖甲汤于此治疗荨麻疹。
方中升麻能升能散,合甘草以清热解毒,鳖甲入阴养血,领邪外出,配当归以和阴散瘀,因其病浅毒邪在表,利在速散,故有辛散强烈之川椒、雄黄,以使毒解邪散而病痊。
升麻鳖甲汤治愈慢性荨麻疹9例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中医典籍中称为“隐疹”、“风疹块”,病程常迁延数月至数年,且每易复发,治疗较棘手。
近年来,笔者用升麻鳖甲汤先后治疗该病9例,均在短期内获得治愈,现报告如下:
病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6~58岁;满程6月~8年;症均起风团、风疹持续不已,常年发作,疹块或白或赤,多于午后及入夜加重,影响睡眠,舌质淡或红润,净无苔,脉多濡细。发病后均经疏风止痒中药及抗组织胺类药物治疗仍反复发作,瘙痒不止。
均予《金匮要略》升麻鳖甲汤(升麻10克,当归15克,川椒6克,甘草8克,炙鳖甲30克,雄黄6克)。
血虚者加丹参、熟地;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挟湿者加苦芩、白鲜皮;风热偏胜者加僵蚕、蝉衣。每日1剂,两次煎服,第三煎汁用于外洗患处,忌鱼腥及饮酒。
结果均服药3~10剂后治愈。随访1年,除1例停药后一度有小发,经再次服药后仍告痊愈,均未复发。
典型病例:陈某某,男,15岁,1979年5月6日初诊。两年来,全身皮肤反复出风疙瘩,时起时消,午后及夜间较剧,近一月来发作,痒甚,经用西药治疗以来,每周仍3~4次发作,且时间较长,颇以为苦,自觉与食物、季节无关。
诊见躯干四肢散在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粉红色风团样扁平丘疹,周围红晕,触之稍硬,部分皮疹融合成大片,可见抓痕血痂,舌苔薄,黄白相兼,舌质偏红,脉濡细,拟养阴和血,疏散风热。
以升麻鳖甲汤加味:升麻10克,当归15克,川椒5克,甘草10克,鳖甲30克,雄黄5克,僵蚕15克,蝉衣12克,服药2剂后,皮肤瘙痒停止,皮疹大部消退,上方加连翘,继服2剂,症状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体会:祖国医学认为,风与湿、热之邪客于皮毛腠理之间则起风瘙隐疹。若久发营虚,风热相搏,郁结不解,则痒疹此起彼伏,而形成慢性荨麻疹。
由于此证是以营虚为本,以瘀热不散,风气不去为标。因此治疗须以养血滋阴为主,清热活血和消散风邪为辅,所以笔者选用了仲景的升麻鳖甲汤。
方中升麻能升能散,去皮肤风热。鳖甲入阴养血,兼能领邪外出。当归养血活血,盖血活风自散也。
《本草纲目》谓雄黄可治风痒,与川椒相伍,辛散强烈,可消除稽留不解之风邪。笔者体会,两药相伍,不论内服外用,均有良好的止痒效能。
辅以甘草清热解毒,且能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养血活血,清热解毒,消风止痒之功,故可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
使用本方时,川椒,雄黄剂量宜轻,谨防温燥伤阴化热,再则雄黄含有硫化砷,应中病即止,以免蓄积中毒。
笔者所治病例,服用该方最多10剂,追踪观察,未见明显毒副作用,该方内服外用,可明显提高疗效。
编者按:雄黄的应用还需谨慎,非专业中医师请勿擅自试药。
I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 《四川中医》,1991年第5期,作者/彭暾;第二篇摘自《江西中医药》,1988年第3期,作者/汪小毅。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编辑|白芷 视觉|花椒
-商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