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癣神草,治牛皮癣、体癣、头癣等一切癣症

文 / 健康与美容
2021-06-11 00:09

医疗界内部人士常说:治啥别治皮,治皮丢脸皮。因为皮肤病是非常难治的。即使是明望很高的老医师遇到皮肤病也是头痛,往往会因为无法治愈,而让世人对其医术水平产生质疑。所以医生特别是名医在治疗皮肤病的时候往往都会先向患者打个预防针,这个病非常难治,或这个病不在我们诊治范围内,或你最好找一下专门治这个病的医生再看看。

我们常说“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其实在自然界中也是如此,有些病是有专门的草药来治疗的,而且有些草药只治一种病。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就是一味专门治疗皮肤疾病的草药,它的功效非常简单就是治疗皮炎,癣,疣痣等皮肤上的病症。没有其它的功效。这个草药就是鸡娃草,非常偏门非常冷门的一味草药,但由于它是专门治疗皮肤病的,所以其治疗效果是非常的好。但知道的人非常的少,即使是多年的老中医也未尽知道这味草药。

鸡娃草,为白花丹种植物小蓝雪花的全草。7~8月采茎叶,研末备用或鲜用。

功能主治: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头癣,手癣,足癣,疣痣。

①《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除疣痣,蚀恶肉。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杀虫止痒。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

现代医学认为,“癣”特指医学真菌中的皮肤癣菌侵犯人类皮肤、毛发、指甲导致的一类皮肤疾病。通俗一点讲就是真菌感染,如果感染了感染手部称为“手癣”,头皮就称为“头癣”,感染足部称为“足癣”,感染股部称为“股癣”,感染其他部位的皮肤称为“体癣”,感染了趾(指)甲称为“甲癣”。这么一解释是不是觉得对“癣”似乎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中医认为,癣是皮肤病,但也是脾胃病,《难经》里讲,损其脾者,饮食不为肌肤。而脾胃也是最难治愈的,所以在治癣时往往需要将脾胃调理好才能真正将癣治好,否则就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在皮肤界就是头痒治头,脚痒治脚。难以从根本上治好。这也是很多医生治疗皮癣而难以治愈的最重要因素。

当然鸡娃草也是属于治表皮的药,而不是治根的药。但它与其它治表药相比,一是用药简单,二是治疗的愈后效果远高于其它治癣的药,能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让你的皮肤恢复健康,解除你的瘙痒痛等烦恼。特别是对于手癣与头癣,能让你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恢复体面。如果后期脾胃功能得到改善,甚至于从此不再复发。说到底,毕竟该草存在的价值就是治疗皮肤病的。

①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鲜鸡娃草,捣烂成糊状,涂敷局部,每日二次,三至五日为一疗程。(《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②治疣痣、恶肉:蓝雪草茎叶,晒干碾末,调制成油膏涂敷。(《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③治足癣、头癣、体癣、手癣:鸡娃草二两,加95%酒精适量,浸泡五天。外涂患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手足癣治疗:手足癣的中医治疗良方

绝大部分患者是先患足癣再感染到手部和其它部位,足癣患病率高的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点:

足癣,一是足跖部皮肤没有皮脂腺,缺乏能抑制霉菌的脂肪酸。二是足跖部皮肤汗腺较丰富,出汗较多,造成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潮湿环境。

三是足跖部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质蛋白为霉菌生长的营养物,此外,由于穿着鞋袜,局部环境闷热,脚汗难于透发而潮湿,从而更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湿热侵袭,湿热下注所为,当以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为治,介绍几则外治方,效果显著。

1、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侯温后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续5—10天。

2、藿香30克,黄精、大黄、皂矾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将上药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后;去渣,备用(浸泡时每天摇动数次)。使用时取药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5—天。

3、丁香15克,苦参、大黄、明矾、地肤子各30克,黄柏、地榆各20克。上药水煎取汁,而后将药液候温洗足,每次10—15分钟,每日5—6次,每日1剂,每剂可用2次。

4、葛根,白矾、千里光各等量。将上药烘干研末,密封包装,每袋约重40克,每次取粉剂1袋倒入盆中,加温水约1000~2000毫升,混匀足浴,每次20分钟,7日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5、白鲜皮40克,苦参、黄柏、苍术各30克,防风20克,荆芥穗、枯矾各10克,蛇床子、地肤子、黄精、藿香各50克,葱白4枚。上药加水约3000毫升煮沸,待温时将双脚浸泡在温液中lO—15分钟,每日2次,一般用药4-5剂即可。

我的名字叫息肉,其实我就是块多余的“肉”,或叫赘生的“肉”,在你的体内空腔脏器由黏膜覆盖的内表面上,从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到子宫、膀胱,都是我喜欢生长的地方。

医生就按我们生长的部位给我们命名,譬如“鼻息肉”、“胃息肉”、“直肠息肉”、“膀胱息肉”等等。如果某一部位长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叫“多发性息肉”。

我长得很慢,藏得很深

一般来说,我生长的速度比较缓慢,也很隐蔽,不会轻易暴露自己。

我们当中最易暴露自己的是声带息肉,它小如芝麻或绿豆大小时就让人声音嘶哑,而被及早查出;

鼻腔的息肉长到豌豆大小时才会出现鼻塞、鼻衄等症状而被医生看到;

小儿的直肠息肉,因为易出血而从肛门脱出而露出“马脚”;

胃体上的息肉却可以长得很大而患者毫无感觉;

最阴险的是大肠息肉,经常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到时“摇身一变”就可成为结肠癌,只不过我的表面很脆弱,容易出血,病人发现血便就会去看医生,我这狐狸尾巴也就藏不住了,但是病人的病情往往也已经不轻了。

所以千万不要等到有症状了才想起我!

我真是癌的近亲

您看,我惹的麻烦还真不少吧。这还不算什么,人们最怕的还是我的癌变,因为癌变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一旦出现症状被发现,就很有可能已成晚期癌症,有了广泛的转移,这时医生对我也束手无策了。

说我是癌症的近亲,恰如其分。

但我们所有家族成员并非都会变癌,在这我可以向你透露一些其中的奥秘。比如,95%的大肠癌就是我们长大之后的样子!

并不是每个息肉都会癌变

因为恶性的毕竟占极少数,良性的占绝大多数,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即使癌变,也要经过较长时间。

1. 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往往凶多吉少,应警惕其癌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应将其当作恶性来看待;

2. 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则恶变较少;

3. 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于良性,且不易癌变,你不必紧张害怕。但宽基广蒂的息肉常难平安,容易癌变。

4. 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容易癌变;

5. 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增加,如一个息肉的癌变率为1%,那么生长了100个息肉,癌变可能就接近100%。

其实我最怕你们检查

自从人们知道我们与癌症攀上了“亲戚”,人们对我们息肉的警觉性就越来越高了,动不动就用鼻镜、喉镜、

膀胱镜、食道镜、胃镜、胆道镜、结肠镜等窥视我们的存在,把我们当成癌前病变加以及时彻底处理,使我们威胁患者生命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我成为癌的时间要5-15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你能发现我,切除我,我就再也没有机会癌变了。

大约在你40岁后,我就可能长成癌了,所以,你要在我长大之前发现我,在40岁前做检查。

这么长的时间内,你都不去找到我,那么,我就能顺利地长成一个癌瘤了。

切除我很简单

既然我与癌症攀上了“亲戚”,那么你们就不能等闲视之,应该把我作为一种癌前的疾病来看待,应及时手术,以免“夜长梦多”,发展成为癌症。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已能够在内窥镜下用圈套器割除,或以电灼、激光来治疗,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不再需要剖胸、剖腹,甚至不需要住院。

但对于那些范围较广,体积较大的,在内窥镜下切除有困难,仍需手术治疗,以“一时之苦”来换取“长治久安”。

我会死灰复燃,你要定期复查

我的生命力极其旺盛,虽然你切除了我,但是你的生活习惯没变,你的体内环境没变,适合我生长的土壤还在,我还会生根发芽,死灰复燃!

所以,你即使切了我,还要定期复查:

以结直肠息肉为例:

肠息肉疾病具有很高的复发性,这次是在直肠,下次很可能在其他部位发生。因此,患者在术后遵医嘱定期进行肠镜复查很重要。

  • 对于一些增生性的肠息肉疾病,其生长速度很慢,患者可在术后1~2年随访1次;
  • 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病人,应该1-3年复查一次。
  • 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查一次。
  •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要3-6个月再复查一次,此后的复查频度请遵医嘱:

(1)首次肠镜检查因肠道准备不好,影响检查视野者;

(2)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全结肠检查者;

(3)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

(4)大于1 cm的广基息肉;

(5)大于1 cm的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重度异型增生者;

(6)息肉已局部癌变未达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不层不愿追加手术切除者。

艾灸,无形又温柔的“手术刀”

相对手术来说,艾灸对付息肉有两个优势:

1、安全有效

艾灸就像一把无形的“手术刀”,在避免手术带来的痛苦和风险的同时,悄无声息地让息肉“由大化小,由小化无”;

2、从根治理

艾灸可以对症调理患者体质,从根阻断息肉赖以滋生的土壤,解决息肉反复发作的问题, 新经络公众号提示对于40岁以上的中年女性来说,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息肉,不过子宫内膜息肉完全可以借助艾灸调理得到解决,而且有效率非常高!

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慢性炎症的刺激,造成宫颈管黏膜突出,进而形成息肉。息肉较小时,患者常无自觉症状;息肉较大时,则容易出现血性白带和接触性出血。

慢性炎症的存在意味着免疫力有缺陷——由于免疫力降低,导致阴道的酸性环境受到破坏,进而引起真菌感染,诱发慢性炎症。追本溯源,可见免疫力低下(正气不足)是导致子宫内膜息肉的根本原因,南少林火功推拿提示若体内湿气过重,下注胞宫,遇寒则凝形成血瘀,时间长了,也会痰瘀互结而成息肉。

故而,临床上针对子宫内膜息肉,以健脾祛湿、活血化瘀、扶正固本为治疗原则。

建议取穴

中脘:用以提升胃肠功能,调整消化系统;

神阙、关元:用以匡扶正气,固本培元;

子宫、归来、八髎:用以活血化瘀;

足三里、三阴交:常用于调理妇科,可作为辅助穴。

5月28日,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我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淳生的一条视频被网友点赞。视频中,80多岁的赵淳生院士精神矍铄,赵淳生院士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我非常激动,非常高兴,我还要坚持健身、搞科研”。

谈话间也能看出赵院士生活中有着乐观的心态,大家纷纷表示“院士太可爱”。

赵淳生院士

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如今已经80多岁,仍然说话中气十足,看上去身体健朗的赵淳生院士曾经患上两种癌症。

患上两种癌症

出生于1938年的赵淳生院士,在外人看来一直都有着笑对人生的乐观心态,在工作中一直都是“拼命三郎”。赵淳生院士研究了半辈子的超声电机,他带领一名硕士、一名博士、一名博士后,加上自己一共4个人,在一个20平方米的房间里干了不到一年时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能够实际运转的超声电机。而赵淳生院士是出了名的干起活来“不要命”,再艰苦的条件都无法影响其工作的劲头,因此经常熬夜到很晚,甚至不分白天黑夜的干活。

2000年,在一次例行体检中,赵淳生院士被诊断患上了肺癌,经过手术,右肺被整体切除。但没想到在术后2个月的一次复查中,又被查出胃癌,三分之二的胃被切除。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赵淳生院士接受了两次癌肿切除手术,又经历了六次化疗,体重暴减26斤。

化疗期间严重的副反应,让赵淳生几乎没有食欲。但他明白自己必须要吃东西,才能撑下去,即使硬吞也要吞下去。“能吃下去就是胜利!对困难,我向来是抱着乐观的态度。”赵淳生院士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

赵淳生院士曾表示,一般人化疗后的白血球都是靠药物提上去,他硬是靠吃饭提上去了。

而躺在病床上的赵淳生,还惦记着正在进行中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申请、超声电机专利申请,还有一群自己怎么都放不下的硕、博学生。他将资料偷偷藏在了枕头底下,家人探病一走开,赵淳生便掏出资料开启病床上的“科研模式”。一只手打着吊针,一只手拿着资料,终于有一天“露了馅儿”。老伴儿满脸“恨铁不成钢”:“你到底是要命,还是要超声电机?”赵淳生回答:我两个都要!

如今,超声电机除了应用在“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墨子号”量子科学试验卫星等高端装备上,还在医疗、光学仪器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最近,超声电机又在行云1号和2号卫星的激光通信上得到了应用,为我国卫星物联网星座激光通信零的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淳生院士仍然身体健朗,精神状态非常好,无论是平时还是出现在镜头中时,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一副笑呵呵的模样。

总结自己患癌经历的时候,赵淳生院士也认为自己能挺过两次癌症且过后再没复发,与自己的体质基础、坚强意志和正面心态都有莫大关系。

赵淳生院士的秘诀就是“两个坚持”

如今,赵淳生院士已安全度过5年生存期,并以80多岁高龄继续奋斗在科研前线。他能够做到这一切,与他的“两个坚持”不无关系。

一、坚持“三乐”

赵淳生院士在对抗癌症期间一直保持着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的人生有三乐:

1. 以工作为乐

他时刻都以激动兴奋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工作使其充实。虽然会遇到数不胜数的困难,但不管经历多么艰难的事情,由于一直保持着以工作为乐的初心,因此始终迎难而上,不会退缩,认真处理工作中的每一个问题。以工作为乐,遇到困难自然不会害怕、胆怯。

2. 以助人为乐

赵院士喜欢帮助人,尽其所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不管是自己的学生还是团队的成员,不管是家里有难处理的事情、经济上的困难,还是需要科研项目支持,只要赵院士了解到,他就会替他们挡一挡,撑一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高兴了,他就会感到同样的开心。

3. 以坚持原则为乐

此外,赵院士向来大力支持国家的创新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但对学术不端等行为坚决表示批判。

从事科研工作多年,也遇到一些因追求个人利益而违背事实的情况。他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坚持正义、坚持原则是他的标准,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

二、坚持锻炼身体

除了坚持自己的“三乐”原则,赵淳生院士也因为2000年的患癌经历,开始更加注意自己的健康,同时逐渐开始通过坚持锻炼来保持健康的体魄。

他表示,2000年后开始注意锻炼身体,坚持每天早上与夫人打半小时羽毛球,晚上散步半小时。除此之外,他平时去公司和学校上班,都尽量选择自行车出行,他强调,锻炼身体还是要坚持的,不管你的年龄大小,只要每天都在锻炼,定会受益。

就像他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说的, “我还要坚持健身、搞科研”。

01

谈脉之常变及诊脉的价值

六三年在京同先父出诊,诊张老之脉,六脉皆大。先父说张老禀赋素厚,不能以火看待,这是六阳脉,还有一种六脉沉细如丝,亦不为病者,名六阴脉,如刘某就是这样。我的脉也经常结代,仍然活了这么多年。

一女学生,一日为我诊脉,先喜形于色,既则蹙眉不语,余笑问曰:“何如?”良久,始告曰:“我知之而不敢言。”余曰:“何也?”答曰:“四至一歇。”余微笑曰:“汝有功夫,歇止脉危,是否三四动止应六七?六七日后尔当再来。”后果来,讶其如初,问其故?余曰:“我有此脉久矣,岂可一见歇止脉即断为不治,须脉证合参”。

我在四川、北京都曾见过六脉俱浮,但从容和缓者,皆活了九十多岁。还曾见一女同志其脉细,沉取始见,但六部匀平,也长寿。所以无病之脉亦可见浮或沉。如五部脉皆虚,一部脉独实,其病为实;反之五部脉皆实,一部脉独虚者,其病为虚。可见持脉应知常达变。

《金匮》云: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所谓大,是大而无力或无柔和感,心脏有病者多见此脉,中医所称痰湿体形多见脉沉细,或大而鼓指,皆为气血紊乱所致。临证一定要四诊合参,切不可执一。罗天益云:“医之病,病在不思。”确为名言。

协助整理者按:“不知其常,焉知其变”,惜乎中医典籍中言变甚多,言常甚少,蒲老结合实例,不仅指出六阳脉、六阴脉是其常,就是结代脉,正常人亦有出现者。六脉皆浮,六脉皆沉,只要和缓匀平者,均属正常。临证时细心观察其常与变,认真总结,可补典籍之不足。

蒲老为海内名医,尚且不单凭脉断病。遗憾的是现在有些医生自恃高明,只凭三个指头切脉,便可洞察一切。真可谓“不用病家开口,便知病情根由”,其实这纯属江湖术。《内经》早就指出要四诊合参,不可执一。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虽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这不是明确提出不能单凭切脉断病吗?

蒲老曾严肃地批评这种医生“自恃高明,闭目塞听,单凭切脉诊病,哗众取宠,缺乏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精神,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同时也指出”少数患者看病,只伸手臂,考验医生三指头,不叙病之根由、病情变化等,实为自误”。这些苦口婆心的金玉良言,医者均当引以为诫。

02

谈寒热并用

治病之道,审病求因,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使归于平而已。处方驳杂,皆因不肯在临证用功,粗工也。

某君曾治一喘症,寒药热药各七味,我诘问之:寒喘耶?热喘耶?抑或寒热夹杂之喘耶?寒热夹杂,虚实互见,固然可寒热并用,补泻兼施,但必需分清主次。

协助整理者按:寒热并药之方,古虽有之,但总有主次,决不是半斤八两。药乃补偏救弊之剂,是以性味之偏,调整其人阴阳之偏。若以其平而治不平,结果仍为不平,其病焉能治愈。故俗话说:“用药不投方,哪怕用船装”。

03

谈心悸、怔忡之治验

客有问及余者,心脏病可治乎?余曰:“中医无心脏病之名,而有心病之称。若是心悸、怔忡,治愈者亦不少。”一高干,心悸无休时,脉搏每分钟160余次,西医诊治无效,乃去上海求专家会诊,亦不获效。后邀余诊治,诊其脉,尺部数大,乃断为相火上炎,冲滞胞络,而致心悸昏蒙,泾与清相火涤痰热之方而安。

协助整理者按:蒲老曾对薛伯寿等谈到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的辨证论治问题。蒲老说:“这两种病症和祖国医学心悸、怔忡有关。须分虚、实、痰、火四型。虚者面㿠白少神,气短,声音低,呼吸无力,汗出,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宜独参汤、人参养荣汤。实者面赤,心烦,声音急促,或汗出饮凉,舌红苔黄,脉细数有力,治宜小陷胸汤、竹叶石膏汤。痰者面微发黄,目下色黯,呼吸不和,胸闷憋气,舌苔白滑,脉沉滑,治宜六君子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或苏子降气汤。火者面赤,心烦,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朱砂安神丸、温胆汤加黄连、栀子。”

此案系相火上炎挟痰阻滞胞络之心悸昏蒙,故用清相火涤痰热之方(可能是用丹溪的大补阴丸合黄连温胆汤加菖蒲之类)。

04

谈肝炎的治疗

肝炎的治疗以调理肝脾为主,不可滥用苦寒,否则中土日戕,是令其速死也,但亦不可滋补。有用黄芪补至肿胀终致不救者,盖未通调理肝脾之理耳。

又此病可多服大枣,大枣即脾之谷也,服之反不致胀,何也?胀有虚实之分,虚胀即可服之,又肝主疏泄,夫病大便不通者,调肝即可,慎勿妄施攻下。

协助整理者按:某些医者一见肝炎,不分虚实,动辄便用板兰根、大青叶、茵陈、栀子等苦寒之剂,谓其能抗肝炎病毒。每见愈抗,肝功愈然而病情愈加重。

蒲老指出应以调理肝脾为主,确系经验之谈。我们对慢性肝炎的治疗,常宗蒲老之法多可获效。即使是急性肝炎亦不得滥用苦寒伤神败胃,否则促使转为慢性。蒲老之论,真金玉良言也。

05

四逆散之治便秘

中央民族学院有维吾尔族女学生× ×,因便秘造庐求治。余诊其脉,甚为有力,认为肠中结热,由津枯血燥所致,予五仁丸合大黄、当归(其大便八九日甚至十余日一解,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西医诊断为结核)。

曾治一女性之便秘,系西医诊断为肠麻痹,断为不治者。我本《内经》“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之旨,用四逆散加白术、泽泻,两调肝脾法,1月后痊愈。

协助整理者按:四逆散主治便秘,真闻所未闻也。而蒲老用以治肠麻痹之便秘,竟获殊功,非学深识卓,焉能致此!

考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厥阴篇》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原文并未有“便秘”一症,只有“泄利下重”症状。为何蒲老选用此方呢?

因该方有疏肝解郁,调和气机之功。而该患者之便秘又属肝郁脾滞,气机不畅所致。方证相符,故获捷效。可见蒲老读古人书而不泥古,而是领会其精神,掌握其精髓,然后灵活应用于临床,这是值得我们师法的。

06

谈麻黄附子甘草汤之治肾炎

肾炎,西医病名也。某医师有一亲属来研究院就诊,曾服五苓、五皮、肾气丸等乏效,査尿中仍然有红细胞、蛋白,身肿如故,乃延我就诊,据其人背寒股冷,乃书麻黄附子甘草汤,服数剂水肿显著减退,不治血而自止,治病重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须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其它矛盾也就迎刃而解,此病须严忌盐,可多吃豆类(三豆汤)、大枣等。

协助整理者按:麻黄附子甘草汤见《伤寒论·少阴篇》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此方是治少阴兼太阳之轻证。得之二三日者,言病已数日,正气较虚,故用附子、炙甘草以扶阳补虚,且缓麻黄之峻发其汗,取微汗而解。蒲老用此方治肾炎水肿,虽仍本开鬼门之法,但却不落于俗套,而抓住了本病少阴阳虚之本质。

据薛伯寿说,蒲老运用本方其脉症是:脉浮沉俱细紧或沉细弦,舌淡苔白,腰背恶寒,四肢不温,其用法是:麻黄二两,附子三两,细辛二两,共为粗末,每用四钱,水煎服。

现在某些医生往往一见血尿、蛋白,便用止血、摄蛋白之剂,故获效甚少。启示我们不要被现代的一些物理和化验检查所惑,而应着重用中医理论分析其病机。只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一切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07

谈五味子等之治神经衰弱

有神经衰弱患者,又兼高血压,习以五味子一味大剂服之,初尚有效,后则无功,余尝曰:此药岂可久服,酸收敛甚,必成瘾。已而果然,急延余诊,乃用五苓散加通草而愈。

凡有病失眠来求诊者,某君即处以龙骨、牡蛎、枣仁、枣皮等安神养肝肾类药物。余问曰:为何用此药耶?彼答曰:虚也。余看过不少失眠病人,并无明显虚象,甚至有属实者。胃中不和,忧思伤脾,皆足以导致不眠,何得一见失眠即安神、滋补?治病之要,贵在临证布思,方不致落于俗套。

协助整理者按:蒲老治病,一贯主张辨证施治,单用五味子治神经衰弱,对于阴虚患者或许有效,但单味药久服,失去制约,难免无副作用。

关于蒲老对神经衰弱的治疗,薛伯寿等曾选两案。一案是失眠、耳鸣、纳差,脉证属阴虚脾弱,肝脾失调,用四君加养肝之品,肝脾合治;一案是头痛,心烦,舌红,脉弦数有力,属肝胆火盛。故仿龙胆泻肝汤之意,泻肝清热,兼养肝阴。可见证分虚实,治有补泻,对于症情复杂多变者,单靠一味药,岂能获长久之效!

08

谈巴豆中毒之解救

巴豆,峻猛之药也,我尝谓:治“冷寒积久”非此斩关夺将之药不可奏功。用之得当,效同桴鼓。然用法用量均宜万分谨慎。某君曾治一高干子弟,用巴豆霜一钱,两次分服,一服即吐泻交作,人渐脱形。余曰:一分犹嫌其多,何鲁莽之甚也。急用大半夏汤以安脾胃,继以异功,调理数月始见康痊。

协助整理者按:剧毒药物,剂量应严加掌握。用时不仅要看到邪实的一面,还应详察患者的体质。体质弱,正气虚,虽邪实盛,亦不可妄用。某君的教训,值得记取。

09

谈泡参可代人参

党参,即上党人参也,大约唐以前人参皆指党参而言。我尝说:家乡梓潼所产生泡参亦不错,虽味淡力薄,大剂亦可代之。我早年业医蓉城时,每用泡参代人参。盖泡参形同人参,甘淡补气,补虚而不恋邪,价廉而物美。

有一崩漏患者,我在救阳固脱方中即重用泡参一两代人参,而获全功。望勿以力薄不堪重任目之。

协助整理者按:某些医生为迎合病人,便投其所好,动辄以红参、高丽参与之。蒲老泡参代人参的经验可贵,况人参用之不当同样可加重病情,甚至有生命危险,正如清·徐灵胎所说:“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

10

山茱萸治湿痹解

湿为阴邪,但中于人体之后亦随人之气质而变化,化热后一样要伤阴,又治湿皆属燥药,过用亦可导致伤阴,所以《本经》谓:“山茱萸逐寒湿痹。”以阴愈伤,液愈枯,筋愈急矣。

协助整理者按:山茱萸,甘酸化阴,乃滋养肾肝之阴的佳品。为何《神农本草经》谓能“逐寒湿痹”呢?蒲老的解释,说明山茱萸是用于寒湿痹化热伤阴或过用祛风除湿的温燥之剂伤阴,寒湿虽去,阴液已伤,筋经失濡,关节仍拘急不利,故用山茱萸滋液缓急以善其后。正如《伤寒论》用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以治因发汗太过所致的“脚挛急”,其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