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古代儿科四大证之一,化毒清表是关键,这个良方不妨一用
在古代儿科,四大证候是“麻、痘、惊、疹”。在疫苗被广泛使用之前,麻疹是数千年来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儿科疾病之一,是人类传染病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疾病。为了救治病人,先人辛辛苦苦。但由于历史条件下社会生产力和医疗水平的不足,防治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幸运的是,疫苗的出现为减少这些传染病的流行打开了大门。现在三四线城市麻疹等疾病非常少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以前的人的经历可以被抛入历史的长河中。在疫苗攻击的范围之外,这些曾经发光的理论探索和处方实践可能会再次发光。
根据中医理论,善恶之争是导致疾病临床症状的根本原因。两军对峙硝烟弥漫,体现在人类各种不舒服的临床表现上。有恶的人或者善恶兼有的人的症状往往更明显。如果有所欠缺,往往反应不那么激烈,但同时“前线”和“战时”会相对较长,预后不理想。中医的主要目的是驱邪。
如果患麻疹的人可以发出皮疹,然后咳嗽、发烧、结膜炎和腹泻等其他症状得到缓解,一般来说,正气仍然可以与致病因素竞争。但若体热仍有增无减,皮疹皮肤红肿,则可推断邪热仍盘踞于体内,尚未完全排出正气。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帮助正气去邪,而不是冷眼旁观,让正气自立,因为自立的结果可能是正气消耗多了,恢复慢了,后期容易诱发其他邪气再次致病。这种情况可以用的名方有很多,比如消风散、桂格汤,其中花都清表汤也是最好的。
花都解表汤在《医宗金鉴》、《牛痘活有知宝》、《马支生人全术》等三部医经中均有记载,显示其疗效,但方名相同,卡机相似,药味略有不同。马活人泉书的药味由前胡、葛根、知母、连翘、桔梗、炒牛蒡子各2.1克组成
与《医宗金鉴》中的药相比,前胡、栀子、栝楼、淡竹叶较多,生姜较少。淡竹叶和灯芯草比“接种疫苗是宝”还多。都有祛风解毒、清热生津的功效。但与宗彝金鉴相比,马可《活人志》增强了宣肺保健、清热生津、利尿导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