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正前方|清明未必雨纷纷,养生须知“风”伤人
封面新闻记者 邱添
2021年4月4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咱们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来临了。说到清明节,大家想到最多的可能是祭祖、扫墓,以及“慎终追远”的道德情怀。孩子们对清明念想大多是“清明馍馍”,或者春游的鲜花与香浓的椿芽;旧时主妇们会思忖“寒食节”如何安排一家老小的伙食;文人雅士更醉心于细雨拂柳的情调,杏花村随风洋溢的酒香……这一大堆有关“清明”的印象中,鲜有中医药的影子。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这“清明”两个字的由来其实和中医药文化大有渊源呢!
本期《中医养生》邀请到了彭州市中医医院内科三病区(神经内科)主任刘杨,听他来跟大家聊聊清明时节的养生之道。
医生小档案:
刘杨,成都市名中医,四川省拔尖中青年中医师,彭州市中医医院内科三病区(神经内科)主任,多次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中医论文,曾在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进修学习。擅长使用中西医手段治疗脑卒中、癫痫、帕金森、痴呆、头痛、睡眠障碍等神经内科疾病,对尤其在运用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郁病方面的经验丰富,屡解沉疴,对于中医内、妇、儿疑难杂症的诊治也有着深厚的造诣。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大意是,按照天时变化天下有八种风,历法把其中的清明风起的这一天单列出来,称之为“三月节”。这个清明风啊,是从“巽”位(按后天八卦巽为东南方)吹来的,万物因巽风的作用有序而鲜亮,到了这一天就会显得洁净、整齐,所以就叫做“清明”啊!汉代古籍《易纬通卦验》更记曰:“清明风,东南方之风。”
清明吹起东南风,正是“和风熏得游人醉”,以仲春的暖意驱散残留的冬寒,自然有利于身体健康。然而清明时分如果刮起了西北寒风,那很可能就会导致疾病。从中医的角度讲,在某个时令本来应该吹来某个方向的风,这在中医叫“实风”或“正风”,正当其时、其位。如果此时忽然有从相反的方向吹来的风,就叫“虚风”或“邪风”。明代名医张景岳更指明:“西北方乾金宫也,金主折伤,故曰折风。”清明时节被“折风”所伤非同小可。《内经》说其伤害内在小肠,外在手太阳脉,主要病症表现为咽痛,下颌肿胀,耳聋,中耳炎,眼痛,头痛,牙痛,失眠,肩腰部痛,目黄不清等,还容易引起多种慢性病复发。
《黄帝内经》说“风者,百病所长也。”防范风邪不可轻忽大意。像这两天气候转暖,甚至有“一秒入夏”的说法,清明一家老小在此时扫墓春游,若不注意防风保暖,春装骤然换成夏装,被风邪致病就麻烦了。因此远足郊外的老人小孩要穿好衣物,最好戴上帽子。这里再推荐一款清热疏风的膳食“口蘑白菜”,材料:白菜250克,干口蘑3克,酱油、白糖、精盐、味精、植物油适量。做法:白菜洗净切成3厘米段,口蘑温水泡发。油入锅内烧热后,将白菜入锅炒至七成熟,再将口蘑、酱油、糖、盐、入锅,炒熟后,放入味精搅拌均匀即成。
另外“春气通于肝”,清明时节要特别注意养肝,除了运动、饮食之外,情绪的调节对于“舒肝气”也很重要。如果情绪失调则气血不畅,肝气郁结,经常引发各种疾病。偏偏清明是一个与情绪有很大关系的时节,纵然不至于“路上行人欲断魂”,因思念逝去亲人过甚而失眠、胸闷,乃至消化不良等症状还是比较常见的。不过,清明并非只有悲情哦,如《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百业振兴,朝气蓬勃,喜气融融的场面也是清明一大特色。所以,清明也请您保持好心情,借着春天和暖的气息勤于养生,让健康和快乐常伴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