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要鼓励年轻人报考中医?——学习中医妙不可言
在我看来,中医好,中医妙,中医呱呱叫。学习中医,既能利人,又能利己,一举两得,妙不可言。
我自己就是一个中医人,我学习中医,我实践中医,我也深深地受益于中医,所以我也愿意劝人学习中医。
有人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我却认为,劝人学习中医,这是积累功德的一件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医内涵天地之道,中医是正能量,中医可以利人利己。这样说来,劝人学医即是劝人走上正道,必得天地之庇护。
如果有人因为我的劝说,而选择了中医专业。我相信,只要能坚持下去,一定不会后悔的。中医之路,越走越舒畅,越走越平坦,只要我们相信中医,那么,就一定会因中医而受益。
一、学中医有要求
一则,学习中医,首先要对中医有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若没有兴趣,建议不要选择中医专业。为什么?一则,学习中医很苦很累,没有兴趣就不愿意坚持下去;二则,学中医是一辈子的事情。若没有兴趣就容易受其他影响而打退堂鼓,或者,遇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就放弃了;三则,没有兴趣,学习中医的动力就不足。动力不足,就难以深入中医。
二则,学习中医,还要发心。
发心也就是立志。一个人立下的志向越高越远,其将来的成就也就越大。发心,类似于初心。有了初心,才有了前行的动力。就我身边的人来看,有的人发心要成就明医,他就一直不忘初心,一直在进步;有的人发心考个医师资格证,一旦考过了,就松懈了;有的人根本就没有发心,只是想学点中医治病本事混饭吃,那么他的成就也就那么一点点……我也曾立志,我的志向是做一个明医。为了实现我的志向,我愿意持续努力,并且,我正在努力,从来未曾松懈。
三则,学习中医,需要心定而静。
所谓“定”,是定心于中医,执着于中医,颠沛流离而对中医不离不弃。所谓“静”,即减少对于物质享受的欲望,心神恬淡,于中医上下十足的功能。我自己体会,每天钻研中医,心中清净,没有俗务的干扰,感觉很舒服,很享受,很幸福。中医难学难精,难学在于难以理解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等哲学概念,但难学也要学,因为这些是中医理论的基石,非学透不可;难精在于中医理论渊微浩渺,花一辈子的精力,都不一定能完全掌握中医的精髓。正因为如此,所以既然选择了中医,那就把心定下来,静下来,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学习中医,即使坐上几年冷板凳,也心甘情愿。
学习中医,需要对中医有十足的信心。《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我的理解是,信心是一切善法的源头,信心可以生出一切功德。中医即是善法,从事中医即是做功德,所以说,信心是功德之母。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中医作为专业呢?我的理解是,因为我相信中医,我知道中医理论正确,我对中医的信心毫不动摇。对中医的信心越坚定,也就能坚持地越持久,将来取得的成就也就越大。
四则,学习中医,需要知行合一。
何谓“知”?读万卷书是“知”,坐在课堂里学习中医理论,这是“知”;何谓“行”?临床实践是“行”,用自己所学的中医理论来治病治人,这是“行”。中医,从来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知与行合一的一门学问。一方面,我们要读中医书,读古代经典,扩大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我们思索经典,体悟经典,把生活、临床和经典结合起来,用经典指导临床,用经典指导生活。
二、中医妙不可言
学习中医,实践中医,虽然付出很多,但好处也不少。
一则,学习中医符合儒家理念。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习中医可以进孝。医圣张仲景明确地说:“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俗话说“为人子而不学医,是为不孝”。我自己体会,学了中医,可以方便地帮助父母及长辈恢复健康,这即是孝的体现。
再者,中医是利他的学问。我的理解是,人生最大的价值,即在于利他。利他即是“泛爱众,而亲仁”,利他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最有意义。作为一个中医人,我写作中医,我实践中医,我传播中医,我就是在利他,利他让我很快乐,也让我很有人生成就感。
另外,中医是关于“仁”的学问。孙思邈讲《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即是仁爱,是慈悲,是利他。作为一个中医人,因为一心帮助病人,其心地必然善良。每天实践仁术,其实也是在修养身心。就生活中来观察,那些真正的中医人必然是心怀慈悲的善良之人,最容易获得幸福感,且能得享高寿。
作为中医人,最需要去体会“仁”。其一,中医是仁术;其二,天地之大德曰生,而生通于木,再通于仁,我们谈仁,即是谈生,谈中医;其三,仁是天道赋予我们,并且助成我们成就完整人格的全部力量。可以说,若没有仁,就没有中医。中医人若能在仁上多下功夫,不但能提高医术,更可提升医德和身心素养。
二则,学习中医可以保一方平安。
一个好中医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因为好中医可以保得一方平安。不但能利益自己、自己的家人,也能利益周围的老百姓,让大家都免于疾病的折磨。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医最大的价值即在于中医能治病救人。作为一个中医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临床医生。因为只有在临床才能发挥医生的价值,去帮助病人缓解病痛。我认为,中医人要时时不离临床,这是每个中医人的根基。正因为中医临床治病,所以,中医人的社会价值极大,因为中医人所从事的,是利益众生的职业。
我自认为临床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一方面,临床是一份工作,有一定的收入,可以保证我以及家人的生存;另一方面,从事临床也是一个中医人的责任和使命。学了多年中医,且身怀治病救人之术,若不搞临床,实在是最大的浪费。
临床看病,其实是实践中医,而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越是临床,越觉其中趣味无穷,不仅仅是可以帮助病人康复,还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幸福感和成就感。每天在临床上都能收获到这样的感觉,让我很享受,很快乐。
三则,学习中医可以修养身心。
我学习中医有两大收获。一是学到了医术,可以治病,可以利人;二是通过中医来修养身心,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我认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中医由此而“道”术合一。
如何解释修养身心呢?我认为可这样理解,一则,越学中医心越慈悲,越柔软,越不愿意伤害生命;二是越学中医,看他人越是顺眼,因为心中有仁有爱;三是越学中医越快乐,越享受,越沉迷其中,越觉人生有意义。
我在讲课中曾经说过:“中医人应该是一个行道之人”。中医有道,这个道是天地规律,也是真理。学习中医即是学道,实践中医即是行道。为什么呢?一方面,我在传播中医的道;另一方面,我借中医来修养身心,提升精神境界。我愿意走在中医的“道”上,这是我作为一个中医人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我很自豪,此生荣幸学习了中医;我很幸福,中医给了我无穷的身心享受,是真正的至乐。我认为,人人都要修养身心,因为非如此则不能找到人生的真乐。
走在中医的“道”上,我自觉收获很大,不仅仅是获得了一份谋生的本事,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从中医理念里有了如下一些体会:其一,人活着,要付出,要利他,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其二,生命不息,努力不止;其三,医为仁术,既然从医,就做一个有慈悲心的人;其四,学习中医不但为了身体健康,更为了身心和谐和人生幸福。
事实上,越是学习中医,心越善良,越愿意去行善。为什么要行善?因为善合乎天地之德。善心、善念、善语、善行都是利他的,也都能让自己心地愉悦。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知道,中医人的医术也是由德行所支撑的。德厚者,其术必高。
小结
中医是能治病的医学(医乃仁术)。除此之外,中医还是国学(中医是国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接地气,最能为人民服务),是哲学(是关于生命的哲学),是道(是天地大道,中医最强调天地对人的影响,所谓天地规律,即是道的体现),是价值观(中医最具正能量,且最环保,最合乎自然法则),中医也是生活方式(是一种积极、向上、快乐、放松、宽容、平和、慈悲、感恩的生活方式)。
学了中医,我的收获很大,不仅仅是获得了一份谋生的本事,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从中医理念里体会到:人活着,要付出,要利他,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生命不息,努力不止;医为仁术,既然从医,就做一个有慈悲心的人;学习中医不但为了身体健康,更为了身心和谐和人生幸福。
而且,从事中医,我感觉非常开心。我认为,中医是一个既神圣又高大上的职业,病人把自己的生命与健康交付给我,是对我的极大信任。我凭自己的能力帮助了病人,不但病人因为健康恢复而开心,还有助于让病人背后的家庭的幸福。
进一步说,学习中医的人都是走在“道”上的人。他们一定是幸福且快乐的,他们的生活也将偏于简单而恬淡。一方面,中医人活的很滋润,很幸福,很愉悦;另一方面,中医人的日子往往简单。比如,他们往往坚持素食,物质欲望低,不喜名利,心定而静。
综上所述,中医实在好,中医妙不可言。中医上可合道,下可修身,同时还能利益苍生,功德无量。所以,我愿意劝说年轻人选择中医作为职业。(董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