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因果关系密切

文 / A风行
2021-04-19 00:16

中医是医学,中医关乎生命与健康。而生命与健康其中有因果关系。我们要养生,要治病,就要懂得因果;同时,作为中医人,我们要帮助病人早日康复,也要懂得因果。读者亦可参考我之前的文章《因果、中医与“治未病”》。
一、俗话说:事出必有因,有果必有因。其实,疾病亦是如此。罹患了疾病,这是果。那就一定存在着一个致病的因。一般来说,不养生是多数慢性疾病的因。
在临床上我常见到有的大病患者总认为自己生病很冤枉,认为自己是个好人,却患上了大病,自己完全没有过错。甚至将一切的不顺己心、不如己意之事都怪罪于他人。却不知,有果必有因。疾病的果往往在于内心的因。凡事当从自身找原因,这是改变命运第一法。疾病也是如此,要深入分析自己的内心,要内求去寻因,而不是外求。
二、一般来说,有因必有果。但因为“缘”的存在,有其果却未必有唯一的因。以疾病为例,疾病是果,疾病的发生不是必然的,之前肯定有致病之因。比如,各种折腾,各种熬夜,各种不养生,各种怨恨恼怒烦等,但有了致病之因,不一定马上患上疾病,或者,可能十数年还能维持住健康。为什么?因为有缘的存因,缘可以干扰由因变果的过程。
佛家讲缘。万物因缘生,万物因缘灭。世间万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其实,人生本身就是一大因缘。缘,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常言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健康与疾病亦离不开缘的因素。

果的呈现是以缘具足而显现的。当缘不具足时,虽有因,果不显。俗话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是这个意思。所谓“因缘”,就是因以缘而成果。有因必有果,但是,缘是可以改变的,因为缘的改变,将会呈现出果的不同。正因为如此,虽然我们曾经种下了不养生的因,但如果我们能具足善缘,我们就可以改变患病的恶果。
三、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我的理解是,正气为本,邪气为标。正能胜邪,则人健康;正不胜邪,则人患病。生活中我们时会感受六淫邪气,时会有些头痛脑热。虽然人们都追求健康,但谁也不能一直健康,永远健康。那么,既然暂时健康,那就享受健康的当下;若暂时患病,那就在当下精神内守,不妄求,不外求。
患病之人总希望能马上康复,希望病苦可瞬间消失。可是,这些想法往往是一厢情愿的,甚至说是颠倒妄想。为什么?因为有因果。造了生病的因,结了病痛的果。果已经出来了,那就只能忍受。
有人说,找到明医就能治愈疾病。却不知明医只是助缘,明医可以暂时帮助我们缓解疾病的痛苦,但疾病的果是无法消除的。疾病的果源于不养生的因,既然已经患病,可以说,我们将无法丢掉疾病,只能等到因的力量结束了,疾病也就自然康复了。
按因果规律,我们应该如何维持健康呢?唯有及时养生才是预防疾病的唯一正法。及时养生是造因,那么,将来就会有一个不生病的果。现在不养生,以后就容易患病。与其在患病时痛苦不堪,何如现在就开始养生呢?!
四、学佛信佛的人都知道因果报应,深知因果报应真实不虚,继而对因果深信不疑。我的建议是,我们养生防病,也要懂得因果的道理。因为疾病也是果,要想预防疾病,只在果上下功夫是没有用的,从根本来说,要在因上努力才行。
所谓因,既是人们常说的业,业报也就是果报。业有善恶,所以果也有善恶。种善业,得善报,种恶业得恶报。于是,佛教劝人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作为中医人,我也劝世人早早养生,多多养生,时时养生。有了养生的因,就会在将来得一个健康的果。反之,不养生是恶因,会结出患病的果。
有人问,因果还能改变吗?试问,种瓜得豆,种豆得瓜,可能吗?如果因果可以改变,那天道之理又何在呢?!


作为中医人,我相信因果。正因为相信因果,所以,我更努力地修行身心,希望能用善因来结一个善果。我努力修的是善缘,希望将来即使遇到恶果,也能在善缘中呈现,重果变轻果,恶果变善果。
五、我们都知道:业由己造,果由己受。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为什么呢?菩萨有智慧,菩萨知道:因会导致果,所以菩萨会从因上预防。菩萨不敢种恶因,不敢结恶缘。而凡夫不怕种恶因,不怕结恶缘,只怕感受果报。一旦遭遇了恶果,凡夫只会在果上抱憾。
以中医而论,中医强调“治未病”,这即是畏因,是菩萨手段。若平时靠体检维持健康,一旦生了病,再去寻医治疗,即使是明医,亦难以速愈。“治未病”,这才是真正高明的医学手段。我们做为凡人,亦当把预防重视起来。
今时不少人相信体检,认为只要每年坚持体检即能保证健康。却不知,若等检查发现了疾病才开始害怕,这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有什么因,就必然会招什么果,对于疾病亦当作如是观。我们都害怕体检结果,却不怕各种熬夜、暴饮暴食、久坐、怨恨恼怒烦等病因。生活中我观察到,有些人肆意折腾健康,各种消耗元气,他们难道不怕患病的果吗?他们应该是无知者无畏,其实是没有智慧。
如何预防疾病?消业方能不受果报。而且,已造之业不可消。具足善缘方能化解恶果,不再造业才是根本的消业。简单来说:唯有预防才是最好的治疗!这个道理应该强调一万遍,让人人都知道。
有人说,不是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我以前造了不养生的因,现在结了患病的果。如果我能立地成佛,不是就消了果报了吗?其实,若能觉悟自性,不再造业,虽有已造不养生的业,却也会以善缘成果。觉悟自性的人不是消弭了因果,而是他种下了善缘,不昧因果,从而不受因果的牵引。说到底,因果还是在的,而且,从来就未曾改变过。
六、何为善缘?何为恶缘?就健康而言,养生即是善缘,不养生即是恶缘。进一步说,我们要身心和谐,那么,利益他人就是为善;反之,执于己利即是为恶。
我学习中医的最大体会是,中医是利他的,我也要利他。而且我认为,人生的意义即在于利他。利他即是利己,利他即是慈悲,利他即是仁爱。
真正的中医应该是慈悲大爱的,因为慈悲,才会利他。因为利他,所以善良。真正的中医应该是替天行道。天地之道在生生不息,中医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病痛,即是顺应天地之道。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反复讲过,活着的最高目的是:利他。正如毛主席所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即是利他的最精辟总结。越是利他,其生命越有境界,其心越是慈悲,其对于其他生命越有大爱。作为中医人,更要有利他之心。利他,不但有益于提升中医素养和临床疗效,更有益于提升中医人的精神境界。一举而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七、因果是规律,我们不能超越,但我们可以转变因果。怎么转变?从因地转变。因改变了,果自然就变了。我们患了病,正在忍受着疾病的痛苦,这是恶果,这时我们只想摆脱逃避,其实是没有用的。甚至求助医疗,也不能搞定。
怎么办?一则,认识到病的果源于不养生的因,相信这个规律,这是第一步。懂得了因果的道理,心态自然就放下了;二则,认错、忏悔、改过。修心养心正心,把心正了,恶因、恶缘消掉了,显现的果报自然会改变。换句话说,要想改变患病的现实,也是要从因上入手,从因地上改变;三则,远离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做一个真正的好人。所谓好人,不但心地善良,而且心中充满着阳光,乐观、宽容、积极、向上,而没有怨恨恼怒烦;四则,马上开始养生。按《内经》的方法即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些原则即是合乎天地之道的标准。
同时,要想获得幸福人生,要想此生有所成就,要想掌握将来的命运,也是从因上入手,从因上改变。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尽量去种善根、结善缘。真想改变命运,就要这样去做。因如是果,谁造谁受。患得患失、烦恼痛苦是没有必要的。
就养生而论,善因的至境是什么呢?我从《内经》来分析,应该是“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这样是因,就会结出“真气从之、病安从来”的果。由此说,莫若看淡外境,平时清心寡欲,事来则应,事去即遣。前贤有谓:“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却认为,这样不但可以获得幸福感,更可以让身心和谐而健康无病。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所有的美好从清晨开始,所有的希望从现在开始。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能充满着乐观、自信、积极、欣赏、放松、恬淡的心态,那么,我们未来收获到的,也必然是快乐、幸运、健康、顺利、如意。
平时不抱怨、不诉苦、不偷懒、不懈惰,我们要知道,付出的总会有收获。只要坚持养生,坚持利他,坚持行善,我们收获到的,一定是善的果。
小结:
医疗为改变因果呢?有人认为,医生治病救命,这是干涉他人的因果,自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我却认为,正好相反。医学重仁爱,慈悲,利他,行善,积德。若能救人一命,不但不用背负因果,反而会得到天地的褒奖。因为天地之道即在生生不息,医学让人恢复健康,这是顺应天地之道的行为。事实上,数千年来,不少名医曾救人无数,其善极大,功德无量。
凡是付出的,都必然有收获。作为中医人,我们不但要用因果规律来指导养生治病,更重要的是,要指导我们做一个行善之人,一个利益他人之人,一个心怀大医精诚的人。(董洪涛)#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