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对脉,用好“散寒解表第一方”

文 / 美凝
2021-10-14 18:25

悦读中医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麻黄汤作为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的经典方剂,历来有“散寒解表第一方”“辛温解表之祖方”等美誉。散寒解表的方剂很多,什么情况用麻黄汤最合适?要点就藏在脉象之中。今天小编就带大家通过一个脉象特点,掌握如何用好这张“散寒解表第一方”。

方药组成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病机

实寒证(上焦、表实证)。

阴阳盛衰

阴盛。

方解

此方由两部分药物构成。

麻黄苦温,但气多味少而质轻,具有强烈的升散之力,配伍辛温的桂枝,共同升发气血由下达上、由里至表以散在表之邪。杏仁甘温,同样具有升散之力,但升中有降,配合甘平的甘草,共同缓和麻黄和桂枝的升散之力,以避免祛邪的同时过多地伤及津液。甘味的甘草和杏仁,同时具有补益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峻烈的升散之力导致的津液和气的耗伤。

方证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及无汗等。

方证解读

邪气由表向内侵袭,人体从里(中焦、下焦)鼓舞气血达表抗邪,正邪交争所以出现发热症状。由于正邪交争于表,所以出现头痛、身痛等在表的症状。人体内部气血被调动至表抗邪,所以在里之气血相较平素减少,人体就出现自救的恶寒反应。无汗症状是正邪交争于表,并处于胶着状态,正气仍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将邪气升散出去的表现。

脉证图

脉证特征

左寸太过(浮紧)。

脉证解读

麻黄汤是六经辨证太阳病的代表方,也是中医治法中汗法的代表方,麻黄汤的脉证,真实地反映了麻黄汤证的病机状态,以左手寸部的浮位最有力为特征

气血达表抗邪,所以对应于人体体表(上焦)脉的浮位最为有力,同样对应于人体体表的寸部也最为有力,而其中最有力者即为寸部的浮位。

麻黄汤证的患者,平素气血相对是充实的,所以在寸关尺的浮位均为太过脉,仲景书中称之为“脉阴阳俱紧”,就是这个意思。

麻黄汤证的左寸太过脉有一定的特点,即从脉象上表现为浮紧。浮脉代表最有力的脉动在浮位,麻黄汤证的紧脉,在临床中以感受指下左手寸部的脉管壁较厚的拘急为其特征。

临床中,麻黄汤证的左手太过脉可以表现为溢脉,即向上超出腕横纹,仍旧可以候得有力的脉动,溢脉仍旧归入寸部来认识。

麻黄汤证的病机为气血充斥于体表与邪相争,由于双手寸关尺均候人体的上中下焦,临床脉诊一般双侧寸脉均可出现浮紧脉,但双侧对比一定是左侧较右侧更有力而显著,这提示人体正气欲通过升散的方向将邪气祛除。

脉证鉴别

临床中,麻黄汤的脉证应与桂枝汤进行鉴别,详见桂枝汤条。

临床应用此方当与其他麻黄类方进行鉴别。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脉证,同样是左寸部出现太过脉,但右侧的寸部同样有太过脉,并且右寸部的太过脉表现为数急有力而非拘急,进一步重按右寸太过脉应指仍旧有力。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相比较,麻黄汤脉证是左寸浮紧,而后者是左寸浮缓,也就是应指并不拘急,且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脉证的右手脉也更为有力,兼以症状表现的区别,很容易鉴别。

大青龙汤相比较,有两个方向的鉴别点。麻黄汤与大青龙汤均可表现为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脉浮紧等,单纯从症状表现方面并不好区分。但从脉证的角度,两方的区别相对就容易鉴别。麻黄汤脉证的太过脉表现为左寸浮紧,这是最典型的特征。但除了左寸部以外,左侧的关部甚至尺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浮紧,只是从程度上寸部最为突出。而大青龙汤证的脉证表现就是左侧的关、尺部的浮紧比麻黄汤证就更明显些,更偏于“阴阳俱紧”。从脉象表现上,大青龙汤的浮紧脉更加的数急躁动。

另外一个方向,大青龙汤的脉证表现仍可以出现“浮缓”,具体可以表述为“浮而濡”,也就是浮而边界不清,这时兼以身重、身肿等表现,就可以与麻黄汤鉴别用大青龙汤来治疗溢饮。除此之外,相比较而言,大青龙汤脉证的右手脉更为有力。

此外,大青龙汤能够治疗溢饮,与麻黄加术汤治疗水饮的鉴别点在于浮紧的程度,浮位的脉象更拘急者用麻黄加术汤,而以脉管边界不清为特征者用大青龙汤。

从治疗咳喘的角度,可以通过脉证与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进行鉴别。同样是咳喘,与小青龙汤相比较,麻黄汤的脉证左寸脉浮而更拘急,且小青龙汤脉证在左侧关部仍旧兼有水饮脉。

麻黄汤与麻黄类方从脉证角度的鉴别,从是否浮紧、浮紧的程度及范围、脉动的力量、是否有兼夹太过脉等角度进行鉴别。

经方药学重磅新书

之前悦读中医为大家推荐过陈建国老师的经方医学著作《仲景阴阳脉法》,相信大家对于陈老师以“阴阳盛衰”解析脉象的方法一定耳目一新。最近,陈建国老师“阴阳盛衰”理论体系新书《神农升降药法》和《经方脉证图解》正式出版,将为大家从更多方面展现陈建国老师的“经方世界”——

《经方脉证图解》

临床中应用一张方治病能够取效,是因为符合了这张方对应的病机,而相应的病机会客观地体现在脉诊信息中,对应于某一张方病机的脉诊信息,就是这张方的脉证。临床中,只要准确把握一张方的脉证和方证,就可以准确地应用方药治病。

本书以图示的方式,通过对50张常用经方“病机脉证图”的详细阐释,既能够帮助读者领会经方对应的病机,也能够帮助掌握其对应的脉证。书中还解读了经方的方证,对药物组成相似或病机相似的经方,从脉证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鉴别,对于指导经方的临床应用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书内容是脉证经方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作者所著的《神农升降药法》和《仲景阴阳脉法》,更便于理解和指导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