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你会用吗?看看老中医对桂枝汤用法用量的理解

文 / 大方谈健康
2021-01-13 18:10

仓廪中医对桂枝汤用法用量的解析与认识

右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浆浆,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度量衡换算:汉代一两=15.625g。三两≈47克。1升=200ml。

右五味,一水1400ml,微火煮取600ml,去滓,待温度适宜时,服200ml。服药以后,喝热稀200ml左右,以助药力鼓舞阳气。然后盖上被子,使全身微微发汗,有点汗津津的样子即可,不可使大汗淋漓,这样病必然不能解除。(个人理解:只有慢慢的微微的发汗,才能把病邪带出来,如果出汗太大、太猛 ,只是津液流失了,病邪并没有随汗外出,就像烤红薯一样,小火慢慢烤,红薯就会熟透而且外皮也不焦黑,如果用大火烤,外皮烧焦黑了,里面还是生的)。若服一次微汗出后病愈了,剩余的药就不再服了,没必要一定要把一剂药都服完。如果服一次没有出汗,就再服200ml,仍然按照上法喝热稀粥,盖被子出微汗。如果服两次还没有出汗,稍停一会儿,照上法再服一次。半天内,要把三服都服了。个人理解:“半日许,令三服尽”的服药时间应该在11点之前。因为9~11点为巳时,11~13为午时,13~15为未时。“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所以在欲解时之前服药。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有点不好理解。既然没有见到汗出时,半日内,就把一剂分三服喝完了,那病重者,是下午又煎一剂,下午、晚上吃呢?还是把上午那一剂药间隔时间长一点,一昼夜吃完,观察24小时呢?我想应该是又煎一剂。可是后面又说,“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显然还是那一剂药吃完了,如果病没有愈,各种症状证候还都存在,再服第二剂。所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的应该还是第一剂,并没有让重病者半日内服尽,而是让患者服了一日一夜。

如果服一剂(三服),仍然没有汗出者,可以照上法连续服至2剂、3剂。禁忌就不要解释了。

需要说明的是:

桂枝汤原方量为三服量,而如今我们的服药习惯都是一天两次,所以我们开方时要开2/3量。

桂枝30克 芍药30克 炙甘草20克 生姜30克 大枣8枚。

右五味,以水950ml,微火煮取400ml,一次200ml,一天两次。

如果你按照原方原量开了让病人吃两次,那肯定量大了。再说还不知道,汉代用的药是干品还是鲜品。所以,现在用量可以适当减少。但是,现在没有细致观察患者服药后情况,一律用一天两次的服药方法极不科学,也起不到《伤寒论》应有的效果。

个人观点,不免偏颇,望同道批评指正!

不图吸粉,只为精进……

德楼堂中医学社 仓廪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