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痛彻心扉”,针灸治疗有奇效

文 / 玉娇的健康
2021-11-22 18:49

悦读中医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病变皮肤出现簇集成群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带状疱疹经常会让患者疼到痛不欲生,而且愈后还可能遗留神经痛,反反复复折磨着患者。疼来疼去,到底何时是个头?带状疱疹愈后神经痛,名老中医张天文针灸治疗疗效佳!

案一

姜某,男,69岁。

初诊时间:2017年2月18日。

主诉:右下肢疼痛3月余。

病史:3个多月前出现右下肢剧烈疼痛,并伴有团簇状水疱,由小腿外侧经膝关节蔓延至大腿内侧。在市某院诊为“带状疱疹”,住院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出院后右下肢水疱消退,然疼痛仍不可忍,慕名而来寻余诊治。既往患痛风病多年,发时右足大趾内侧红肿痛,可波及踝、膝关节。

来诊症见:面容痛苦,右下肢剧烈刺痛、灼痛,影响行走,右下肢从足踝外侧经膝关节内侧至腹股沟部有散在色素沉着斑,呈条带状,未见疱疹,不能触摸,触摸后明显刺痛,头晕乏力,失眠,耳鸣,大便粘黏。舌红苔黄白,脉弦滑。

诊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蛇丹痛)。

证型:肝经湿热,脉络受损。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取穴:阿是穴、丰隆、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曲泉、太冲。

针法:诸穴皆用泻法,留针1小时,隔日治疗1次。每周1次在起针后穴位局部拔罐。

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疼痛大减,可正常行走。3个月后大腿、小腿疼痛基本消退,独膝关节周围疼痛加重,下楼时尤为明显,局部皮肤红肿,查血尿酸584μmol/L,结合病史诊为“痛风”。取穴加犊鼻、阿是穴(右膝红肿部),仍用浅刺法。又治疗1个月后,疼痛尽除,终告痊愈。

案二

孙某,女,76岁。

初诊时间:2014年9月26日。

主诉:右头顶颞部痛3年余。

病史:3年前,头右侧顶颞部不明原因突发集簇状小水疱,疼痛难忍。经市皮肤病医院诊为“带状疱疹”,住院治疗后疱疹消退,但疼痛未消,时重时轻。后多方治疗皆无显效,经亲戚介绍而至中医院寻余诊治。

来诊症见:头带布帽,面色晦暗,表情痛苦,阵发右侧头刺痛、灼热痛,痛无定时,却有定处,位于目窗穴周围,触则痛甚,影响睡眠,心烦易怒,情绪焦虑,口干喜凉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舌下脉络青紫,脉象沉弦。

诊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蛇丹痛)。

证型:毒瘀阻络,瘀久化火。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取穴:承光、正营、目窗、头维、头临泣、阳陵泉。

针法:诸穴皆用泻法,头部穴位用浅刺法。承光、正营、头维、头临泣针尖刺向目窗。隔日1针,每次1小时。

治疗结果:针灸治疗3个月后头部疼痛不再发作,触碰亦无痛感。

按语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蛇串疮”或“火带疮”等,多因气血亏虚,肝郁火旺,湿热毒蕴而发病,此期多以火毒为主。本病疱疹好转后仍多伴有神经痛,中医称为“蛇丹痛”,此期则多见正虚邪恋,脉络瘀阻。

案一患者疱疹发于下肢且患痛风多年,可见其为湿邪久恋之体。故用丰隆、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健脾化湿以治其本。多选阿是穴浅刺以通络止痛,配以太冲撤火止痛,三阴交活血祛瘀,曲泉利湿止痛,以标本兼治。至其后期痛风又作,因其病机未变,仍为湿热毒蕴,故继用浅刺阿是穴为主,以清热透邪,活络止痛。案二患者病程日久,症见头顶颞侧灼热刺痛,痛处固定,心烦易怒,情绪焦虑,口干喜凉饮,舌红少苔,舌下脉络青紫,脉象沉弦。可知是疱疹毒邪未净,余邪留于少阳,久郁化热,灼损脉络而痛。因其痛点固定,故选目窗为主穴,直刺毒邪之所留,并以承光、正营、头维、头临泣四穴围刺之。仍用浅刺法泻之,可活血通络,祛瘀止痛。辅以胆经之合穴阳陵泉清泻肝胆火毒。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之病位在肌肤浅层之浮络、孙络,故选穴多以阿是穴为主,多用浅刺、半刺法疏通络脉,透邪外出。此时应注意呵护患者气血,不宜再使用刺血法。

《针髓:张天文临床针灸经验集》

本书是张天文老中医临床50余年来针灸经验的总结。全书以独自论著为主,包含部分编写内容。全书包括张天文老中医对经络理论的探讨,临床针灸的辨证思维,张老本人针灸操作的特点,特殊针灸方法的临床应用,神经内科疑难病的治疗经验与心得,临床50年来的典型验案等。全书反映了张天文老中医的临床运用针灸的独特心得,既尊崇传统中医理论,又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一切以临床疗效为要点,值得同道借鉴与学习。

往期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