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分型治疗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了血红蛋白的合成所引起的贫血,其特点是骨髓、肝、脾等器官组织中缺乏铁染色,血清铁浓度、运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降低,典型者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用中成药治疗效果良好。本病属中医学“血虚”“萎黄”“虚劳”“疳证”范畴,用中成药治疗本病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
为此,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院副主任医师陈金伟根据临床所见搜集整理了几个用中成药分型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案例,供参考。
70岁的杨大爷6个月前出现牙齿松动、口干、食欲减退症状,5个月前出现面色苍白、两颧潮红、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耳鸣、潮热盗汗症状。自我诊断为“牙火”“阴虚火旺”,自服牙周灵、六味地黄丸10天未见效,故到某中医院求诊。中医师诊断为肝肾阴虚(缺铁性贫血,消化功能减退、进食减少所致)、轻度高血压,给予杞菊地黄丸口服。口服8天,面色苍白、两颧潮红、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耳鸣、潮热盗汗症状有所缓解;15天,面色苍白、两颧潮红、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耳鸣、潮热盗汗症状消失,血压降至正常;1个月,牙齿松动、口干、食欲减退症状缓解。效不更方,继续巩固用药10天。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本药由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龟甲、茯苓、女贞子、旱莲草、鸡血藤和炙甘草组成,具有滋养肝肾、补益精血的功效。药理学研究发现,本药有补铁、增加红细胞数、轻微升高血红蛋白量、轻微降压作用,还有增强体力和耐缺氧能力作用。
临床上,本药用于肝肾阴虚(症见面色苍白、两颧潮红、头晕目眩、两目干涩、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口舌干燥、毛发焦枯、爪甲易脆、发育迟缓,或皮肤淤斑、鼻衄齿松、舌红少苔、脉细弱),以及现代医学中的缺铁贫血、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慢性白血病、寄生虫所致的贫血、各种慢性失血、轻度高血压。
用法:口服,每次6粒,每天2~3次,7~14天为1疗程。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不宜进食生冷、多纤维素食物,忌烟、酒、浓茶。低血压、平素体虚、消化不良者慎用。本药未见不良反应。
28岁的张小姐3个月前出现月经紊乱(月经过多),2个月前出现面色萎黄、口唇黏膜苍白、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头晕心悸、食欲不振症状。自我诊断为“过度疲劳”,经休息、补充营养半个月未见效,故到某医院中医科就诊。中医师诊断为气血两虚(缺铁性贫血,月经过多所致),给予归脾丸口服。口服7天面色萎黄、口唇黏膜苍白、神疲肢倦、气短懒言症状缓解;14天头晕心悸、食欲不振症状消失;1个月月经恢复正常,精神转好,工作效率提高。效不更方,继续巩固用药7天。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本药由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桂枝和鸡血藤组成,具有益气养血功效。药理学证实,本药有增加血清铁浓度、改善铁吸收、增强铁利用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气血两虚(症见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心悸心慌、注意力不集中、夜寐不安、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以及现代医学中的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致的贫血、各种失血性贫血等。
用法:口服,每次2~3粒,每天2次,早晚各1次,饭后服,5天为1疗程。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不宜饮用浓茶、通便药、泻药、抑制胃酸药(如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本药无明显不良反应。
45岁的黄女士2个月前出现面色淡白、口唇黏膜淡白、畏寒肢冷、食少便溏、肢倦乏力、萎靡不振、尿少、浮肿症状。自我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自服更年安、六味地黄丸1个月未见效,故到某医院中医科求诊。中医师诊断为脾肾两虚(缺铁性贫血,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引起),给予右归丸口服。口服7天,面色淡白、口唇黏膜淡白、畏寒肢冷、食少便溏、肢倦乏力、萎靡不振症状缓解;14天,面色淡白、口唇黏膜淡白、畏寒肢冷、食少便溏、肢倦乏力、萎靡不振症状消失,尿少、水肿明显缓解。效不更方,继续巩固用药7天,尿量增多,水肿消失。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本药由熟地、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仙灵脾、补骨脂、鹿角胶、党参、黄芪、当归和陈皮组成,具有温补脾肾、益气养血的功效。药理学研究证实,本药有补铁、促进红细胞再生、升高血色素、利尿消肿的作用,临床上用于脾肾两虚(症见面色淡白或苍白如蜡、口唇黏膜淡白、畏寒肢冷、食少便溏、肢倦乏力、精神萎靡不振、消瘦或浮肿、少气懒言、自汗、发育迟缓、囟门迟闭、方颅发稀、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指纹淡),以及现代医学中的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肿瘤消耗性贫血等。
用法:每次3~6粒,每天2次,早晚各1次,饭后服,7天为1疗程。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多进食牛肉、猪瘦肉、红枣、姜、红糖等,忌生冷、酸、煎炒之物。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疾病者不宜。
除此之外,还可选用适合各种证型的新血宝口服,用法为每次2粒,每天2次,早晚各1次,饭后服,注意事项基本同上。
临床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的中成药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列举。希望大家根据病情对症用药,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药师。值得提醒的是,因各人体质和病情不同,用药1~2疗程如不见效或疗效不显,应到医院就诊,或一开始就到医院就诊。
作者: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院副主任医师 陈金伟
文章选自《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