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的力度,决定诊脉的准备度,谈谈中医初学者如何把握诊脉力度

文 / 健康的蓝天
2021-02-01 18:13

仲景中医师承学堂 纪东涛 原创 首发

今天说说具体的诊脉指法的力度:

1浮部的取脉法 医生用指轻轻地按在病人挠骨动脉皮肤上,浮位表示病位在表分,如伤寒病人初起病在太阳,温病则为病在卫分,或为在肺与皮毛。当然,浮只表示病在表位,要想全面了解病因、病机,还要看兼脉的情况,如浮滑主风痰,浮数主风热等。若想进一步测虚实、寒热、表里、气血,或停痰、停饮、郁热、血瘀等,就必须检查其它兼脉,不然就难以详细确诊病位与病机。

2.中部的取脉法 从浮位加小力,诊于皮肤之下即是中部。如浮位用三菽之力(菽:豆也),中部即是六菽之力,表示病在气分,或定为病在肌肉,或在胃。这个豆的重量实在太抽象,我就先轻取定表脉,再按到筋骨之间,也就是沉取,如果不知道按筋骨的力量多大最佳,可以先按到桡骨上,在向里边移动,这个时候就可以准确的定重的力量,然后慢慢减力度,回到表部,来回几次,再取个中间的力量就是中按的力量了。

伤寒病是标志邪从表入里,主胃主阳明;温病则明显属气分;在一般杂病中,即称它为在肺胃之间。总之,凡脉来明显在“浮”与“中”位者,多主功能性疾病,属阳、属气分。若再加力而入“沉”部位,这说明邪已入营、入卫了。临床上,很少标准的浮脉,也很少标准的沉脉,往往这种偏浮,偏沉的脉比较多,所以我们就要学会感受这个脉,偏沉还是偏浮,有了这种感觉,就对半表半里的认识了,所以柴瑞春老先生用柴胡汤就能治很多疑难杂病。

4.沉部的取脉法从按部加重用十二菽之力向下切脉,已接至筋骨,具体的力度上边已经说过,就是按到挠骨之上,这个力度恰好是重按的标准力度,表示病已深入,沉而无力主下焦、主肾、主命门,沉而有力主肠胃,即阳明病。如《伤寒论》病在少阴、厥阴。少阴病以沉细为代表脉,《金匮要略》:沉即为骨;沉即为肾的条文。而厥阴病以沉弦为代表脉。在温病则表示邪入血分。在杂病中说明病延日久,邪已深入,当细致审证治疗。如病人脉象见于按沉,主实质性疾病,也说明了疾病的实质性问题

诊脉不能简单、机械,必须分清浮、中、沉三部,然后再逐一去感受浮中沉三部的强弱,再接着用单指去感受寸关尺的有力无力,基本就可以定疾病的病位和病性,有了病位和病性,处方和穴位自然就了然于胸了。

图解伤寒论

小店

¥39

去看看

节选自鄙人拙作《跨入脉学之门》。非作者授权,请勿转载。珍惜他人劳动成果也是一种美德。

鄙人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