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病下取治口疮,啥意思?看福州六代名医俞宜年教授咋分析,收藏

文 / 何何的健康日记
2021-01-02 18:12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今天是2021年元旦小长假的第二天,昨天我们分享了一个应用单味黄芪水漱口和面前敷涂治疗顽固口疮的医案。

今天,在小长假第二天,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南方,来分享一个福州六代中医世家传人、福建省中医院俞宜年教授“上病下取治口疮,辨证分型不同方”的学术思想。

俞宜年教授,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俞长荣教授学术继承人,六代中医世家。从1968年开始,就跟随祖父——永泰县名中医俞晓峰先生、父亲俞长荣先生学习中医;擅长治疗内科疾病。

口疮,病发于上面的口腔内。

但根据中医疾病整体观理论,口疮的病因病机可涉及多个脏腑。

中医认为脏腑经络联系于舌。

以五脏来划分,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舌中心属脾胃,舌根属肾。

以三焦来划分,舌尖诊察上焦(心肺),舌中诊察中焦(脾胃),舌根诊察下焦(肝肾)。此法适用于温热病的诊断。

而颊齿龈属于胃肠。

如果一个人情志不畅,心火上炎;

或饮食不节,屡进辛辣肥厚腻味之品,食滞积热;

或气机不畅,肝郁化火;

或脾气虚,运化失司,化源不足,则虚火内生,虚火和生湿,导致湿火和虚火交织。;

或肾阴亏虚,肾水失调,水不能制约火;

或肾阴亏损,阴不敛阳,

虚阳上浮,均可诱发口疮。

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治疗口疮可以从病因病机之根本出发,采取“病在上取之下”的灵活治疗原则。

内容预告:明天接着解读福州欧六代中医世家俞宜年教授“上病下取治口疮,辨证分型不同方”的学术思想。

本文参考文献/图(来源于网络,侵删):1999年第1期《福建中医学院学报》阮时宝文章《上病下取治口疮》。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 收藏,转发,不知道怎么治疗痛风、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加入今日头条“笑口常开研习社”圈子,@中医科院博士寻求答案,我会每天给大家带来原创美文人文健康资讯,欢迎关注!

写作是一种修行,度己度人

有缘人可以打赏

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

要想走得远,就一群人走;

认知改变命运,圈层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