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健脾祛湿补肺气,消化不良第一方

文 / 胃肠病
2020-11-18 09:20

参苓白术散,首见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方:

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陈皮、大枣。(一说:不含陈皮。)

看方子12味药,一多半都是药食两用的,比如莲子、山药、薏米、白扁豆、茯苓、陈皮、大枣。

所以,本方没有毒副作用,药性温和,只要对证服用,久服也不会产生副反应,是千年来健脾祛湿补肺的经典方剂。

汤头歌诀:

参苓白术扁豆陈, 山药甘莲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 枣汤调服益脾神。

当初为散剂,现代剂型有片、散、颗粒、丸(蜜丸、水丸、浓缩丸)等。

组方科学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能益气补虚、健脾助运;

山药能补脾胃、益肺肾;莲子肉既可健脾,也能涩肠止泻;

薏苡仁能健脾渗湿;

白扁豆可健脾化湿;

砂仁、陈皮芳香醒脾、行气和胃,兼能化湿;

桔梗能宣利肺气、化痰止咳,引药上行。

此配方特点有三。

一是以益气补脾之药配渗湿止泻药物,虚实并治;

二是配伍了上行入肺的桔梗,宣通肺气,用于肺脾气虚兼有痰湿咳嗽者;

三是方中大多数药物甘淡平和、补而不滞、利而不峻,久服少见不良反应。

因这三点,此方近千年来使用不衰,深受医家和患者喜爱。

中医临床多将其用于脾胃气虚、消化吸收不良、肠鸣泄泻;

升降失常、营养不良的厌食,以及脾肺气虚、夹湿生痰的气短、咳嗽,尤以小儿用之较多。

现代研究证实,本方有调节胃肠运动、抗疲劳、抗应激、调节免疫、调节血脂等药理作用,可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以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湿盛者。

用一个医案给大家来细细讲一讲吧。

有一位患者,年纪在60岁。退休之后喜欢旅行游山玩水的那种,不同于常人在家静坐晒太阳。大家是不是感觉这种老人应该身体很棒,毕竟喜欢旅游的人身体差不了。

可是他生病了,全身无力,头闷重,胸憋闷,恶心,不想吃饭,不想动。

做了全身体检,什么问题都没有查出来,医生讲不来原因,让回家静养。过了几天又出现了胸闷的情况,患者有点害怕,因为家里出现过肺癌病史,好几个人都是因为肺癌去世的。

大家也知道,中医反正也不看指标,只看症状,有症状才是有病,否则就没病。听了他的叙述后,我看了舌头,舌头又嫩又肥又水滑,舌边有些齿痕,水灵灵的。

经过判断:就是在家闲的,多干家务活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了。一问,果然,一个人生活,三餐都是楼下买的,除了煮开水,家里不开火。

为什么全身体检查什么问题都没有?但是人会不舒服呢?

从中医上说,这位的情况其实是典型的脾虚夹湿证。这种病体检查不出的原因,是因为现在还没有任何一台仪器可以测出人体的湿气。但湿气在中医里,是最常见的治病原因,甚至很多病理产物,比如息肉、结节,甚至肿瘤,都和水湿凝聚有关。

中医祛湿常用的《参苓白术丸》功效为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由于它的组方为四君子汤加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因此同时还兼补肺气。

为何有湿气就会脾虚呢?

因为脾喜燥,最怕湿困,湿气一重最先出现功能障碍的就是脾。而脾主水湿代谢,一旦脾虚,不能运化水饮,就会导致湿气更重,如此恶性循环。

脾为后天之本,我们所有的精气津液血,都要靠脾的运化来生成。现在脾消极怠工了,气血生化不足,当然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四肢困重了。另外,脾失健运,湿浊内停,就会导致饮食不化,肠鸣泄泻。如果水湿阻隔气机,胸脘痞闷也是必然的结果。

【总结】

给患者开了一周的量,身体的诸症均除。

不过之后,他就把参苓白术丸当作了家庭必备用药,有什么不舒服都吃,感冒了也吃。

这种情况其实很危险,用了什么药效果好,日后就不论啥毛病,都只用这个药,也不辨证的。

所以大家谨记一点:

再好的药,都有偏性,都有对证的病型,不是万能的,不能什么病都吃,更不能当保健品吃不停。

以下7类人群慎用本药:

1.实热病证不宜用;

2.湿热内蕴所致的泄泻、厌食、水肿及痰热咳嗽者忌用;

3.泄泻兼有大便不通、肛门有下坠感者忌用;

4.因方中含有薏苡仁,传统经验认为有滑胎作用,故孕妇不宜用;

5.服药期间忌荤腥、油腻、不易消化及生冷食物;

6.服用本方及其制剂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

7.本制剂不宜和感冒药同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