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白前

文 / 小G健康之路
2021-12-17 09:09

本节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部分药物外用有消肿止痛的作用。温化寒痰药,主治寒痰、湿痰证,如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腻之证;以及由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以及疮痈肿毒。临床运用时,常与温散寒邪,燥湿健脾的药物配伍,以期达到温化寒痰、湿痰的目的。

温燥之性的温化寒痰药,不宜用于热痰、燥痰之证。

相关名字:鹅管白前、竹叶白前、石蓝、嗽药。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福建、湖北、江西、湖南等地。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

性状鉴别:

柳叶白前: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有分枝,稍弯曲,长4~15cm,直径1.5~4mm。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节明显,节间长1.5~4.5cm,顶端有残茎。质脆,断面中空。节处簇生纤细弯曲的根,长可达10cm,直径不及1mm,有多次分枝呈毛须状,常盘曲成团。气微,味微甜。

芫花叶白前

芫花叶白前:根茎较短小或略呈块状;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节间长1~2cm。质较硬。根稍弯曲,直径约1mm,分枝少。

主治病证:

咳嗽痰多,气喘。

本品性微温而不燥烈,长于祛痰,降肺气以平咳喘。无论属寒属热,外感内伤,新嗽久咳均可用之,尤以痰湿或寒痰阻肺,肺气失降者为宜。

治外感风寒咳嗽,咯痰不爽者,配荆芥、桔梗等宣肺解表之品,如止嗽散(《医学心悟》);若咳喘浮肿,喉中痰鸣,不能平卧,则配紫菀、半夏、大戟等以逐饮平喘,如白前汤(《深师方》);配清泻肺热之桑白皮、葶苈子等同用,可治内伤肺热咳喘,如白前丸(《圣济总录》);若与益气润肺之黄芪、沙参等配伍,可治疗久咳肺气阴两虚者。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肺肾气虚咳嗽者慎服。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主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

2.《本草纲目》:“手太阴药也。长于降气,肺气壅实而有痰者宜之。”

3.《本草汇言》:“白前泄肺气,定喘嗽之药也,疗喉间喘呼,为治咳之首剂;宽膈之满闷,为降气之上品。前人又主奔豚及肾气,然则性味功力,三因并施,脏腑咸入,腠里皮毛,靡不前至,盖以功力为名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柳叶白前根茎中含β-谷甾醇、高级脂肪酸及华北白前醇。芫花叶白前根中含有白前皂苷A~K,白前皂苷元A、B、白前新皂苷A、B及白前二糖。

2. 药理作用:芫花叶白前各种提取物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水、醇提取物又具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水提取物对乙酰胆碱和组胺混合液诱发的豚鼠哮喘有明显的预防作用。此外,水提取物还具有非常显著的抗炎作用。柳叶白前醇、醚提物有较明显的镇咳作用和祛痰作用,水提物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和抗炎作用,还具有镇痛及抗血栓形成作用。

常用药对:

配桔梗,桔梗宣肺祛痰,白前降气化痰,两药配用,一宣一降,有宣肺下气,化痰止咳之功。

配前胡,前胡宣畅肺气,疏风止咳,两药一降一散,祛痰作用加强,有降气散风,止咳化痰之效。 哮喘病是常见呼吸道炎症疾病,老年人常易出现并且也是一个非常难治的疾病。咳嗽可以是急症,哮喘一般是慢性疾病,中医认为哮喘发作多是因为痰饮。白前汤是《深师方》记载的治疗痰饮导致哮喘病的一个方剂。体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常作水鸡声者,白前汤主之。一般气喘病人很容易出现身体水肿,气喘,喉咙发出水鸡声,这个时候用白前汤作为主要方剂治疗。白前汤组成为白前30克,紫菀、姜半夏各20克,大戟7克(古人说药之害在医不在药。只要对证治疗,有毒的药也安全,不对证治疗无毒的药也有害。诚如清代医家徐灵胎所言: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所以不可以离开中医的指导),煮取温服,吃药期间禁食羊肉、饴糖。方以白前为君,加降气清肺之紫菀,除痰燥湿之半夏,去水之大戟组成,诸药相合,则痰除饮去,肺气壅实,咳嗽自止。久咳上气、气短胀满、咳喘痰多、胸肋胀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者都可以服用。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用。服用时必须注意肺肾亏虚之体弱者慎用。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