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的魅力,原来在这里

文 / 每日健康课堂5
2021-01-05 00:12

昨天的门诊,跟诊的学生不少,我让他们提提问题,要在每一次门诊有所收获。小卓同学问:“寒热错杂的疾病怎么治疗,为啥有的患者怕冷又容易上火?”小吉同学说:“李老师,中医认为望而知之谓之神,怎么能通过看看患者就作出诊断呢?摸脉就能摸出来什么情况吗?”

确实,中医脉诊是特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项诊疗。但人们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中医诊疗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而不是只凭切脉。只是由于切脉很有特色,所以就被夸大了,凡是关于中医的宣传内容,都无一例外地选用切脉作为经典形象代言,像金庸大侠笔下的平一指、薛神医和碟谷医仙胡青牛,都无一例外有神乎其技的辨脉绝技,“把脉”还被延伸引用到其他与中医无关的很多场所,比如“把脉”某种机器,或为莫某事情“把脉”。我在小时候也是这样认为,高明的医者都是手一搭,便知究竟,出神入化。

那到底中医凭脉象能不能发现、诊断疾病?回答是肯定的。之前有个患者来我门诊,我手一搭脉、看舌象后就说:“你有胃痛、反酸烧心。”他点点头。我又讲:“你会疲劳,最近咳嗽。”他说对。我还说:“你一天抽20支烟。”他快跳起来了,说:“你真神!”而实际情况是这样的:患者寸脉浮,提示上焦肺气不足,可能会有疲劳;关脉滑,苔黄腻,说明中焦湿滞;进门前闻其咳嗽声,进门后见其牙黄,身上阵阵烟味,所以我才会得出上述结论。在此案例中,我运用的是望、闻、问、切中的3种方法,烟味是闻到的,咳嗽是听到的,然后再用问诊来验证,所以诊疗不是单单靠脉诊来判断。

其实,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诊断都是一个综合分析、不断做选择题的过程,哪个是正确答案,需要前后推敲,有的是直接就可以选择,有的是有标准答案,例如,艾滋病有一个血液检测,如果是阳性,那几乎是板上钉钉。但在临床中,大部分疾病的诊疗,我们都需要做选择题,不断地证明其他选项是不正确的,比如胃痛,造成胃痛的原因很多,所以,医生在诊疗的时候,要把感官发挥到极致,无论中西医,都要能看的看,能摸的摸,看不见的也要想方设法地把图像搞出来。不会有医生专门为了练习叩诊,而不用B超,或者不用听诊。每种诊疗手段得到的信息不同,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就算是检查同一个问题,互相印证才是明确诊断的最佳途径。

诚如,两只手才能拿稳的珍贵东西,切莫就用一只手逞能。身体健康如此金贵,望闻问切,视触叩听,都招呼还远远不足,还要借助各种现代检测手段才好。所以,不要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如实回答医生的提问,甚至是你觉得八卦的打听,这一切,都是为了您的身体健康。

文/李博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