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刘志明:我有“通心方”!通心脏阳气,让胸不闷、痰不多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章,我来给你聊聊,关于心脏病的事儿。
我以前在学习中医内科学,涉及到心病的时候,常听到老师说一句话,叫做“阳气足,压百病”。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的心脏阳气啊,得足,得通。心脏里头的阳气要是不足、不通了,就压不住病。痰凝啊,淤血啊,这些麻烦事儿,就都来了。
我给你讲一张名家医案吧。你看完,就全清楚了。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刘志明。
这个人啊,是全国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他是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的客座教授。他的学术水平,很高。感兴趣的朋友,你可以查看一下。
有一次,刘师接待一个患者。
这个人,是男性,50岁。他什么毛病呢?就是心前区憋闷、疼痛,伴随心悸感,最近一周特别严重。
什么时候疼呢?天气稍微一凉,立刻就疼。另外,在情绪紧张、劳累的时候,也不行。甚至在饱食之后,也难受。
他到医院去,被诊断为冠心病。
等来到刘师面前寻求治疗的时候,有胸闷、气短、多痰、头晕、心悸、心前区疼痛等现象。看舌脉,见弦滑脉,苔薄白,舌质暗红。
当时,刘师经过斟酌,写下了一张方子。但见——
郁金6克,丹参9克,红花6克,旋覆花9克,桃仁9克,瓜蒌9克,薤白9克,半夏9克,桂枝3克,陈皮6克,枳实9克,制香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共是七剂。
结果,用药之后,患者诸症都得到了明显缓解。就这样,患者坚持服药一个多月,诸证悉平,胸不闷、痰也没了,心慌之感消失,平时劳作没有障碍了。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我给你剖析一下。
其实,如我之前所说,这个患者的心阳,不通了。
你看他什么时候犯病?是不是低温的时候发作?这就在告诉我们,患者心阳不振。心阳充足,是不会惧怕低温刺激的。
心阳不通、振奋不起来,结果是什么?第一个是痰凝。痰湿是阴邪,在阳气亏少的时候,它们就积累起来,聚合起来。宛如一帮乌合之众,要搞事情。因为痰凝,患者就多痰,脉弦滑。
第二个,是血瘀。阳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啊。阳气少了,血液动不起来,于是就瘀住了。患者舌暗红,表明血运不畅。胸前疼痛,也是淤血的表现。
现在,痰浊和淤血都有了,混杂在一起,患者难免就要胸闷、头晕、心悸、心慌、气短。
这就是心阳不通带来的后果。阳气足,压百病。阳气不足,它就压不住啊。
这个时候怎么办?很简单,就是要把心阳通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化瘀血,散痰浊。你再来看看刘师的配伍——
郁金6克,丹参9克,红花6克,旋覆花9克,桃仁9克,瓜蒌9克,薤白9克,半夏9克,桂枝3克,陈皮6克,枳实9克,制香附9克。
这个配伍,其实是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化裁。
通心阳的事儿,交给桂枝和薤白。这两味药,最擅长通阳散结。尤其是桂枝,是温通和振奋心阳的常用药。
活血化瘀的事儿,交给郁金、丹参、红花、桃仁。这几味药,善于活血。
消痰浊的事儿,交给旋覆花、陈皮、瓜蒌、半夏。这些药,燥湿、行气、涤痰、消饮。
之后,配合香附、枳实来行气。气一行,痰就消,淤血也跟着散了。
这就是基本意图。
可以说,这是治疗胸阳不展、痰瘀交阻型冠心病的经典配伍,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借鉴、参考。
就在昨天,我还收到一位读者朋友的留言。她告诉我(看头像,似乎是女性),她经过检查,有点心肌缺血、冠心病,最近心悸心慌得比较厉害。
对这类朋友的感受,我非常同情。我虽然不知道,人家的具体病情,到底是怎样的。但是我觉得,在当前这个冷热不均的气候条件下,冠心病证属胸阳不振、痰瘀互结所致的人,不少。我把这个写出来,仅供参考。您可以尝试对照着,来分析一下病情。这个经验,不见得就适合你,但作为名家验案,可以给人启发。有需要的朋友,不妨去看看中医,请中医师辩证,看自己到底是不是胸阳不振、痰瘀互结。如果是的话,文中所述的方药,就有一定借鉴价值。不是,就不要尝试。
总之,您记住,对于心脏来说,阳气就是我们的压舱石。阳气足,可以压住百病。阳气不足,痰瘀互结,问题就复杂起来了。至于说温通心阳、除痰化瘀的办法,刘志明老师给我们立下了样板,我们该认真学习。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