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荡涤之性的中药,大量用于跌打损伤的方剂之中,为什么

文 / 健康魅丽
2020-12-11 09:36

复元活血汤,为理血剂,出自于李东垣的《医学发明》,其弟子罗谦甫刊行于元延祐二年。大家都知道李东垣是“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本方不应归类“脾胃病”的常用方,而是治疗外骨科疾病的著名方剂;原方主治“从高坠下,恶血留于胁下,及疼痛不可忍者”。故本方剂具有活血祛瘀而生新,疏肝通络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表现为胁肋瘀肿,痛不可忍。临床常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胸胁部挫伤、乳腺增生症等属瘀血停滞者。

《黄帝内经》说:“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跌打损伤,患处血管会加剧扩张,渗血,不仅会造成软组织粘连和局部功能减弱,而且还极易增强疼痛感,筋骨伤损、瘀血肿痛、气血不和、经络不通以至脏器受损,大便秘结等,《医学发明》说:“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行,下于胁则伤肝,肝胆之经俱行于胁下,经属厥阴、少阳”。《成方便读》说:“夫跌打损伤一证,必有瘀血积于两胁间,以肝为藏血之脏,其经行于两胁,故无论何经之伤,治法皆不离于肝。且跌仆一证,其痛者在腰胁间,尤为明证”。本方证系外伤损络,血离经脉,停滞于胁肋所致。胁肋是肝经循行的部位,跌打损伤,瘀血停滞于胁下,血瘀气滞,以致胁肋疼痛,甚则痛不可忍。

此方剂的组成为柴胡半两、瓜蒌根三钱、当归三钱、红花二钱、甘草二钱、穿山甲二钱、大黄(酒浸一两)、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50个)。除桃仁外,挫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一盏半,酒半盏,同煎至7分去渣,大温服之,食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方中重用酒制大黄荡涤留瘀败血,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理气,使气行血活,兼可引诸药入肝经;两药合用,一升一降,以攻散胁下之瘀滞,共为君药。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共为臣药。穿山甲破瘀通络;天花粉既能入血分消瘀血,又能清热散结消肿,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是为使药。加酒煎药,以增强活血通络之力。诸药合用,使瘀去新生,气行络通。方后说明“以利为度”,提示瘀血已下,免伤正气,则止后服。

徐大椿在《医略六书》中说:“血瘀内蓄,经络不能通畅,故胁痛”,“血瘀于经,热壅于府,不能荣运一身,故发热有潮,大便闭结焉”。大黄既可泻热通肠,凉血解毒,也可逐瘀通经。故广泛用于治疗大便秘结、痈肿、疔疮、目赤肿痛、痄腮、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淤血经闭、产后腹痛、跌打损伤、湿热泄痢、黄疸、水肿、中风痰迷等,有荡涤胃肠,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故本方剂以大黄为君。另外,大黄、桃仁酒制,及原方加酒煎服,酒有上升之意,又可佐制大黄荡涤之力,还有增强活血通络之功。本方升降同施,瘀祛新生。故张秉成说:“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矣”。故方以“复元”为名。

总之,本方用治跌打损伤,以胁肋瘀肿疼痛,痛不可忍为证治要点。也可用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属血瘀气滞者。瘀重而痛甚者,加三七或酌加乳香、没药、元胡等增强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气滞重而痛甚者,可加川芎;香附、郁金、青皮等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力,当然大黄的用量也可适当减小。血府逐瘀汤与本方均有祛瘀行气的作用,血府逐瘀汤行气作用较本方明显,而泻热作用则不及本方。运用本方,服药后应“以利为度”,若虽“得利痛减”,而病未痊愈,需继续服药者,必须更换方剂或调整原方剂量,孕妇以及脾胃虚寒证慎用本方或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