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中医治疗慢性肾病的一个帮手,但不适合所有人
从20世纪60年代大黄开始用于治疗慢性肾病,大黄不但能延缓慢性肾病的进展,还能延长透析间期。大黄逐渐成为治疗慢性肾病不可多得的一味中药。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基础和临床上对大黄的研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现将近几年来对大黄的研究简单介绍如下!
(1)泻下作用:大黄的不同炮制品、煎煮方法和煎煮时间其泻下作用不同,泻下作用的强弱是生大黄>酒大黄>醋大黄>熟大黄>大黄炭。大黄口服后其有效成分番泻苷在还原酶作用下裂解成单体8-葡萄糖一大黄酸蒽酮,再经葡萄糖苷酶水解成大黄酸蒽酮,并进一步氧化成番泻苷元,可能大黄的泻下作用是上述代谢产物一方面直接刺激大肠局部或黏膜下神经丛,使之蠕动增强,同时抑制水分吸收,从而促使排便。大黄发挥泻下的另一途径是番泻苷由小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为苷元,再刺激盆神经丛而引起大肠蠕动致泻,同时一部分以原形或苷元随血转运到大肠,刺激黏膜下神经丛,随后是更深部肌肉神经丛,使大肠运动亢进,引起泻下。
大黄主要提高远段和中段结肠的张力,使结肠平滑肌蠕动增强,抑制大肠内水分的吸收而促进排便,但并不妨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大黄通过其泻下作用减少肠道中氨基氮的重吸收,阻断尿素的合成原料;阻止血清内毒素(Ls)入血,LPS水平下降使一氧化氮酶(NOS)活性减弱,故NO产生减少。随着血中NO水平的下降,肾单位内的"三高(高灌注、高压力和高滤过)"得以改善。
(2)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大黄生药、大黄酸、大黄素均有利尿作用,大黄有效成分对Na+-K-ATP酶不但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还是一种调节剂,使其重吸收减少,尿中钠增多而达到利尿作用,大黄对氮质血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使肝、肾中尿素量降低10%以上,对肾功能不全的大鼠能显著降低尿素氮水平,并可增加氮代谢产物的排泄;炮制大黄对肌酐、尿素氮、甲基鸟嘌呤、胍乙酸琥珀酸盐、无机磷均有降低作用。
(3)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大黄酸能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及减轻肾脏肥大,肾重指数及肾小球面积都有明显改善。大黄酸可抑制TGF-B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肥大及细胞外基质的聚集。大黄酸具有明显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的作用,而载脂蛋白A1(ApoA1)降低,载脂蛋白B(ApoB)升高,ApoA1/ApoB值降低。大黄酸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大黄减少尿蛋白排泄、抑制细胞外基质产生、减轻肾小球硬化可能与上述机制有关。
大黄虽然对治疗慢性肾脏病有一定作用,但不适合所有人,中药大黄是临床中应用范围很广的一味中药,它的功效是泄下、消痈、消积、活血,可以通过中药大黄来改善人体的疾病和症状,在应用中药大黄的过程中,孕妇不能吃,以防止出现流产的可能;脾胃虚寒的患者不能够吃大黄,以免加重胃病的形成;再就是女性生产之后,或者是患者身体虚弱不要吃大黄,以防止使病情加重。大黄用药需根据病情严格控制用量,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用药,患者不要自行用药,文章仅用来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