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国手费伯雄:治手脚麻,这方子留给后人,补血+驱邪,请收好

文 / 思想健康
2021-02-25 00:10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费伯雄医案》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继续带您一起领略中医魅力。

我想说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手脚麻木。

对这个事儿,中医治起来方法很多。不同的因由,用不同的方法。不过,相对来说,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清末医家费伯雄的一则治验。

费伯雄,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他被后世称作清末江南杏林的领袖、代表人物。

这个人,道光年间曾屡次进京,为皇太后和道光皇帝治病,效果很好,获赐牌匾“是活国手”。咸丰朝的时候,他的医名更盛,来往求医者络绎不绝,直接把孟河镇变成了当时医疗行业的繁盛之地、核心之地。费伯雄的患者中,还有林则徐、左宗棠,以及清军江南大营的主帅向荣。

费伯雄一生心血,凝成两部书,就是《医醇剩义》和《医方论》。这两本书,在当年,是学医者人手必备的。

这样的一位高人,是如何治疗手脚麻木的呢?

一次,费伯雄接待一个女患者。

这个人,没别的毛病,就是全身麻木,尤其是以手脚麻木,最为明显。她找了好多郎中,去了好多地方,尝试了不少办法,效果都不好。

费伯雄在经过仔细查验以后,很快开了一张方子。这张方子,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咱们一起看看——

当归二钱,炒白芍二钱,生地三钱,茯苓二钱,丹皮二钱,炒白术一钱,海风藤三钱,豨莶草二钱,生薏苡仁四钱,川牛膝、怀牛膝各二钱,炒丝瓜络一钱半,桑枝三钱,梧桐花二钱,红枣三枚。水煎服。

结果,患者用药之后,症状很快得到好转,手脚四肢麻木、拘挛之感消失,关节活动自如。

医案,就这么简单。患者的具体症候如何,舌脉如何,医案中都没有记载。作为研习者,我也不好妄加推测。我们只能从费伯雄开出的方子里,来探求其中有价值的信息。

我告诉你啊,我个人觉得,费伯雄的这张方子,很好地揭示了中医在治疗顽固肢体麻木时候的一般规律。这就是,以补血养血为主,以祛风湿通经络为辅。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这张方子。

这里头,头三味药,当归、白芍、生地,这就让人想起了四物汤,对不对?四物汤,就是白芍、地黄、当归、川芎组成的。四物汤干啥的?是补血的。因此,在费伯雄眼中,这个患者的主要问题,肯定血虚。血虚不养筋脉,这是造成顽固麻木的基本因素。

接下来,你再看,这里头有海风藤、豨莶草、桑枝。这三味,是祛风湿的。茯苓、白术、梧桐花和薏苡仁,这是除湿利水的。丝瓜络加上怀牛膝、川牛膝,用于活血通络。

你看见没,费伯雄用大量的药材,来治理风湿之邪。而且,除湿之品,重于祛风之品。可见,患者的问题,应该是在血虚的基础上,还有风湿阻络的问题。其中,湿邪重于风邪。

由此,我们可以缕出了费伯雄的治疗思路。这就是,以养血荣筋为先,兼行祛风除湿,并以利湿除湿为主。由此联系到患者的状态,我们猜测,可能属于舌淡,苔腻,脉弦细,四肢手足在麻木、拘挛的同时,还应该略显重着、发沉、屈伸不利,甚至有所浮肿,阴雨天加重。

当然,这是我自己的主观猜测,不一定正确,在这里也请您多批评。

不过无论怎样,费伯雄这样的治疗思路,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现实生活中,手足肢体顽固麻木,证属血虚为本、风湿困阻为标的人不少。尤其是上了岁数的人,以及产后女性,更容易这样。血虚,意味着正气虚弱,意味着气血不足,意味着卫外之力不强。这个时候,风湿之邪就会欺负你,赖在你身上不走,困阻你的关节和经络。这个时候,就必须兼顾补血扶正和祛风除湿之间的关系,使之齐头并进、不偏不倚。费伯雄用药的时候,去掉了四物汤中的川芎,原因就是担心川芎辛散,虽然可以散邪,但是却能伤血,为阴血亏虚者所忌。

这样的经验,老年人和产后女性更需要重视。这两类人,一个因为脾虚化源不足而气血失养,一个因为生产而伤血失血。他们都容易外感风湿,久治不愈。这样的人,就该认真仔细地体会,费伯雄在医案中昭示的治疗思路。

总而言之吧,这是一种临床思路。我写出来,希望普通读者能够看懂,受到启发,专业读者可以借鉴,增进临床技艺。

说起来啊,我,文君然,是一个书迷。我特别喜欢研读明清医案。说老实话,我从其中,受到了不少启发。毕竟,那个年代的中医人,把病看好,完全是靠真本事啊。我们认真学习,对提高自己,是大有裨益的。我把我所悟到的心得,分享给你,也是希望和你一起进步。

好,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