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堂】中医辨证验案三则
张某,男,53岁。
病史:患者于去年冬季发生两次心胸剧痛,每次约5分钟~6分钟,并见四肢冷,出冷汗,心慌。心电图提示为:外侧壁心肌缺血,曾用双嘧达莫、异山梨酯等治疗,症状缓解。昨晚再次出现心前区疼痛,持续4分钟多,胸部有恐闷感,气短,手足冰凉,夜尿4次,舌体肥大,质胖嫩,舌苔白滑润,脉沉,小滞。
辨证:心肾阻虚,血脉痹阻。
治宜:扶心、温肾、活血。
方药:方选真武汤加味。炮附子10克(先煎30分钟),茯苓15克,炒白术10克,赤芍10克,生黄芪15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薤白10克,生姜6克。水煎服。
二诊:患者服药4剂后,胸闷减轻,夜尿减为2次。手足及脉舌症状同前。原方加桂枝6克,以促阳气达于四末。
三诊:患者服药10剂后,手足转温,胸闷明显减轻。仍用上方两天服1剂,如此服用半年。患者再次复诊时仅发作过1次心痛,服冠心苏合丸而缓解。
按语:胸痹病,虚为本,实为标,虚在阳气,以心肾阳气不足为主。“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素问·调经论》)心阳温运血脉,肾阳温化阴精,心阳虚则血脉滞而不流,肾阳虚则阴精凝而不化,均可使血脉痹阻形成胸痹。临床表现为:胸闷痛,肢冷畏寒,每遇冬季或夜间加重,治宜扶心阳,温肾阳,阳气温煦,血脉自能畅通。据临床观察,胸痹患者寒证多,热证少,多伴四肢不温,常在冬季加重即为验证。《伤寒论》真武汤扶阳抑阴,温通经脉。加入生黄芪、丹参、当归、薤白,意在加强益气活血作用,使药力深入血脉。方中附子用量可随症增减,因人而异,用至30克者要先煎两小时,一般用量也要先煎半小时以上。但不可不用,含此心肾之阳难以复原。
案例二甘某,女,38岁。
病史:患者因胸闷、心悸,脉结代2年,加重月余来诊。面黄少华,语音低微,气不接续,脉有结代(早搏5~10次/分),舌体小、质嫩薄。查体:脉搏62次/分,血压105/6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心律不齐,无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提示:频发性室性早搏。此系心气不足,血行不利,致胸中络脉不和形成胸痹。
方药:炙甘草汤加味。炙甘草15克,党参15克,麦门冬15克,生地黄30克(先煎),阿胶10克(烊化),火麻仁10克,桂枝10克,大枣5枚(掰开),另加赤芍10克,苦参10克。水煎服。
二诊:服药10剂,胸闷、心悸减轻,结代减少。后在上方基础上随症加入小麦、山茱萸、橘红、石菖蒲等,服药月余,结脉、代脉偶见。后改以生脉散为主,服药20余剂,结脉、代脉消失。
按语:胸痹病,由于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脉,故可见结代脉象。虽然《金匮要略》胸痹病门中无有结代脉象,但与之羽翼的《伤寒论》却有“心动悸,脉结代”的记载,笔者常用炙甘草汤治之。此方对于功能性心律失常可于短期内见效,即使器质性病变,也能改善症状,使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
炙甘草汤为益气复脉之方。考原方阴药用量大(如生地黄、麦门冬),而阳药(如人参、桂枝)用量反而不及其半,如此怎能使血脉通畅?岳美中先生指出:“阴药非重量,则仓促间无能生血补血,但阴本主静,无力自动,必凭借阳药主动者以推之换之而激促之,方能上入于心,催动血行,使结代之脉去,动悸之证止。”(《岳美中医案集》)笔者体会,生地黄用至30克以上,常有腹泻之虞,若先煎30分钟,或加入山楂同煎,则可收心律复而无腹泻的效果。
案例三崔某,男,18岁。
病史:患者因两下肢关节肿痛2个月加重1周入院治疗。2个月前左踝关节扭伤,后用凉水洗足,次日左踝关节肿胀,继之左膝关节肿痛。经用青霉素、泼尼松、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治疗,未见好转。入院前患者在某医院查左膝关节腔穿刺液,黄色混浊,李凡他试验(++),白细胞17100/mm3(立方毫米),多核48%,淋巴45%,单核5%,酸性2%,类风湿性因子强阳性,血沉52毫米/小时,以“急性类风湿关节炎”收入病房。查体温37摄氏度,恶风,汗出,口干喜饮,膝与踝关节胀痛有热感,小便短赤,舌尖红,苔白少滩,脉细数。
辨证:风湿热痹。
方药:加减木防己汤。防已20克,桂枝10克,石膏30克,炒杏仁12克,滑石30克,通草6克,薏苡仁30克,苍术1克,黄柏10克。水煎服。
二诊:患者服药8剂,关节热痛减轻,但体温未降,左膝关节肿痛如故,脉舌同前。此为风邪虽去但湿热稽留,再加利湿清热之品以退热。上方增入青蒿15克,萆薢15克,秦艽15克。
三诊:患者服药6剂,体温正常,关节肿痛止,下肢活动自如。查血沉23毫米/小时,患者继服药7剂后,痊愈出院。
按语:本案系风湿热痹。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暑湿痹者,加减木防己汤主之。”考木防己汤出自《金匮要略》,原为支饮而设。方由防己、桂枝、石膏、人参四味组成。吴氏认为:“痹证总以宜气为主,郁则痹,宜则通也。”(《温病条辨·中焦篇》)遂取其原方辛温(桂枝)、辛凉(防己、石膏)合意,以求两开表里之痹,而不用人参之补,另加杏仁宣气、滑石通草利湿、薏苡仁滑利关节,组成加减木防已汤。阅《吴鞠通医案》一书,其中痹证篇所述案例,多为湿热痹而选加减木防己汤治疗。本案病程短,湿热症状明显,与加减木防己汤方义合拍,故选用之。笔者在临床中喜加二妙散清热祛湿。加青蒿以使热邪从里达外;萆薢善走下肢,不论湿热或寒湿,皆可应用;秦艽有“风药中之润剂”之称,祛风而不燥,故为医家所喜用。
(作者为全国名老中医)
统筹:刘旸
责编: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