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区+西乡塘区=仙葫校区+明秀校区=广西中医药大学

文 / 公务员考试指南
2021-06-13 09:11

广西中医药大学位于我国华南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现分设2校区,分别是仙葫校区 : 南宁市青秀区五合大道13号、明秀校区:南宁市西乡塘区明秀东路179号。

一、历史沿革

广西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1934年,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成立,由中央国医馆理事刘惠宁担任所长;同年,广西省立梧州区医药研究所成立,由中央国医馆理事廖守銮担任所长;2年后,广西省立桂林区医药研究所成立,由广东中医专业学校的韦来庠担任所长。

抗战期间,广西省将3所医药研究所合并,改称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由韦来庠担任所长。抗战胜利后,医药研究所改建为广西省立南宁高级中医职业学校,韦来庠担任校长并兼任附属中医医院院长,当时是全国唯一的公立中医学校。

1956年,南宁中医学校同梧州中医学校相继成立,次年合并组建为广西中医学校,2年后借助大跃进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学校再次升格为广西中医学院。1970年,学校合并了南宁医学专科学校。

改革开放后,学校开始研究生教育,成为广西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后首批获得教育部开办研究生教育的中医药院校之一,至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学校先后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9年,学校与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

201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3年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协议共建广西中医药大学。

二、专业设置

学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产学研医紧密结合、对外交流合作优势突出,设有14个学院,3个直属公共教学部。有14所附属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地方附属医院11所),1所附设中医学校,1家校办制药厂,1所独立学院。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多人,有本科专业27个。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43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

国家级特色专业有中医学、护理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自治区级特色专业有临床医学、壮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中医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等。

学校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 个(肝病科、脑病科、心血管病科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4 个(心血管科、针灸科、儿科、骨伤科等)。

三、科研平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有中(壮)药化学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神经行为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药药效筛选研究实验室、中药提取纯化与质量分析实验室、肝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

广西重点实验室有中药药效研究、中医基础研究、药学、中药药理、中医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等。

四、科研成果

1970年开始,赵一教授参与屠呦呦“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工作,在青蒿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韦贵康教授提出的“脊柱相关性疾病及颈性高血压学说”,邓家刚教授的“化学中药学说”,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以及唐农教授提创的“中医阴阳本体学说”,均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中医“扶阳学派”“八桂学派”“黄氏壮医针灸”“本土学派”等多个学术流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

五、科研转化

学校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以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附属瑞康医院、制药厂为依托,学校有36个国药准字号药品、200多种院内制剂、10多种成果转化产品,复方扶芳藤合剂、龙血竭、芒果止咳片已成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的拳头产品,青蒿素、绞股蓝等系列产品也为广西多个制药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大宗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筛选及产品开发研究”及“海水无核珍珠产业化养殖关键技术与应用”等研究成果转化投入生产,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学校积极开展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和广西中药民族药资源普查,助推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为实现广西医药千亿元产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学校对壮医药进行挖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以“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为核心的壮医学理论体系,挖掘整理了一批以壮医药线点灸为代表的临床诊疗技术,创立了壮药质量标准体系,先后编撰、出版了《壮族医学史》《中国壮医学》《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等系列壮医药学术专著与教材。

“壮医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瑶药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整理和疗效验证研究”“壮医理论的发掘整理与临床实验研究”等一批壮医科技成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西政府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为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新贡献。

六、服务地方

近5年来,第一附属医院、附属瑞康医院与200多家基层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在广西基层医院推广适宜新技术,指导、培训基层人员近4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医疗单位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学校充分利用人才、技术优势,成立“专家博士大型义诊及学术交流服务团”,深入全区50多个县市的社区、农村开展中医药文化、技术、服务“三下乡”活动和义诊活动,使老百姓在身边就获得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极大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大民生工程项目于2016年开工建设,2018年建成使用后,壮医药等民族医药“简、便、廉、验”的诊疗特色将更加惠及壮乡百姓,学校壮、瑶等民族医药医疗服务国际化水平将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是广西目前规模最大的、设施最完善的老年公寓,是国家民政部“全国养老社会化示范单位”“全国模范养老机构”和全国“最佳养老机构”。

七、国际交流

学校1976年开始培养留学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在中医药民族医药、医疗保健、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形成以东盟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为中心、辐射全球的对外教育新格局。

学校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走向世界,力争建设成为以中医中药学科为主体,医、理、工、管兼容,产学研结合突出、民族医药特色鲜明、人文精神高贵的国内知名、区域一流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

因此,广西及其周边云南、贵州等地的考生对于中医药相关专业感兴趣的话,不妨考虑一下广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