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痛,源于脾虚!汪石山的医案,健脾止痛

文 / 健康生活210
2020-12-08 09:45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石山医案》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继续跟你讲故事、说医案、聊中医。

我现在要跟你说的,是明代医学家汪石山的故事。

汪石山,生于1463年,卒于1540年。这个人本来名字叫做汪机,石山居士是他的号,所以后来人就管他叫做汪石山。作为明代的医学家,汪石山的医案大多记载于《石山医案》这部书里。

我现在要跟你讲的故事,就取自《石山医案》。

话说有这么一次,汪石山遇到一个女患者。

这个人啊,当时才40多岁,身体很瘦弱,是个寡妇。什么毛病呢?就是感觉浑身上下有气在走窜,而且浑身都疼,没有不疼的地方。有的时候,后背会胀痛,胁肋部位会抽痛。

这个毛病,也不是每天都有。一个月,发作那么一两次。一旦发作,好家伙,患者必然呕吐,而且是把所有的吃的东西都吐出来,才会觉得好受些。由于呕吐,所以患者这时候啥都不能吃,只能无力地躺在床上。

这患者到底啥病啊?不少郎中来看,有的说,得行气消胀,用流气饮加减。有的说,这是痰病,用丁藿二陈汤加减,都不好使。

最后,找来找去,找到了汪石山。

汪石山呢,一看患者的脉象发现是细微而数的。而且,右侧脉象尤为细弱。

和别的郎中不同,这汪石山在诊脉之余,和患者聊天。这一聊才知道,患者作为一个寡妇,独居多年,带着孩子,操持家事,可以说倍感艰辛。但是,人家恪守妇道,没有再嫁。所以说,这些年来受尽了生活中的辛酸不易。

了解到这些,汪石山心中有数了。他写了一张配伍,如下——

人参三钱,香附、砂仁、黄芩、甘草各五分,黄芪二钱,当归身钱半,川芎八分,干姜四分。

这个配伍,后来患者应用了十多剂,感觉到疼痛减缓,从前细弱的脉象,有了很好地改善。这时候,汪石山嘱咐,用人参、黄芪、川芎、香附、栀子、甘草、神曲做成药丸,继续服用。

最后,患者诸证悉平,恢复健康。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汪石山在医案里写得很清楚:“此恐孀居忧思,伤脾而气郁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患者的问题,其实源于肝郁伤脾,气机不畅。

要不怎么说是名医呢!这汪石山,通过患者作为寡妇,生活不易这个特点,立刻判断出其肝郁忧思的问题。肝郁日久,气机不畅,同时还会影响到脾胃的运化。气机不畅,则患者后背和两胁部位,容易发生胀痛和抽痛。气郁则血瘀。血瘀则作痛。所以患者全身上下,皆有痛感。肝郁,气机失于常道,故而患者自觉有气在走窜。肝郁日久,伤及脾胃运化,于是患者会呕吐,水米不沾唇。

再看患者的脉象,细微而数。数,说明肝郁化热,有热邪了。细微,说明脾虚,正气亏少,气血不丰。

现在,问题清清楚楚地摆在面前了。患者当下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脾胃虚弱。脾胃虚弱的因由,乃是肝郁气滞。

这时候,你再看汪石山的配伍,就豁然开朗了。我再给你说一遍:人参三钱,香附、砂仁、黄芩、甘草各五分,黄芪二钱,当归身钱半,川芎八分,干姜四分。

你看这里,首先有健脾益气的,这就是人参、黄芪。这里还有疏肝解郁行气的,比如说香附、砂仁。这里有化瘀血的,如当归和川芎。这里也有健脾止呕的,如生姜。黄芩则用于清热。你不是脉数,肝郁有热吗?我给你清一清。

再后来,汪石山嘱咐用人参、黄芪、川芎、香附、栀子、甘草、神曲做药丸。这里头,同样是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清散郁热。

总体来看,汪石山是抓住了脾虚肝郁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同时对症施药,酌加活血、清热、止呕、消食之品,让患者最终恢复健康。

你看,这是不是也比较好理解?总体讲,这个就是越鞠丸的化裁应用。

通过这个明代的医案,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正如我在标题上所归纳的那样,百痛,源于脾虚啊。我常常说脾的重要性,这一点都不假,不是我无病呻吟。因为脾虚,一个会造成气血生化乏源,气血濡养不周则作痛。另外,脾虚往往会连带一个肝的问题。如果肝气失常,则气郁血瘀。两相叠加,百痛丛生。

不信的话,咱们可以认真观察生活中疼痛性疾病的患者。有些老人家,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疼。你再仔细一打听,就发现了,食欲不振,不爱吃饭,身体乏力,心情也不好。我觉得,这个时候,以健脾调肝为基础,活血化瘀为辅助手段,应该能得到比较好的疗效。这比单纯的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要强一些。

所以我说,百痛,源于脾虚,源于肝脾不调。这是值得重视的事儿,也是汪石山这则医案给我们的启迪。古人把他们的医疗智慧,写进医案和故事里,等待我们挖掘。而我们,又真正体会到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