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讲究健脾?脾虚易生湿气,说说脾对人体的4个作用
“健脾”的“健”,指的就是一种有力、旺盛、运行不止的状态,健脾,就是指让脾的功能正常运行,不至于“脾虚”。
中医讲究健脾,主要有4个原因(以下的脾都是中医中的脾,不是现代解剖学的脾):
1、脾是掌管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的,是人体能量的来源人体能量从哪里来?从食物中来。
如果没有食物会怎么样呢?没有几天就饿死了。
所以脾又被叫做“后天之本”,是掌管人体出生之后,气血生化的源头和开关。脾主管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元素,中医叫做“精微物质”。然后把这些物质,传输到心、肺,布散到全身,使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四肢百骸得到充足的营养和能量,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此,如果脾的功能受损,把食物转化为营养和能量的功能就失常了,人体当然就容易生病了。
2、脾也是主管运化水液的,是人体是否会有“湿气”的开关很多人说,我有湿气,但是为什么有湿气呢,又说不上来。
其实,“湿气”是一种通俗说法,中医一般叫“水湿”,或者“湿邪”,指的是身体各个部位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状态。
比如:
- 湿邪在面部,容易致面部不洁晦暗、脸泛油、痤疮、眼屎多,有眼袋;
- 湿邪在肺,容易导致痰多,咳嗽;
- 湿邪在脾胃,容易导致胃胀、腹胀、口臭、口苦、食欲不振、食物堵胀感、大便不爽(排便一次排不尽的感觉)、大便黏(粘马桶)、大便稀、肥胖;
- 湿邪在肾与膀胱(包括生殖功能),容易导致小便短涩、小便浑浊、女子带下多;
- 湿邪在四肢关节,容易导致表现为风湿关节痛、肌肉酸痛等。
形成“湿邪”的根本原因是脾虚,因为脾是运化水湿的。脾的运化能力弱了,水湿就会在体内滞留,而且越积越多。
脾胃有湿,常见胃胀、食物堵塞感、反酸3、脾主升清、升提——脾气有向上升散的作用,维持机体内脏正常的位置脾主升清,一方面是指脾可以将食物转化的“精微物质”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为气血,营养全身。
另一方面,脾主升提,以维持内脏的正确位置。如果脾的功能减弱了,容易导致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中药有专门用于补气升提的药,如黄芪、升麻、补中益气汤等。
黄芪,补脾升阳4、脾主统摄血液,使血液正常循行在脉内,不出血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血液正常循行在脉内,而不溢出脉外,溢出就会导致异常出血,比如鼻出血、吐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等。
脾之所以可以统摄血液,与脾胃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机体运转正常。
总结脾有运化水谷食物、运化水液、升提、统摄血液4个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脏器,被称作“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
所以,脾的健运,关系着一个人的生理功能是否能正常运转。有时候人得病了之后、手术之后,只要是食欲还不错,说明这个人好转的几率大、好转得快;但如果一个人生病了,蔫蔫的,什么都不想吃,就好的慢一些——脾的功能是否正常,对于身体的功能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