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补气药,如何应用,一文详解

文 / 子龙说健康
2020-11-11 09:24

补气药很容易理解,补益正气用以治疗气虚的药物。补气药很常用于药膳,比如我们都耳熟的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山药等等,都广泛见于广东人民爱煲的靓汤里。问题来了,汤好喝,但药却不一定适合你,来看看补气中药如何应用,哪些人适合用?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经;本品为补气强身之要药,即善大补元气,治气虚欲脱;又善补脾肺之气,治脾肺气虚诸证;还能补气而生津、安神、益智,治津伤口渴、消渴、心神不宁、惊悸健忘等。

西医诊为休克性气虚证者,胃下垂、子宫脱垂等器官脱垂证、慢性胃肠炎属脾气不足,中气下陷证者,糖尿病属气阴不足证者,支气管炎属肺气虚者,营养不良、贫血、神经衰弱属气血不足证者等均适用。

人参根据栽培方式分为野生参(山参)和栽培参(园参),野生参功效最佳,多用于挽救虚脱。栽培参根据加工炮制方式分为生晒参(鲜参剪去支根须根,入沸水内微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支、须根加工成白参须。)、红参(蒸2-3h,烘干或晒干;支、须根加工成红参须。)、糖参(又称白参,指鲜参经沸水浸烫后,顺扎排针,浸入浓糖汁后,晒干或烘干)。野生品多加工成生晒参或糖参。

生晒参药性较平和,适用于气阴不足者;红参药性偏温,多用于气阳两虚者。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人参的补气药效,不宜与茶、白萝卜同服,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莱菔子,忌同用。因属补虚之品,邪实而正不虚者忌服。

说说人参的临床应用

拯危救脱:单用有效,如独参汤,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人参配附子,如参附汤,适用于元气大脱,或暴崩失血,导致阳气暴脱,见大汗淋漓,气促喘急,肢冷脉微等;人参配伍麦冬、五味子,如生脉饮、生脉散,适用于气虚欲脱兼见汗出身暖,渴喜冷饮,舌红干燥者,可补气养阴生津,敛汗固脱。

补肺气:人参配伍五味子、苏子、杏仁等药,如补肺汤,适用于肺气咳喘、痰多者。

补脾气:配伍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湿药,如四君子汤,适用于脾虚不运兼湿滞;

配伍黄芪、白术等补中益气之品,适用于脾气虚弱,不能统血,导致长期失血者;

配伍当归、熟地等活血补血药,如八珍汤,适用于脾气虚衰,气虚不能生血,以致气血两虚者。

补心气:配伍酸枣仁、柏子仁等药,如天王补心丹,适用于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脉虚等心气虚衰症者,还能安神益智,治疗失眠多梦,健忘。

补肾气:配伍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药,适用于肾不纳气的短气虚喘;配伍鹿茸等补肾阳、益肾精之品,适用于肾阳虚衰,肾精亏虚之阳痿。

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配伍知母、石膏等,如白虎加人参汤,适用于热病气津两伤,口渴,脉大无力者。

相似拓展——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一表比较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本品既善补中气、升举清阳,又善补肺气、益气固表,治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自汗盗汗等,还能托疮毒、利水消肿,治气血不足之疮痈不溃或久溃不敛,以及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此外,通过补气又能生血、摄血、生津、行滞,治血虚萎黄,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气津两伤之消渴,痹证、中风后遗症气虚血滞,筋脉失养之痹痛麻木和半身不遂等。

应注意的是本品甘微温升补止汗,易于助火敛邪,故凡表实邪盛,疮疡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气滞湿阻、阴虚阳亢者均不宜用黄芪。

说说黄芪的临床应用

生黄芪与蜜炙黄芪:生黄芪擅长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排脓,所以自汗时出,体虚感冒,水肿,疮疡不溃或久溃不敛宜用;蜜炙黄芪以益气补中见长,故气虚乏力,食少便溏者宜用。

黄芪配人参:相须为用,是甘温补气的重要搭档,气虚所致神疲、食少、自汗等身体虚弱诸证可用。

黄芪配附子:增强温里助阳、固表止汗的作用,适用于症见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肢体沉重麻木等属气虚下陷兼阳虚者。

黄芪配升麻:增强升阳举陷的作用,气虚下陷的崩漏、脱肛、子宫脱垂等可用;

黄芪配桂枝:增强益气通脉,温经和血的作用,对气血营卫不足、肌肉疼痛、肩臂麻木等适用。

黄芪配当归:增强益气生血功效,劳倦内伤、烦渴、脉虚大乏力及疮疡、血虚发热、气血不足诸症等可用。

相似拓展——黄芪VS白术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本品既平补气阴,为治气虚或气阴两虚之佳品,又滋阴益气而生津,为治肾阴虚及消渴所常用药,还可固精止带,为治肾虚不固之要药。

使用要注意,本品养阴收敛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

说说山药的临床应用

山药配伍白术,人参,如山芋丸,可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

山药配伍锁阳,适用于肾阳不足,精关不固遗精滑精等;

山药配芡实,增强补脾益肾,收涩止泻,固精止带功效,适用于脾肾两虚之泄泻、遗精、白带、小便不禁等;

山药配天花粉:增强益气养阴生津的作用,适用于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及消渴等;

山药配知母: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

山药配川贝母:肺虚久咳,虚劳咳嗽等可用。

刺五加——补气健脾、益肾强腰,养心安神,活血通络

刺五加味甘,性微苦;归脾、肾、心经;本品入脾经,善补气健脾,治脾虚乏力、气虚浮肿;入肾经善益肾强腰,治肾虚腰膝酸软,小儿行迟;入心经善养心安神,治心悸失眠;走脉络善活血通络,治胸痹心痛,痹痛,跌打操作。

临床上被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属脾肺气虚证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神经衰弱属心脾两虚证者,前列腺炎属于肾气虚证者可用。但阴虚内热之证慎用。

刺五加的临床应用

刺五加注射液:在辅助治疗糖尿病抑郁症、脑出血、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源性水肿、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有肯定的疗效。

刺五加配太子参:对肺脾气虚所致的体倦乏力,食欲不振,久咳虚喘等可应用;

刺五加配杜仲:肾中阳气不足,筋骨失于温养所致腰膝酸痛、阳痿、小儿行迟及风湿痹证而兼肝肾不足者等可用;

刺五加配酸枣仁:可补心脾之气,安神益志,适用于心脾两虚,心神失养之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

常见中成药应用有心舒宝片、刺五加片、五加参精、安神宁等。

补气药还有甘草、大枣、白扁豆、蜂蜜等,临证应用补气药若兼有阳虚、血虚、阴虚者,可配以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气能摄血,所以补气药与止血药同用,还可治气不摄血的出血证;服用补气药,如产生气滞,出现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等症者,可适当配伍理气药以健脾行气。补虚药可补充人体物质亏虚,增强人体功能活动,调理免疫力,消除或减轻虚弱证候,但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辩证使用,正气不虚、邪实、湿盛中满等不宜应用。