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麻、胀、痛、木、痒,这六种感觉你有过吗?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一、“酸”
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比如平时缺乏锻炼的人群,剧烈运动以后,四肢肌肉就会有酸的感觉,这是由于运动过程中,消耗气血比较多,造成了短暂的气血不足。也有人常常肩部或腰部发酸,这是由于长期处于某种姿势,影响了气血的流通,平时需要多做一些运动。
二、“麻”
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比如有些人生气之后手指、嘴唇等末梢也会发麻,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怒则气上,气的运行速度超过了血液,导致多气少血,而出现麻的表现。
三、“胀”
表明气很足。虽然气很充足,但不能正常循环。中医认为,思则气结,或结于腹部,或结于头部,出现肚子胀、头胀、手指发胀等症状。想要避免胀,就要少思虑,遇事多和朋友交流倾诉、适当发泄。腹胀的人,可多做深呼吸,揉揉肚子;头胀的人可以轻轻敲打头部以缓解症状。既然不通畅,那就要“动”起来,哪里通,“动”哪里。
四、“痛”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可见痛和气血不通、血瘀有密切关系。一般感觉发展到“痛”了,就说明问题比较严重了,见于急性创伤或者慢性疾病(年深日久的慢慢加重的了)。
五、“木”
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说明感觉都已经消退了,神经血管都有一定压迫或者病变,感受器或者传导通路已经有问题了。
六、“痒”
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西方医学的解释是在伤口恢复的过程中表皮细胞会刺激痒神经受器,产生“痒”的感觉。
中医讲伤口回复气血慢慢充盈脉管血管,但是气血会受阻,受到一定的阻力,产生“痒”的感觉。(这个阻力可能是脉管空虚里面生的“风”,也可能是“湿”和淤阻,在被气血推动的时候会产生“痒”的感觉)。
再来了解一下“疼”与“痛”
01 、“疼”
这是我们最常遇到的一种不适感觉。那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与“痛”又有什么不同呢?中国人造字都是有所出处的,咱们从字解意。
我们先来看看结构。疼,外面是一个病字边,里边是一个冬。怎么理解呢?中国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每个字里,都有深刻的含意。冬,一定和冬天、寒冷有关,而病字旁,代表病就出在寒上。《黄帝内经》是这么解释的:“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灵枢经·刺节真邪》”那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寒超过了热,而导致了骨头疼肉紧枯。这种感觉可以用“寒风刺骨”这个成语来形容。因此,可以理解为,由过寒引起的身体不适之感觉。
中医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疗法。因此,对于疼,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要避免受寒,同时如果受寒而引起的不适,要用热来解决。比如热敷、按摩通畅气血——使局部回温。
02、“痛”
痛,是病字边,里边是一个甬字。“甬”,路也。因此它说明“痛”是由于路被堵住了引起的。那这个路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理解为经络,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血管、淋巴等各种管道。像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经的问题,那这部分,大都是由于受寒凉,导致经络堵住,经血下行不畅。
那解决的方法,就是要通把路打通。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道理。打通的方式也自然是得让局部温暖开或者“活动”开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