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常用药——白鲜皮,湿疹、皮炎、脚气都用它!

文 / 新浪爱问医生
2021-03-26 18:12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味皮肤科常用药——白鲜皮。白鲜皮,别名:白藓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白鲜皮是中国传统中药的一种,它来源于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是这种植物的干燥根皮,它主要出产在中国辽宁河北以及四川和江苏等。

每年春天和秋天是采集这种中药材的好时候,人们在采集它以后纵向剖开去掉木心把它切成片状晒干就能入药。入药以后的白鲜皮药用功效出色,药用价值也特别高,能祛风除湿也能止痛解毒。

白鲜皮的功效:

1、清热利湿

白鲜皮是一种味苦性寒的中药材,从中医角度看,苦能燥湿还能清热,所以入药以后的白鲜皮能辅助防治人类因湿热而引发的多种疾病,能让人体内的湿热毒气尽快排出体外,平时它还能用于人类的湿热痢疾和湿热脚气等症的辅助防治,辅助防治效果比较明显。

2、防治湿热黄疸

湿热黄疸是人类的高发疾病,这种疾病发生以后,患者身体的皮肤会明显变黄,可以直接服用入药后的白鲜皮,在服用时可以把它和茵陈蒿搭配在一起煮汤喝,也可以把它与苍术和黄柏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煎汤服用,患者用药以后湿热黄疸的病情能明显减轻。

3、防治慢性湿疹

湿疹是一种顽固性的皮肤病,它不但会在人类皮肤表面出现丘疹,还会有明显的痛痒感出现,这时可以直接用白鲜皮来辅助防治,辅助防治时可以把它与白蒺藜、生地、当归、甘草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健康服用,也可以用煎好的药液清洗或涂抹患处,能让痛痒症状慢慢减轻。

4、抗过敏

抗过敏也是中药白鲜皮的重要作用之一,它能提高人类身体抗过敏能力,平时可以用于人类过敏性皮炎和麻疹以及药疹还有接触性皮炎等常见皮肤病的辅助防治,辅助防治功效特别明显,另外白鲜皮还能清热解毒,它对人体的一切热毒风恶风以及风疥等症都有很好的消除作用。

5、抗菌

白鲜皮中含有很多种生物碱和碱性成分,这些碱性成分在进入人体后可将多种细菌消除。同时,还可使一些真菌的活性得到抑制,降低受到真菌感染的可能。而且对于体液免疫也具有抑制的作用,在抑制免疫的同时,也不会导致脾胃出现萎缩的症状。

按它的功效,分三个方向来用,一个就是清湿热,一个就是解毒,一个就是治皮肤病。

第一个就是用于黄疸,淋证,阴肿等湿热病证。

白鲜皮出自《神农本草经》,为芸香科草本植物白鲜的根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山东等地。春秋二季采挖其根皮入药。生用。

性苦、寒、微辛。归肝、胆、脾、胃、肺、膀胱经。对湿热黄疸、淋证、阴痒阴肿等,均有一定作用,并多与相应的清热除湿药配伍,如《沈氏尊生书》白鲜皮汤,其与茵陈蒿同用,用治黄疸。

第二个就是用在湿疹、湿疮及疮疡等热毒证了。

用于湿热与热毒郁阻肌肤所致的湿疹,湿疮浸淫,脓水淋漓,或疮疡肿痛,常与升麻、栀子、黄芩等清热解毒、燥湿药同用,如《圣惠方》白鲜皮散。

第三个就是用在皮肤病上了。

用于湿热或风热所致的疮、瘾疹、皮肤瘙痒以及湿热痹证,关节红肿疼痛,均可选用。前者直与防风、蝉蜕等祛风止痒药同用、如《揣摩有得集》除湿饮;后者,宜与苍术、防己等长于治疗湿痹之祛风药同用。

临床应用

治疗皮肤病要药。用于湿热疮毒、皮肤瘙痒、疮癣疥癞、阴部肿痛等症。常配合苦参、地肤子等药同用,既可内服,亦可煎汤外洗。

①与苦参等常用,治湿热疮痒。

②与薄荷等同用,治丹毒,隐疹瘙痒等症。

③与茵陈等同用,治湿热黄疸。

④与苍术、牛膝等同用,治风湿性关节炎。

⑤与生地、赤芍、当归、蝉蜕等同用,以养血祛风清热。

用法用量

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外敷。

附:白鲜皮常用配伍方:

1、治皮肤湿疹、皮肤瘙痒:白鲜皮、苦参各90克,为水丸。每服6克,日2次,温开水送服。并可单用白鲜皮适量,煎汤,外洗。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