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君子汤化裁而来的另外三个经典良方,究竟各有什么用处呢?

文 / 金兰中医学社
2021-05-19 09:11

要说到中医方剂,其实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在《黄帝内经》中记载了13个方剂,但要真正意义上可以称得上系统完备的方书,还得数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所写的《伤寒杂病论》,即便是后世医家将其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经典,但仍然无法掩盖《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的事实。一般人们都喜欢把书中的第一次出现的方剂,称之为第一方。

《黄帝内经》中第一次出现的方剂叫“汤液醪醴”,用现代的话来说,这个方剂其实是一个料理,是可以当作小吃来吃的,而《伤寒杂病论》中出现的第一个方剂则是桂枝汤,这个方剂被后世医家誉为“群方之冠”“伤寒第一方”。随着经方和时方的不断发展和交融,至清代,名医汪昂总结了古今名医名方,创造性地编撰了《汤头歌诀》一书,以便于后世学子们能够快速学习中医方剂。

那么,《汤头歌诀》第一次出场的方剂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时方代表——四君子汤。不过,《汤头歌诀》中的四君子汤,并不只是一个方剂,而是一个方剂组合,原话是这样的,“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一首歌诀里暗藏了四个方剂,也就是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

奇妙的是,由四君子汤演化而来的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居然都有益气健脾的共同作用。那么,这四个方究竟是怎么来的,先得捋捋。四君子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异功散出自宋代名医、儿科鼻祖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六君子汤出自明代的《医学正传》,香砂六君子汤出自《古今名医方论》。

但实际上,六君子汤和香砂六君子汤的出处是有争议的,六君子汤的“出生年代”应不晚于元代,而香砂六君子汤的“出生年代”应不晚于明代。

为什么《汤头歌诀》要将四君子汤这个组合放在第一个呢?这与《黄帝内经》所说的人“以胃气为本”有关。人体脾胃在中焦,主管着人体的水谷、水液代谢,如果脾胃不和、脾胃虚弱,自然而然地就会百病丛生。

那么,清代名医将四君子汤组合放在第一个出场,仅仅是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吗?显然不是,四君子汤所用四味中药,都是药性缓和、温而不燥、补而不峻的中药,堪称中药领域里的翩翩君子。

那么,四君子汤以及由四君子汤演化而成的其他三个良方,究竟各有什么妙用呢?四君子汤主要适用于脾胃气虚证,而另外三个方剂的配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补气中药和行气化痰中药相互配伍,从而使得补气的过程很通畅,而不至于出现滞气的情况。

不过,不同的是,异功散加了陈皮,兼有行气化滞的作用,更适合脾胃气虚兼有气滞的证候;

六君子汤加了半夏与陈皮,兼有和胃燥湿的作用,更适合脾胃气虚兼有痰湿的证候;

而香砂六君子汤,加了半夏、陈皮、木香与砂仁,增强了益气和胃、行气化痰的作用,更适合脾胃气虚兼有寒湿滞中的证候。

由此可见,《汤头歌诀》把四君子汤作为全书第一方,是有着独特意义的。而四君子汤中隐藏的异功散、六君子汤和香砂六君子汤都是后世医家爱用的经典良方,在临床中,但凡辨证准确了,用诸临床,必能起到效如桴鼓的妙用。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