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难:“四肢为诸阳之本”辨

文 / 博然聊养生
2021-12-18 09:09

刘昭纯

《素问●明脉解篇i日》:“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古今注家,各持已见。E冰云:“阳受气于四肢,故四肢为诸阳之本。”

高士宗云:“于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故四肢者,诸阳之本也。”近人有谓“本”为“末”之误者。

余以为该句经文的“本”字可解作“标志”、“象征”等,即四肢为人体阳气的标志、象征,可以体现人体阳气的盛衰。换言之.人体阳气的盛衰,可验之于四肢。

其证有三:《灵枢●五变篇》云:“何以候骨之大....少俞答日:颧骨者,骨之也。颧大则骨大,颧小则骨小。”张景岳注:“目下日颧,周身骨骼大小可验于此也。”显然,此“本”字当解作“标志”、“象征”,即言颧骨是周身骨骼的象征,此骨大,周身骨皆大;此骨小.周身骨皆小。此证一也。

《灵枢●经脉篇》说:“唇舌者,肌肉之本也”。《难经.二十四难》说:“口唇者,肌肉之本也”,即以“本”字说明口唇是周身肌肉的标志、象征。此证二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日:“肺者,气之本”。明者自知,气生成多少,与先天之精气是否充足,饮食营养是否丰富,肺脾肾三脏的功能是否正常有密切关系,其中脾胃的受纳与运化功能尤为重要。

故《灵枢.五味篇》日:“谷不人,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可知肺并非气之本源,亦非一身之气的根本所在。所以言肺为“气之本”者.除了指肺主呼吸以及宜发水谷之气的功能外。主要是囚为肺的功能情况常常体现气的盛衰,亦即气的虚实首先表现在肺的功能上。此证三也。

再观《内经,对阳气与四肢关系的论述,诸如《素问●阴附应象人论》:日:“清附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素问●敝论》日:“阳气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阳气独盛,故手足为之热也”;亦说明人体的阳尔并非本源于四肢,前恰恰是四肢的寒热情况体现了人休阳气的盛哀。

纪东涛医师按:人体以五脏为中心,脏腑属里,肢体属表;从表里关系可以理解为四肢肯定不是阳气的生发之地。如果以《伤寒论》辨,太阳属表,阳明属里,太阳是三阳,阳明属于二阳,少阳属于一阳,自然太阳阳气最盛。如果我们从病位学说理解,太阳属于在表之阳,阳明属于在里之阳,这样就能理解清楚了,太阳少阳阳明有时候是指空间病位,即定位;有时候指阳气的量,即定量;有时候还能定性,三阳属实,三阴属虚;从临床上来判断,阳明的热也大于太阳的热,属于阳明病表现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和脉洪大。自然阳气的根本在里,所以很多针灸著作是错误的,比如:《内经》的陷下灸之,指的是寒郁脉陷不起,现在的教授先生们竟然认为是是脏腑下垂,就要用艾灸的方法,害人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