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治“怕凉型颈椎病”的方子!改善一凉就疼,手臂麻,请欣赏

文 / 崔讲健康
2021-12-13 00:12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仲景临床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关于颈椎病的问题。

你可能不知道,有这么一类颈椎病患者,不仅数量大,而且痛苦多。

我把它戏称为“怕凉型颈椎病”。言外之意,就是怕冷怕凉。一旦凉着了,肯定犯病,浑身不自在。

我给你说个例子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3岁,医案记载姓吴。

这个人,从三年前开始,就不断地头晕、肩颈疼痛。

什么时候严重呢?就是工作劳累的时候严重,或者受凉的时候严重。

尤其是秋冬季节,以及夏天吹空调的时候,稍不留神,立刻犯病。

一旦犯病,不但肩颈疼痛、头晕,而且手臂发麻,整个人还特别恶风怕冷。

他曾经到医院去拍片检查,发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当下就确诊了,属于典型的颈椎病。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无效之后,此人转投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象细缓,舌苔白腻,舌淡。

当时,医家经过一番琢磨,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桂枝10克,白芍30克,生甘草6克,葛根20克,羌活10克,川芎10克,威灵仙20克,桑枝15克,姜黄15克,桔梗10克,一共是4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了方子以后,头晕、手麻、肩颈疼痛的现象有所化解。这时候,原方加入秦艽15克,继续服用5剂。

5剂用完,患者诸症悉平。三个月后随访,症状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我前些年参加经方应用研习班的时候,听我们的老师讲过此案。当时,这是作为桂枝加葛根汤运用案例,讲解给我们的。

现在呢,我把它照猫画虎地写给我的读者。

首先说,这个患者,其实就是我前面谈到的,“怕凉性颈椎病”的患者。

你看,他发病的时候,身体恶风怕冷。平时,一旦受凉,就立刻犯病。可见,他本身有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营卫不和。

啥是营卫不和啊?我们结合案例来简单理解,就是此人体表的卫气和脉内循行的营气,不能很好地配合,使得他的卫气不能很好地起到防御外泄、温煦分肉的功能。这就导致患者恶风怕冷,受凉则发病。

他的手臂麻木也好 ,肩颈局部疼痛也好,头晕头痛也好,其实都是营卫不和,使得寒邪郁滞,最终筋脉滞涩、气血失布的结果。

我这么说,你懂了吗?

这个时候怎么办?调和营卫,恢复身体体表的防御功能,同时舒筋活络,驱散外泄。

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是什么——

桂枝10克,白芍30克,生甘草6克,葛根20克,羌活10克,川芎10克,威灵仙20克,桑枝15克,姜黄15克,桔梗10克。

这个配伍,我建议大家好好记下来、抄下去。它是很值得借鉴的。

这里头,桂枝、白芍、葛根、甘草,其实就源于一张古方,即“桂枝加葛根汤”(只不过去掉了生姜和大枣)。这是出自《伤寒论》里头的一张方子。

顾名思义,桂枝加葛根汤,就是在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的基础上,加入了葛根。它能干啥呢?就是解肌发表、升津舒筋。其中的桂枝汤,是专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加上一个葛根,利用葛根升脾胃清阳之气、输布津液的功效,帮助患者舒解紧张疼痛的筋肉。所以桂枝加葛根汤,就主要治疗太阳中风兼太阳经气不舒证。患者主要表现,就是恶风,有汗,项背僵硬疼痛。

当然,说这些,你可能觉得有些不好懂。没关系。你只要记住,桂枝加葛根汤,常常用于治疗颈椎病,就可以了。

而且,此方在治疗颈椎病的时候,白芍一般重用30克,起到缓急止痛之效,生姜和大枣,没啥用,一般给去掉。适合用此方的颈椎病患者,主要表现就是恶风、怕凉,肩颈部位疼痛、酸楚。舌苔白而腻,脉象可能偏于细缓或者浮缓。目的,就是用桂枝和白芍来调和营卫,恢复卫气抵御外邪气和温煦分肉的功能,同时用葛根来疏布津液,舒缓肩颈部位的疼痛僵硬。

当然,这些,还是不够,需要加上一些祛风散寒、通经活络之品。因此,上文医案里,加入羌活、川芎、威灵仙、桑枝、姜黄、桔梗。其中,羌活擅长驱赶上半身风寒湿邪,川芎行气,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桑枝和姜黄也善走上肢,通络活血。桔梗,作为舟楫之药,载药性上达肩颈。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我个人觉得,颈椎病患者和专业的读者朋友,应将上述验案反复研读,对验方也要反复揣摩。这是针对颈椎病的优秀治验之一。一旦掌握了,将来会大有用武之地。

因为什么?因为颈椎病因受寒而起、营卫不和的人,太多了。尤其是长期坐在办公室里的人,局部总是僵持不动,气血运行难免失和。营卫不和的状态,就特别容易发生。这个时候,你再吹空调,开窗户,稍有不慎,就容易犯病。面对这种常见的颈椎病类型,我们必须在心里做好应对的准备才行啊。

当然,非专业的读者朋友,我建议你还是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才好。有些人,虽然局部也怕冷,但是归根结底,和肝肾不足有关,或者和气滞血瘀有关,这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不通的证型,用不同的方药,这才是关键。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