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经堵,人就痛!一张方子,通肝止痛,“养好”肋间神经

文 / 小小健康食堂管家
2021-03-16 18:08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我在后台看到一位朋友给我留言。她告诉我,自己胁肋部位疼痛已久,看了好多医生,效果都一般。眼下,连穿衣服都疼。她觉得,自己接下来,可能只有等死了……

看到这样的话,我的心里也跟着不好受。

我觉得,我应该为这样的读者,写点什么。

其实,胁肋部位疼痛,这个事儿在中医看,就叫做“胁痛”。胁痛,包含了现代医学的很多疾病。除了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慢性胆囊炎之外,更多见的就是肋间神经痛。

既然屡经诊疗无果,那我更情愿相信,这位读者朋友并没有其他问题,而是为肋间神经痛所困。

肋间神经痛的具体诱因,很多,很复杂。我是一个中医小白,对此很难说确切。我只想通过一张验案、验方,告诉你中医理论提下的一则认知——

胁肋疼痛,多因肝经不通。

来吧,我还是给你从头讲一讲。

话说有一个男子,年20岁。1986年7月3日初诊。

这个患者说,自己在大概5天前,因故发了脾气。发火之后,就感觉自己两侧胁肋部位疼痛。尤其是左侧胁肋部位,疼痛最明显。

当时来看病的时候,愁容满面,左手护在左胸前,连走路都小心翼翼。

他找的谁呢?找的是吴家清老师。吴师是原湖南中医学院教授,在中医内科杂病的治疗领域中,多有创建。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缓,舌苔薄黄,舌质淡红,痛处没有红肿。经过其他检查,确定为“肋间神经痛”。中医诊断,为“胁痛”。

当时,吴师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柴胡12克,赤芍12克,枳实12克,甘草3克,瓜蒌12克,薤白12克,郁金12克,青皮12克,延胡索12克,川楝子12克,一共是开了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用。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两剂以后,疼痛大大减轻。四剂药都用完了,诸证悉平,症状完全消失。

这张医案,特别简单,非常明了。这是我老师当初在向我讲授胁痛治疗经验的时候,引用的一张案例。

这里头什么道理呢?

我跟你讲,医案中这个患者的问题,属于典型肝郁气滞,引发的胁痛。

我们的胁肋部位,为肝胆二经循行之处。肝胆,互为表里。如果我们的肝,在功能上出现了问题,就容易引发胁肋部位的不适。胀满、胀痛、灼痛等,都可能会出现。

而上文医案里的患者发病最初源于生气,这很显然,要考虑肝郁的问题。再加上脉弦,那就可以肯定,患者是肝郁气滞,肝疏泄失常,肝气郁滞于筋脉导致的疼痛。

当然,肝郁了,就容易化火。只不过,这个患者的火势不明显,仅仅表现为舌苔薄黄。患处,并没有红肿,脉象也是弦而偏缓。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答案自然是疏肝解郁。来看看医案里的方子——

柴胡12克,赤芍12克,枳实12克,甘草3克,瓜蒌12克,薤白12克,郁金12克,青皮12克,延胡索12克,川楝子12克。

这里头,柴胡、赤芍、枳实、甘草、青皮,这几味药脱胎于柴胡疏肝散。只不过,其中的陈皮换成青皮,白芍换成了赤芍。柴胡疏肝散,出自《证治准绳》,是中医里头最常用的理气剂。它是专门应对肝郁气滞的。其中的柴胡、枳实、青皮可以疏肝、解郁、理气,赤芍可以凉血柔肝。在这个基础上,配合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郁金活血行气清热,这样就可以实现疏肝气、化瘀热的目的。

比较引人瞩目的,是方子里头加入了瓜蒌和薤白两味药。瓜蒌,苦寒,清热涤痰,宽胸散结。薤白,能通行胸阳,行气导滞。两者配合起来,对于促进胸胁部位的气机运转,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说,柴胡疏肝散配上瓜蒌、薤白一起用,对于止痛来说,是较好的一招。这是值得杏林同道学习的地方。

总而言之吧,这就是利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来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一个案例。

我把这个写出来,目的就是想告诉你,肋间神经痛,往往病在肝。我们通过调肝的方法,能取得一定疗效。

调肝的方法,有很多。我上头说到的,是肝郁气滞型的解决思路,即柴胡疏肝散加减。

还有的人呢,属于肝经部位有淤血。这类人,疼痛如针刺,晚上加重,位置不变,往往脉涩、舌黯,有瘀斑。这个时候,得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如复元活血汤加减。

有的人呢,属于肝的阴血亏虚,形成了血燥,导致肝经所及部位疼痛。这类人,胁痛隐隐,无休无止,头晕眼花,心烦口干,多梦烦热,脉细数,少苔,舌红。这个时候,就得养肝阴肝血,然后疏肝解郁。一贯煎加减可用。

当然了,还有的人,属于肝有实火。实火灼于肝经,引发疼痛。这个时候,患者多苔黄,脉弦数,大便干结,而且急躁易怒、灼痛感明显,口苦咽干,喜欢冷饮。这时候,得用清肝汤加减,用于清肝火。

另外,还有肝胆湿热的,还有肝肾不足的等等。

但是,无论怎么说,最后的毛病,都出在肝,为肝经不通的写照。中医在治疗的时候,无非是利用各种办法,来恢复肝的状态,畅通肝经之气。这就是所谓肝经通,人不痛的道理。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来开篇所提及的那位患者。

我的直观感觉,认为其病在肝。具体属于什么症候,还需要进一步辨证。我这篇文字,就当是给这位读者,以及所有遭遇此类困扰的朋友,提一点建议。文中所述方药,也只是他山之石。能否对您的症,不一定。所以我希望,在明白上述道理以后,这位读者朋友要振作精神,积极寻求治疗,或根据文中方药合理化裁加减,求得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我相信,这个病,只要找准病因,是不难解决的。

这是文老师的一点心意,希望你能收到。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