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解码」“虚则补之”和“虚不受补”矛盾吗?

文 / 功能健康寝具
2020-11-18 09:21

自古以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一直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之一。生活中,许多常感到气血不足、体质虚弱、身体乏力、精神状态不好的人群,都会想要通过进补来改善体质。但是很多人却是一吃补品就上火,也就是常说的“虚不受补”。那么“虚则补之”和“虚不受补”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员史欣德专家表示,在中医观念中,“虚”就是要补的,“虚则补之”是一大治疗原则。之所以有的人用了补药会出现长痘、流鼻血、口腔溃疡等“上火”情况,认为是“虚不受补”,往往是对“虚”的误判、没有使用正确的治疗方法所导致的。

史欣德:实际上对于“虚”的问题大家要有一个正确的概念,乏力或者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下等等这些现象不能都和“虚”划等号。表现为“虚”,实际不“虚”的情况很多,我大致归纳了以下四种。

第一种就是感受大寒,阳气受损,不振奋了,这时人就会容易犯困、脸色灰暗,精神萎靡,看上去很“虚”。这种情况如果你用补药,比如说党参、黄芪、阿胶这些,那么只会越吃越差。所以既然是受大寒引起的,就一定要驱寒。比如说用生姜红枣汤、生姜葱汤,还有藿香正气、十滴水等,如果能及时服用的话,症状很快就能缓解。

第二种情况是感受寒湿之邪,你会觉得整天头昏脑胀,胸闷,胃脘胀痛,拉肚子,舌苔厚腻,人一点精神都没有,也非常像“虚”,但千万不能用补药。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有非常好的一个祛寒湿的中成药,就是藿香正气水,或者口服液,或者胶囊,把寒湿一祛,人马上就舒服了。

第三种情况跟人的体质有关,这些人经常会感冒咽痛,多吃胃胀,手脚冰凉,怕冷,很难出汗,哪怕操场上跑个5000米,脸胀得通红都出不了汗。也会被误认为“虚”。这种情况属于“气郁”证,人的通透性差,所以体表很冷,体内还容易有火。

还有一种就是稍微动一动就开始出汗,冷风一吹就开始打喷嚏、流鼻涕,手足冷,吃冷东西就会胃痛。这种实际上是阴阳两虚,中医讲称“营卫不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会用一张方子叫“小建中汤”,是平补阴阳的。

最后,专家提醒:所谓“补”,主要是指借助药物或食物的特定属性来调节身体系统的某些不足的机能,补法很多,很复杂,所以需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用药,切忌想当然进补。

【专家介绍】

史欣德,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临床基地特聘专家。曾任江苏省中医学会肺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史文献重点学科方剂文献方向学术带头人。全国首届百名中医科普专家。长期从事中医方剂文献研究、教学与临床工作。曾主持或参与了10多项国家级与省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研究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30余部。主讲方剂学、中医名家名方精讲、中医学概论、中医文献学等多门课程。擅用传统经典名方治疗多种常见病、疑难病。

【栏目简介】

《健康解码》是新华网大型原创健康科普视频栏目。关注大众保健意识,倡导健康智慧生活。栏目邀请各大三甲级医院、权威机构专家录制,从健康生活方式、疾病早诊早治、养生误区解读、科学保健知识等多个角度进行系统解读,轻松幽默,深入浅出。每集节目以三维动画与演播室录制相结合的形式展现,全方位、立体化解码健康的奥秘,节目短小精悍,让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得实用、科学的健康知识,有益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