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为肝之药!一张方子,化解肝郁、生闷气、不说话,值得一学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脏象生理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聊,说话这件事儿。
没错,就是说话。
你知道吗?说话,也是一味良药啊。
我给你讲一则真实的医案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3岁,姓王。
大概在半年前吧,这个人和邻居争吵。
但是呢,此君天生口拙,说不过人家,被人家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而他呢,半句话也回不出来。
结果,第二天,这个人出现了异常。这就是,从前不善言辞的他,竟然四处奔走,演讲游说,说出来的话语无伦次,别人根本听不懂。
这光景,连前一天和他吵架的人看了,也感觉到诧异,心中充满愧疚之感。
怎么办?家人将其带到当地的卫生院。当时,医生给用了一些镇静药。结果这一用,坏了。
从那以后啊,这个人不说话了,一个字儿都不说,闭门谢客,就是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头,不想见人,而且表情淡漠,行动迟缓,唉声叹气,还总打嗝、干呕,食欲也不好。看那个眼神儿,好像是对生活完全失去兴趣,眼神里很空洞。有时候,自己捶打脑袋,似乎是头疼的样子。
这怎么了?家里人完全搞不清楚。从前是疯了一样去说话,现在就好像是天天生闷气、不说话。家人强行把他带到精神病院,经过治疗后无效。
怎么办?看中医吧。
刻诊,见患者舌质淡,苔白腻而滑,脉象沉涩。
很快,一张方子开出来了,但见——
茯苓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竹茹6克,制南星5克,苍术10克,厚朴6克,郁金10克,菖蒲10克,远志12克,甘草6克,生姜为引,一共是五剂。
结果,5剂之后,患者开口说话了,可以讲简单的词句。但是呢,睡眠不好。于是,原方去掉苍术,加酸枣仁15克,合欢皮10克。
这一次,再用十多剂,患者缓过来了,开始正常和人交流了。
这张医案,是山东滕州中医名宿张义明老师的一张验案。我早年认真学习过,所以收藏下来,记忆犹新。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用中医的辨证视角看,这个人的属于“郁证”。
他发病的根源,就是肝郁。肝,主疏泄啊。情绪条达,是肝气如常的基础。但是,和邻居吵架,想说的话说不出,这就让肝气受到郁滞。于是,肝气不平,他就肝郁。
肝郁,所以脉弦。
与此同时,肝郁令一身的气机阻滞。气无法很好地输布津液,所以津液聚而成痰。患者脉滑,苔白腻,为痰湿之象。痰浊和肝郁两件事儿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痰气互结阻滞的局面。由此,患者心脑之窍被闭塞住了,所以失去了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神情淡漠、行动迟缓,不想见人。
肝主情志。肝气阻滞如许,患者就悲观厌世、唉声叹气。肝气不舒,克伤脾土,于是干呕,、嗳气、不想吃饭。肝脉入巅顶。肝气不平,经气不利,所以头晕头痛。
也许你会问了,患者最初为什么还到处演讲,拼命说话呢?因为那是肝气初受郁遏,不得伸张,于是就促使人拼命话说,以图疏解。
这时候怎么办?很简单,就是疏肝气,化痰浊,开窍。我再把配伍说一遍:茯苓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竹茹6克,制南星5克,苍术10克,厚朴6克,郁金10克,菖蒲10克,远志12克,甘草6克
这里头,茯苓健脾利湿,陈皮、枳壳、厚朴行气除湿,半夏燥湿理气,苍术苦温燥湿,制南星化痰除湿,竹茹清痰热。这一队,主要是针对痰浊的问题来进行治疗,化痰理气。
郁金,疏肝解郁,行气凉血,远志和菖蒲,化痰祛浊而醒神。这些,就是疏肝开窍的。
我这么总结,你应该明白了吧?
等这个人,肝气顺了,痰浊散了,心脑之窍被打开了,就自然可以说话了。再后来,用合欢皮和枣仁安神悦志,促进睡眠。
我把这个医案讲出来,什么意图呢?
回到我提到的问题,这就是,说话,也是一味良药!
我跟你讲,这个不是标新立异,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真实的经验。说话,可以疏肝,可以解肝郁,行肝气。
你看上头这个男子,最初发病,就是因为该说的话说不出来,憋住了,憋出了毛病。后来他拼命说话,到处演讲,虽然语无伦次,那也是肝气通过语言来实现自我疏解的自救行为。再后来,用药使之镇定,说话这条道被堵死了,这人肝气就彻底被憋住了。于是怎么样?完全不说话了,失语了。
一切,都和肝有关啊。试想,如果当初让他说出话来,哪怕是骂两句呢,也不至于如此。所以我讲,语为肝之药啊。
这是我自己的理解,不一定对,供您批评参考吧。
也许你会说,文老师,你讲这番道理,这个案例,距离现实生活,是不是有些遥远啊?
我告诉你,一点都不远。医案里的人,属于郁证。这个郁证,在当代人身上不少见。因为琐事而心情抑郁、苦闷,不爱说话,不想见人,自己没事儿就生闷气、瞎合计,这类人还少吗?一点都不少!有些人,甚至因此而顽固失眠、悲观厌世。我们现在人讲,就是有点抑郁症的样子了。他们虽然不如医案中男子那么典型、明显,但是基本病因病机,是一致的。这是绝对不容忽视的问题啊。对这人来讲,就要说话,就要倾诉,就要发泄,用语言来疏肝,来疗肝。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中配伍,严格讲,是温胆汤加味。非专业读者,不要盲目尝试,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